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回到罗马奴隶主 > 第48章 故土和煤矿铁矿石油(第1页)

第48章 故土和煤矿铁矿石油(第1页)

1357年8月,自从7世纪阿剌伯的大征服开始,罗马己经失去黎凡特地区600多年了。这对于王凡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如果说亚细亚地区的人们还有可能被同化,但是这里的人是很难被同化的。600多年的宗教信仰可不是简单几个行政措施就可以挽回的。

除了行政机构和军区机关按照《罗马约法》的那样规划设立。王凡和他的参谋司成员,针对黎凡特又制定了新的临时约法的约法简而言之就是“东罗马皇帝约翰五世及后来的皇帝都是黎凡特的主人。约翰五世尊重主对黎凡特的治理。单是要按照主的要求:倡导公平正义,反对强权压迫,主张财富共享等,所以所有的教徒们的财富必须共享。”由此王凡在减少了不必要的抵抗后,把黎凡特地区的宗教贵族除去了七七八八。剩下的主动贡献财富,妄图在教义上获得舆论权。但是王凡也是知道宗教都是有分歧的,于是在参谋司众人的讨论下,按照少数治理多数的原则。扶持了很多小教派。尤其是对信仰雅兹迪教派的曲儿忒人的支持。按照传统教义,非穆斯林可以通过纳税或皈依选择生存方式,而非强制转化。同样的非东正教徒也可以通过纳税或皈依选择生存方式,而非强制转化。

而雅兹迪教派是一种混合了多神信仰的一神教,他以拜火教为主体、亦包含了原始的自然崇拜、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婆罗门教,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宗教。而在契丹地区,拜火教也有传播。于是雅兹迪教派相信罗马的上帝和他们的上帝是同一位至高无上的神,雅兹迪教派信奉非善恶二元论,否定魔鬼的存在。这与王凡的犹大获得耶稣原谅,但是仍然坚持在地狱感化犹太人的理念是吻合的。雅兹迪教徒并不强调升天堂或下地狱,他们相信轮回转世,并称之为‘灵魂换衣裳’。这与契丹地区的轮回观念又是一致的,至于为什么有差别,王凡给出结论,人的语言的变化和距离的长短阻塞了消息传递,所以就会慢慢出现差异。雅兹迪人相信孔雀天使代替神引导人类,这和契丹的佛母孔雀大明王的意义也相似,更重要的是王凡被大元封为大明王,似乎对于雅兹迪教派来说,这不就是孔雀天使来引导他们吗。

基于雅兹迪教派和王凡对于东正教的改革有很多的相似性。雅兹迪教派于是在后来的不断发展下,不断地和罗马人相互通婚,信仰雅兹迪教派的曲儿忒人成为了帝国内部忠实臣民。在1430年的宗教大迁移中,在东方大明帝国的干涉和保证下,生活在黎凡特地区的不愿意成为罗马帝国臣民的人开始迁移到奥斯曼和埃及。而生活在埃及和奥斯曼地区的不愿意成为奥斯曼和埃及的臣民的非穆斯林教徒的臣民则迁移到黎凡特地区。

信仰雅兹迪教派的曲儿忒人一首坚定的守护在帝国的身旁。让下一世王凡见识到文化认同大于血缘认同的威力。从那时开始。罗马就走上了以文化为纽带的统治观。成为了后世唯二的文化认同国族。

不过在处理黎凡特宗教问题的同时,1358年冬季在巴尔干半岛的马其顿行省发现了大量的褐煤矿和铁矿。在黎凡特行省的幼发拉底河河床地区发现了石油矿。于是在《天工开物》的指导下,以及王凡早些年对于前世关于石油蒸馏的了解。罗马帝国在马其顿行省建立一个以冶炼褐煤为半焦,方便居民生活的焦煤作坊。同时也建立了利用半焦来大量烧制木炭用来炼钢的木炭作坊。焦煤作坊和木炭作坊在马其顿行省的总数在50家以上。

至于为什么没有用半焦炼钢。因为半焦的温度没有焦煤的高,炼不出好钢。不过木材的大量消耗也开发了巴尔干地区的土地。于是牛马的存栏量也提高了。至于黎凡特行省的石油矿目前没有蒸汽机,只能是人工采掘,利用中空的铁管和简单的桔槔系统,抽取石油,再进行蒸馏。虽然产量有限,但是提炼的汽油煤油柴油等,在以后的时间中,不断积累技术经验,慢慢的满足了罗马帝国夜间照明的需求。后来化石燃料的普及,使罗马帝国成为了欧亚地区没有夜晚的国家了。不过发生火灾的频次也提高了,所以大量的木制房屋又渐渐的被砖瓦房取代。但是大梁还是木头的。当然,蒸馏结束后的石油残留物比如沥青等王凡通通当做燃料,烧火了,总算没有浪费。

到了1381年,己经是知天命年纪的王凡,想起了前世的水泥预制板,于是在工匠的试验下,古法混凝土预制板开始取代木制大梁了,在王凡生命的后期,是真的看见‘科技真的开始改变生活了’。像是小时候的老家,红砖3层楼房在罗马帝国开始大量出现。

不过这都是后话,巴尔干半岛的煤铁矿的发现的首接影响是,第一,激发了贵族们的财富热情,政治上他们己经不可能获得更多的权力了,罗马帝国从贵族共治帝国变成了罗马独裁帝国。与其在政治上提心吊胆不如做个闲散贵族,于是大量的骑士长把1000亩公田换成500亩私田,开始掘矿。而大量的土地的出让,也加剧了小范围的牛马的存栏量。

第二,大量半焦,煤炭,铁矿石,钢铁,汽油的运输需求,同样的加大了牛马的存栏量和对交通建设的新浪潮。放在后世这就是妥妥的大基建时代,可能是最早的“罗斯福新政吧”。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