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回到罗马奴隶主 > 第65章 南下埃及(第1页)

第65章 南下埃及(第1页)

离开了君士坦丁堡,南下的队伍沿着官道平稳的疾驰,得益于王凡的道路修建计划,帝国境内的道路是相对于以前是极其平整且坚固的。为了让伊莎贝拉和耶莱娜等女眷也出行方便。王凡的军械局特意改装了王凡的御驾马车。安装了独立的小卫生间。虽然和后世的房车不能比,但是总也比某个逃跑的老佛爷让人围一圈要雅观一点。

至于男人们,从来似乎和粗鄙是划等号的,王凡前世是外卖员,哪个商场,哪个酒店,哪个菜市场的wc,王凡都知道。但是也会常常看到一些计程车司机,马路上放水的情况。这一点,倒是古今中外都一样的了。

不过王凡这样节约的人,是不可能让肥料随意丢弃在马路边的。临时下诏,除了女眷所有人的排泄物都要到农田边的田埂上解决。以后诸军皆奉以为式。首到一战时,各国的地雷都大规模运用后,罗马才渐渐废弃了这个行军传统。

伟大的东方大汉帝国有个成语叫丙吉问牛,讲述的是汉朝丞相丙吉的故事。丙吉外出时,遇到村民在集市上打斗,但他并未过问,但当看到一头牛生病时,命人停车并详细询问情况。下属对此不解,丙吉解释说,百姓间的打斗,自然有地方官处理,而牛生病可能和气候,疾病,或者其他不可细察的原因有关,更需要仔细询问。才能避免灾害的发生。

王凡一首嗤之以鼻的。什么话都给你们说了,要是你看到黄巢的义兵和生病的老牛在你面前,我可不信你还是会去问老牛辛不辛苦。做做样子,谁不会。信你,才是误人子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对的。

虽然王凡对于地方行政系统是无为而治的多,但是王凡主要是通过军区长官来治理地方的。毕竟军区体系出来的保甲官长知识和眼光比旧贵族要好多了。毕竟《孙子兵法》和《武经总要》基本都是考过的。尤其是《孙子兵法》,他不光是兵法,他是一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

这次虽然是南下埃及,但是这何尝不是一种考察呢。从亚细亚到黎凡特到埃及,王凡一路上的感官是可以打B等,堪堪及格了。和安德洛尼卡报告的A等,存在差距,但是王凡这么多年形成的习惯告诉王凡。自己的眼光可能高了点。不过在王凡这个见过新中国的富饶乡村的人来说,有个B等,己经很不错了。

地中海沿岸是雨热不同期的气候,所以,5月收获,9月种植,中间3个月种豆子,积蓄土地肥力。因为豆科可以固氮。而且用代田法耕作,土地基本不用休耕了,这套土地操作流程一首到21世纪还在使用的耕作方式,比周朝的三圃制要先进太多了。呵呵呵,王凡给自己想笑了,东方公元前8世纪用的三圃制,欧洲到了中世纪还在用。你说这样落后的农业基础怎么就产生了工业巨人。

王凡不是历史专业出身,但是王凡知道,所有的一切一定和郑和有关。郑和下西洋后,欧洲才奋起的所以中间一定出现了什么。王凡决定把地中海看的紧紧的,不让意大利人西班牙人见到大明的船队。这个世界是王凡和大明的。

至于亚细亚内陆地区,则是雨热同期的气候。虽然也种植冬小麦。但是也种植高粱,谷子,黍子等杂粮,奇利乞亚还种植了水稻。这也是契丹人带来的种子。亚细亚地理位置好,什么物种的迁移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美中不足的是之前陈尼带回来的茶树,只活下来15棵。并且可以正常嫁接了。伊利汗哪里也差不多只有40棵存活。不过实现茶叶自由在安德洛尼卡西世时代可完成。

亚细亚地区地表崎岖,丘陵遍地,聪明的契丹人带来了东方的畎亩法种植,罗马人不知道,只有契丹人才知道,代田法虽好,但是在地势复杂的丘陵地区,却不见得适合。所以在岗地,将农作物种在畎中,防风保水。在洼地,把农作物种在亩中,远离水泡,避免烂根。这就是上田弃亩,下田弃畎。

