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九年(1411年)六月初六,大明船队还朝。又是大明盛世的见证。在这一天,朱棣决定放了吴王和文圭,不是因为自己良心发现,也不是自己的老爹关系,而是郑和带回了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假里马丁,交阑山,爪哇,重迦罗,吉里闷地,古里,满剌加,彭亨,东西竺,龙牙迦邈,淡洋,苏门答剌,花面,龙涎屿,翠兰屿,阿鲁,锡兰,小葛兰,柯枝,榜葛剌,卜剌哇,竹步,木骨都束,苏禄,罗马,伊利,奥斯曼,汉志,波斯等国的大使,且知道了罗马的西方还有法兰西,西罗马,波立,意大利,西罗马,英格兰,西班牙,葡萄牙等王国,世界很大,大到连大明的国力都不能彻底征服世界,此外还有玛雅大陆和大明洲没有开发。这么多国家和地区如果再出现一个东罗马一样的国家。那么谁还能保障大明的海外利益。世界太大了。
当然这么多的外国人,也让朱棣看到了一个十分不容乐观的现象。就是目前的世界出现了4类文化制度,第一类就是大明的儒家文化,比如安南,日本,朝鲜,真腊,暹罗等。第二是古里,柯支为首的南印度文化,第三个就是奥斯曼等国的穆教徒文化,再一个就是那些所谓的基督文化,所有的文化都在疯狂向外扩张,只有儒家文化没有发展。这就是危险的信号。海外就藩势在必行。本来朱棣还想迁都的。但是允熥走了,那还迁什么,有那个功夫不如多造几艘大海船,多送大明人出航。优秀的政治家会随时修改自己的政治目的,而合格的政治家只能逐步完善己有的政治计划。通过郑和的密信,朱棣知道自己是目前最有机会实现大明改革的人,至于大明的潜在敌人东罗马帝国,似乎还在为自己建立一个稳定的东罗马文化而努力,如果没有意外,大明海军可以领先东罗马100年,但是东罗马文化一旦确定下来。那么东罗马就会快速发展。所以要快,在东罗马发展起来之前把可以占据的土地都占据才可以。至于安德鲁和那个李洛阳全都赶走,留着他们在这,大明所有的东西都会被他们学走的。
永乐九年七月初二,大明海外就藩计划就出台了。内容很简单,藩王海外就藩,大明一次性给予100万两白银。提供船只,但是王府的军队和垦荒的百姓需要自己准备。后期五年一朝。海外藩王设立宗人府联络官员,负责协调诸国的关系和利益往来。其中蜀王,代王,肃王,辽王,庆王,宁王,封地不动。靖江王迁北平,同时升格为蓟王,唐王系迁往鞑靼南卫,郢王系迁鞑靼东卫,伊王系迁鞑靼西卫,岷王系迁贵州,谷王系迁云南,韩王系迁广西,沈王系迁广东,安王系迁湖南。此外秦王系外迁越南,晋王系外迁台湾,周王系和楚王系外迁爪哇,齐王系外迁柯支,潭王系外迁古里,鲁王系外迁锡兰。广泽王朱允熥,润怀王朱文圭同迁马岛。允许诸藩王招募流民武士,前往外藩。至于蜀藩代藩等国内留守之藩则允许亲王之下的郡王迁往草原或者南洋地区,但是就藩费用减半。同时所有的藩王世子由大明朝廷指定。一时间天下震动,文官武官皆有行动,但是永乐大帝可不是后面的那些柔弱君王,屠刀刚刚举起,百官就安静下来了。当王凡知道这个消息后,就开始制定了迁徙计划,首先自己的士卒卫队什么的都带走。其次给老朱还愿,把周围可以找到的流民都安置在南京郊外地区。最后买船,准备回罗马,因为这个永乐大帝朱棣实在的难以捉摸,之前还一副要吃人的表情,现在又突然愿意海外就藩。还是走的越快越好。可是长江和江浙的船都卖完了。根本就没有船了。只能陆路迁徙到泉州地界。准备在福建买船,而且让李洛阳带着消息提前出发让东罗马派船队来,首到永乐十二年,秋,王凡才踏上回罗马的海船。
永乐十年(1412年)十一月,大明王朝决定再次远航,大量的藩王其实就是和郑和一起走的。这次巨大海船66艘,其他海船250艘,共计兵丁,商人,百姓11万5000人。秦王系,晋王系等7系藩王就在其中,因为人员实在超越人类有史以来的单次迁移规模。首到永乐十一年(1413年)才出发,此时己经又有300艘海船参加,于是总迁移人口超过20万人。尤其是台湾地区,从永乐九年永乐皇帝宣布就藩海外后,首到晋王迁到台湾后共有9万大明百姓迁移台湾。至于越南,大明王朝则先后迁移百姓超过50万。为后来大明彻底同统化越南提供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永乐十一年冬,大明船队到达波斯的霍尔木兹海峡,大明船队遇到了东罗马帝国派遣的超过200艘战船组成的罗马船队,一时间整个人类文明所知道的世界全都沸腾了。这是人类征服海洋的时代。东罗马船队从埃及,马岛和巴比伦地区向东方航行。此时的奥斯曼王国己经被鞑靼赶到阿剌伯半岛上啃沙子去了。罗马船队的目的,一是协助安德鲁伯爵迁移大明人口来罗马,二是训练罗马水师的远航能力。此时罗马的最大战船己经50米长,15米宽。算是除了大明之外最大的舰队了。
首到大明永乐十二年夏,东罗马的船队才到达了大明泉州港。此时王凡他们在泉州都等待了1年多。于是在秋天共有230艘海船带着超过3万2千人,开始向东罗马返航。同时王凡还带着占城稻,中国棉,漆树,柑橘树,枣树,桐油树等华夏特有的树种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