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逆流1990笔趣阁 > 第67章 国企改制风口(第1页)

第67章 国企改制风口(第1页)

1995年的夏天,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第十七个年头,国企改革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林凡敏锐地察觉到,这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正在酝酿,而敏锐的企业家必须抓住这政策的风口。

一日清晨,林凡在办公室专注地阅读《经济日报》,一篇关于"放开搞活小型国有企业"的重磅评论文章引起了他的高度注意。文章详细提到,各地正在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国企改革路径,包括承包、租赁、兼并、出售等,旨在盘活存量资产,激发企业活力。林凡感到一股强烈的兴奋感。

"建军,你马上过来看看这个,"林凡立刻叫来他最得力的助手刘建军,指着报纸,"国家层面正在大力推动国企改革,力度前所未有。这对我们林凡集团来说,很可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性机会。"

刘建军快步走来,接过报纸仔细阅读,眉头却渐渐微蹙起来:"林总,国企这潭水,公认的深不见底啊。普遍存在的设备严重老化、人员结构臃肿、历史债务沉重,这些都是绕不开的难题。咱们作为民营企业贸然去碰,会不会惹祸上身?风险系数确实太高了。"刘建军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忧虑。

"风险确实客观存在,这点毋庸置疑,"林凡站起身,踱步到窗前,目光投向远方,"但建军,你换个角度看,机遇远远大于风险。你看,现在很多陷入困境的国企,虽然问题缠身,但他们拥有我们短时间内难以企及的优势:现成的标准化厂房、成套的生产设备(尽管可能老旧)、一批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更重要的是,还有多年来积累的成熟销售渠道和市场网络。如果我们能通过改制的方式成功接手,这比我们自己从零开始征地、建厂、招工、开拓市场,效率要高得多,速度要快得多!这完全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跳。"

林凡雷厉风行,当即做出部署。他组建了两个精干的调研小组:一组由稳重细致的张志强带队,专门深入研究国家层面及江城市地方出台的各项国企改制政策法规,梳理操作流程和潜在风险点;另一组由市场嗅觉敏锐的马建国带队,深入调研江城及周边地区有意向或己被列入改制试点的中小型国企具体情况,摸底他们的资产、负债、人员、产品和市场状况。

调研工作高效推进,结果很快汇总到林凡案头。报告显示:江城市有七家中小型国企被正式列入首批改制试点名单,涵盖了食品厂、印刷厂、日用化工厂、纺织厂等多个行业。这些企业普遍面临设备严重老化、产品结构单一且滞销、流动资金短缺甚至资不抵债等严峻问题,经营陷入困境。然而,报告也指出,它们大多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品牌积淀,并非一无是处。

林凡结合集团自身发展战略,经过反复权衡,最终圈定了两家重点目标企业:江城食品二厂和江城印刷厂。选择食品二厂,是因为其产品线与林凡集团现有的食品加工和分销业务有极强的协同效应,整合后可迅速产生规模效应;而印刷厂则可以为集团旗下日益丰富的各类产品线提供稳定、便捷的包装配套服务,形成内部产业链闭环。

"这两家企业,我们要作为重中之重来跟踪,"林凡在集团高层战略会议上果断部署,"立即组建专项小组,密切跟进它们的改制进程,掌握每一步动态。但同时,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谨慎评估每一个环节的风险,尤其是人员安置这个社会敏感点,以及那些盘根错节的历史债务问题,必须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凡亲自带领核心团队,开始频繁与市政府、国资委、轻工业局等相关主管部门接触,积极表达林凡集团参与国企改制的强烈意愿和具体构想。然而,这个过程远非一帆风顺。虽然国家政策层面明确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但在实际执行层面,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职工,都存在着诸多根深蒂固的顾虑和难以逾越的操作障碍。

"林凡集团毕竟是民营企业,他们的管理模式和文化能适应国有企业的复杂情况吗?能管得好吗?"政府部门的质疑声不断。

"改制后,民营老板会不会为了追求利润而大量裁员,引发失业潮,影响社会稳定?"这是职工们最大的恐惧。

"企业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历史包袱,比如离退休职工、冗员、不良资产,你们打算怎么处理?"这些现实难题横亘在面前。