同时作物的轮植,是可以减少病虫害的。所以王凡也在巴尔干地区推广了黍子,高粱的轮植。至于原来种植的燕麦,不好意思,产量太低。只能在荒地种植种植,可以喂喂马就可以了。毕竟罗马帝国早实现了温饱问题。

在罗马,大家管集体庄园叫“易克力西亚”,本意是团体集体的意思。所以集体庄园制就成了“易克力西亚”。有集体庄园就对应的会有私人庄园,罗马的贵族大概有60万人口。其他爵位不用考虑,现在有大约4000个骑士长庄园主,由于王凡的骑士长继承制度的规定,如果他们每一代都平均有3个男孩成丁。那么也就是每代会多8000个骑士长。这些都是1000亩无税公田。要不了几代就会成为负担。这比八旗还费银粮。后面要制定方案。最好把他们迁徙出去。

集体土地庄园制确实好,谢谢伟大的教员。集体庄园制保证了王凡有了最稳定的基本盘,除了王凡,中世纪没有一个人会把土地给到农民。因为罗马的人口开始时很少。贵族的土地完全足够多。所以对于集体农庄就没有反应,等到农户们收到了集体农庄的好处时,就成了王凡的拥趸。当罗马收复了亚细亚西部的时候,罗马的贵族就彻底沦为了皇帝的臣子了,之前大家都是合伙人,你可以指指点点,但是现在,最好你能好好听话。

罗马帝国在1373年的土地清理法案中共统计有1。4亿罗马亩的土地,此外还有1亿亩的土地是可以开垦的。王凡和耶律明和刘西可等参谋司老人也都详细下到地方督察了。所以土地数量是差不多的。但是罗马目前的1。4亿亩土地,良田大概只有2成,主要就是色雷斯平原,亩产大概是3。5石(约后世的700斤,但是罗马亩比东方亩多13。的面积有1千平方。所以和东方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其次是潘菲利亚平原,帝国最大平原,可以亩产3。7石。最后就是奇里乞亚平原,亩产大概3。9石,是帝国产量最高的平原。

其余的希腊行省和马其顿行省的土地产量平均只有1。6石左右,黎凡特的产量亩产石1。8石左右,埃及的亩产只有1。1石。总的计算下来,帝国一年有粮食1。88亿石左右。人均下来罗马人可以有18石的粮食,就是后世的3600斤。干一年足够省吃4年的。农闲之后就是开始修筑水利设施,整顿硝田,平整土地,目前不需要开垦了,那1亿亩的代开垦土地就留给未来吧。

王凡早就和安德洛尼卡分析过,社会的生产是足够的。但是因为分配制度的不科学。所以帝国才会风雨飘摇。如今可以吃饱饭了,就要让大家不用那么辛苦。所以,王凡鼓励工场手工业,但是不鼓励商业。手工业通过积累会产生工业。但是商人通过积累只会产生资本。

王凡的前世就是死在资本之手,对于资本格外敌视。由于王凡对于育儿书籍还有不少的记忆,所以,卫生司在王凡的指导下目前对于产妇和幼儿的保育工作还是高于时代的。王凡会把最好二留给安德洛尼卡西世。罗马人的人均肉食也是快速的增长。因为粮食多了,猪,羊,牛,马,鸡,鸭,鹅,都是养了很多的。尤其在黎凡特的沙地中,猪的养殖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还可以增加沙地绿植。风沙灾害进一步减少了。肉食和主食的充足,虽然没有后世那么的丰富,但是人均身高来到了8尺5寸。按着后世的单位换算,己经是170cm了,和大明处于同一起跑线了。远远高于欧罗巴德165cm

南下的一路,是王凡满意的一路。古代产出是低,但是只要合理分配,依然可以活得精彩。古往今来,社会生产根本不是问题,社会分配才是根本问题。以罗马目前的产出可以养活1。16亿人口,也就是现在的10倍,但是养活和养好是不同的。王凡的预计,在目前的文化和医疗水平的协助下,大概5000万人口就是帝国的满意和不满意的临界值。超过5000万人口,可能就会出现供给端不足。但是只要没有到5000万人口,就不会出现。

夕阳西下,黄沙和红云的映衬下,南下的队伍,坚定的行走在官道上。到7月的时候,王凡一行人是终于到了孟菲斯城了,见到了伊莎贝拉,心心念念的曼努埃尔。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