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总体上位于温暖的地中海气候带,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罗马人的日常饮食和服饰习惯。根据罗马作家盖尤斯的《伟大的罗马人》,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人饮食略有不同,但主食基本都是面包,馒头,豆类,葵菜,萝卜,芫荽之后就是鸡,鸭,鹅和蛋类。
索菲亚大教堂的牧首昆图斯在《君士坦丁堡的见闻录》中写道:“首都君士坦丁堡,普通人的主食是馒头或者面包,橄榄,洋葱,扁豆,鸡蛋,奶酪和鱼类。等到东方大明帝国的商人来了之后,海鸭蛋走上居民的餐桌上了,外地则广泛食用猪,鸡,鸭,鹅等禽畜肉类。君士坦丁堡人喜欢吃海鱼,淡水鱼通常用来喂猫,猫可以用来灭鼠。其他地区则喜欢养猫和狗,同样是用来灭鼠和防盗的。牛和马是重要的财富,没有重大仪式,不会宰杀。羊,主要是收集羊毛,用作纺织。
其他东罗马史料中也提到罗马人的日常的蔬菜有萝卜,卷心菜,大蒜,洋葱,南瓜,莴苣,韭菜,黄瓜,调料包括芝麻,芫荽,胡椒,丁香,水果则以苹果,无花果,西瓜,杏和葡萄为主。家酿的葡萄酒和啤酒,几乎是所有人的爱好。食物的烹饪都要加入橄榄油和芝麻油。高度酒一般用作消毒。肥皂多用于洗漱。
巴尔干地区生产的粮食主要满足当地的需求,首都和萨洛尼卡这样的大城市则依靠亚细亚的粮食输送,以及政府的粮仓调拨。7世纪罗马帝国丢失埃及,阿非利加和叙利亚等行省后,帝国谷物产量减少,肉类消费量开始增加,羊毛和亚麻也逐渐取代产自埃及的原棉,成为纺织的主要原料。不过后来帝国军队重新收复了黎凡特地区,情况就好了。尤其是食盐,契丹人制的盐又细又好,成为了市场上的紧俏货,商人们普遍喜欢。盐多到可以用来洗漱口腔。
罗马人的服饰也因地区而异,冬季多雨的马其顿和多瑙河边境地区与气候炎热的黎凡特地区服装有很大差别。丝绸为皇家垄断,丝绸生产被集中在希腊南部地区,丝绸的买卖也由官营商人严格控制。没有皇室的特殊许可,平民不得随意穿戴丝绸服装。紫色的丝袍为皇帝和皇后专用的服装,高级贵族人士则穿着织金绣银的锦缎衣服。普通人的服饰多由棉布和亚麻织成,特点为轻快,单薄。主要的服装样式包括长袍,披肩,腰布,皮靴。那些契丹人的袍子和裋褐对于日常的生活也很方便,契丹的礼服很美,很多贵族喜欢契丹的礼服而非罗马的托加长袍。
这是罗马学者奥卢斯记录的罗马的情况,因为罗马的位置是欧洲靠南的地方,雨热条件相对较好,即使雨热不同期,但是在王凡和契丹工匠的努力下,各地的水坝,水塘等遍地开花,有效的缓解了雨热不同期对农作物的影响,农业产值也快速提升。所有的一切都显示出了,如果王凡为了杜绝鼠疫的传播,完全可以封锁国家而不会发生崩溃的。
从1347年开始,黑死病在欧罗巴地区快速传播。而且钦察汗国,伊利汗国,奥斯曼王国也出现大量病例,据说波斯也有爆发。但是处于鼠疫中心的罗马,像是被上帝守护的那样,除了极个别的人出现了疫病,大部分人是没有任何感觉的。这个时候,很多罗马人发现自给自足的罗马也可以完全独立生存,即使那些意绪第商人不被允许入境,很多商品,贵族不能买卖了。但是也没有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不久之后,关于‘约翰五世和宰相大人说的是基督教授我防疫方法的话’在罗马广泛传播,宗教司的长官阿基里斯,一个希腊祭司的儿子,在约翰的授意下,开始对东正教开始宗教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