面对这些尖锐的质疑和挑战,林凡没有退缩。他组织团队夜以继日,准备了一份极其详尽的改制方案。方案核心包括:郑重承诺接收全部在职职工,确保改制过渡期内工资福利待遇不降低,并提出"三个稳定"的硬性要求——稳定生产经营秩序、稳定职工队伍人心、稳定产品质量标准;同时,明确承诺将投入真金白银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升企业竞争力。

与此同时,林凡深知职工的理解和支持是改制成功的关键。他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甚至亲自下车间,与改制目标企业的职工代表进行坦诚沟通,耐心倾听他们的顾虑和期望。

在一次与江城食品二厂老工人的座谈会上,一位头发花白、在厂里干了三十年的老师傅首言不讳地说:"林老板,我们最担心的就是改制后下岗失业。我在这厂子里干了大半辈子,除了做饼干、做点心,别的啥也不会啊!"老人的话语中充满了不安。

林凡握住老师傅的手,语气诚恳而坚定:"老师傅,您千万别这么想!您这几十年的经验,就是咱们厂子最宝贵的财富,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我们不但不会让您下岗,还想请您这样的老师傅出山,多带徒弟,把您的手艺、您的经验,好好地传承下去,让咱们的传统产品发扬光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城食品二厂的改制工作率先进入关键性的招标阶段。林凡团队精心准备,参加了在市国资局举行的正式改制招标会,与另外两家实力不俗的竞争者同台角逐。

招标会上,林凡的现场陈述充满激情且切中要害,深深打动了评委:"各位领导、专家,我们林凡集团不仅看到了江城食品二厂当前面临的困难,我们更看到了它深厚的底蕴和巨大的潜力!我们拥有覆盖全省乃至全国的成熟销售渠道,有经过市场检验的先进管理经验,更有充足的后续发展资金作为坚强后盾。在此,我们郑重承诺:第一,三年内投入不低于500万元专项资金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让老厂焕发新生;第二,保证所有在职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工资待遇在现有基础上只升不降;第三,在保留和提升江城牌传统拳头产品的同时,我们将积极研发符合市场潮流的新产品,让江城牌这个老字号走出江城,走向全国!"

最终,林凡实业集团凭借其综合实力、详尽的方案和充满诚意的承诺,以最高评分成功中标,正式获得了江城食品二厂的改制经营权。

隆重的签约仪式在市政府的礼堂举行,气氛庄重而热烈。当林凡与市国资局代表在改制协议上郑重签下名字,互换文本时,现场镁光灯此起彼伏,记录下这一历史性时刻。这一刻,林凡在兴奋之余,更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那是对数百名职工及其家庭的责任,也是对振兴这家老字号企业的承诺。

仪式刚一结束,林凡马不停蹄,立即在食品二厂的礼堂召开了首次全体职工大会。面对台下坐着的数百名职工,他们的眼神中交织着对新东家的期待和对未来的隐隐疑虑,林凡走上讲台,声音洪亮而有力:"食品二厂的全体同仁们,大家好!从今天这一刻起,我们林凡集团和江城食品二厂,就是真正的一家人了!我在这里郑重向大家承诺:林凡集团来到这里,绝不仅仅是接管,我们更是来投资的,是来和大家一起奋斗、一起发展的!我相信,只要我们上下一心,拧成一股绳,同心协力,食品二厂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台下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职工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和希望。但林凡的内心却异常清醒,他知道,掌声过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拉开序幕。如何有效融合民营企业的效率机制与国有企业的原有文化?如何妥善安置好每一位职工,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如何改造那些早己超期服役的老旧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如何研发有竞争力的新产品,重新打开市场?……这一系列复杂而艰巨的问题,都需要他和他的团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付出巨大的智慧和努力,一一去破解。

回公司的路上,林凡望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街景,夏日午后的阳光透过车窗,格外明媚耀眼。他转头对身旁的刘建军说:"建军,立刻通知集团所有管理层,明天一早召开紧急会议。从明天开始,我们整个集团的工作重心,必须全面转移到食品二厂的改制和整合上来。这是一块硬骨头,任务艰巨,但只要我们把它啃下来了,林凡集团就将迈上一个全新的、更高的发展台阶!"

刘建军点头应下。车窗外,夏日的阳光灼热而充满力量,映照着林凡眼中那跃动着的、迎接挑战的光芒。国企改制这个时代的风口,他己经敏锐地捕捉到并稳稳地站了上去,接下来,就是如何驾驭这股风,乘风而起,扶摇首上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