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行长说最多只能续贷三个月,而且利率上浮20%。"张志强从银行回来,带回来不好的消息。
面对资金压力,林凡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放缓扩张步伐,集中资源保证核心业务。
"暂停新客户开发,重点服务好现有优质客户。"林凡指示销售团队,"同时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成立专门的催款小组。"
他还亲自出马,与主要供应商谈判:"如果我们能建立长期战略合作,我可以承诺每年最低采购量,但请支持更灵活的付款条件。"
这些措施虽然缓解了部分压力,但根本问题还没有解决。林凡意识到,实业经营与金融投资完全不同,现金流管理是生存的关键。
转月中旬,一个意外事件让资金问题雪上加霜:最大的客户之一——省外贸公司突然破产倒闭,欠林凡食品的五十多万元货款很可能无法收回。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五十万元相当于公司两个月的利润,这个损失足以让资金链断裂。
"立即启动法律程序,尽量挽回损失。"林凡强作镇定地安排,"同时全面收紧信用政策,所有新订单一律款到发货。"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公司全力应对资金危机时,市场上又出现了新的仿冒品。这次对方做得更加隐蔽,包装略有不同但十分相似,价格却低得多。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些仿冒品开始进入农村和小城镇市场,这些地区消费者辨别能力较弱,很容易上当受骗。
"林总,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打假小组的负责人报告,"我们刚在一个地方打掉一个仿冒点,另一个地方又冒出来了。根本打不过来啊。"
内忧外患之下,林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白天他要应对各种经营问题,晚上还要思考破局之道,经常彻夜难眠。
一天深夜,林凡独自在办公室分析财务报表。看着那些红色的数字,他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公司过于依赖单一产品,抗风险能力太弱。
"必须拓展产品线,分散风险。"林凡自言自语道,"但新产品开发需要投入,而现在资金这么紧张。。。"
就在他陷入两难时,一个意外的电话带来了转机。来电者是之前有一面之缘的港商陈先生。
"林先生,听说你最近遇到些困难?"陈先生首截了当地问,"需要资金支持吗?我可以追加投资。"
这个提议很有诱惑力,但林凡谨慎地问:"陈先生有什么条件?"
"很简单,我要控股51%。"陈先生说得轻松,"你继续负责经营,我不过问具体事务。"
林凡心中一震。控股意味着失去控制权,这是他不愿意接受的。
"感谢陈先生好意,但我需要时间考虑。"林凡婉拒道。
挂断电话,林凡的心情更加沉重。他明白,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资金问题,可能就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条件了。
第二天,林凡召集团队开会商讨对策。让大家意外的是,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展预售活动。
"我们可以推出节日礼品预售,提前收款缓解资金压力。"林凡解释道,"给提前预订的客户一定折扣,这样既锁定了订单,又解决了资金问题。"
这个想法在当时相当超前,团队成员都表示担心:"消费者能接受预付吗?万一到时候交不了货怎么办?"
"所以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林凡说,"我计算过,只要预售金额达到一百万元,就能彻底缓解资金压力。"
计划立即开始执行。让所有人惊喜的是,市场反应异常热烈。很多老客户对林凡食品的品牌己经建立信任,愿意提前付款享受折扣。
一周后,预售金额就突破了八十万元。照这个趋势,达成目标指日可待。
然而,就在林凡稍感宽慰时,一个紧急消息传来:主要原料产地遭遇特大暴雨,原料价格预计将大幅上涨!
这个消息意味着,即使预售成功,生产成本也将大幅增加,预期的利润可能无法实现。
更糟糕的是,如果无法按时交货,公司不仅要退还预付款,还要支付违约金。
林凡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窗外阴沉的天空,心情比天气还要沉重。
原料涨价、仿冒肆虐、资金紧张。。。所有这些问题的背后,似乎都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操控。
而预售计划这把双刃剑,既可能是救命稻草,也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夜色渐深,林凡知道,又一个不眠之夜在等待着他。而明天的太阳升起时,等待他的将是更加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