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薄雾如纱,笼罩着临安城。
县试考场所在的贡院之外,早己是人头攒动,喧嚣鼎沸。
数百名身着襕衫、头戴方巾的考生,或紧张,或自信,或茫然,在家仆、亲友的簇拥下,等待着决定命运的那一刻。
空气中弥漫着墨香、汗味以及一种无形的、令人心悸的期待与焦虑。
凌夜一身素青襕衫,浆洗得笔挺,并无多余纹饰,唯有料子细密挺括,显出不俗的底蕴。
他身姿挺拔地立于人群中,宛如一株临风玉树,与周遭或躁动或畏缩的考生形成了鲜明对比。
他手提考篮,目光平静地扫过贡院那朱漆大门和门前肃立的差役,神情淡然的像是在观赏一场与己无关的风景。
‘十年寒窗,一朝登场。于世人而言,确是神圣又残酷。’他心下微叹,却并非感叹自身,而是以一种超然的视角审视着这场古代精英的选拔仪式。
‘可惜,今日这考场,于某些人而言,怕是要变成修罗场了。’想到柳姨娘和那位收了钱的主考官,他嘴角几不可察地勾起一丝冷冽弧度。
“咚——咚——咚——”
三声沉重的鼓响过后,贡院大门缓缓开启。差役们鱼贯而出,分列两侧,维持秩序。
一名书吏模样的官员站在高阶上,拖长了声音高喊:“考生列队——验明正身——依次入场——”
人群开始骚动起来,考生们纷纷向前挤去,生怕落了后。
凌夜却不急不缓,随着人流慢慢向前移动。
他的从容,引得周围几个心急火燎的考生投来诧异甚至略带鄙夷的一瞥,似乎觉得他太过托大。
‘争先恐后,便能多考一分么?’凌夜心下好笑,‘心态己失,未战先怯。’他现代考试经验丰富,深知心态平稳的重要性。
队伍缓慢前行,终于轮到了凌夜。
他将自己的考引(准考证)和保结文书递上。
负责核验的书吏对照画像和文书,仔细看了看,又抬眼打量了一下凌夜,眼神略显复杂,最终还是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通过第一道查验。
凌夜微微颔首,正要提起考篮进入搜检区域,旁边一位看似小头目的差役却突然上前一步,拦在了他面前,脸上带着一种公事公办的严肃,眼底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闪烁。
“你,凌夜?”差役上下打量着他,声音刻意拔高了些,引得附近几个考生和差役都看了过来。
“正是在下。”凌夜停下脚步,平静回应。
“嗯。”那差役头目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对旁边两个手下努了努嘴,“仔细搜搜这位凌公子。"
"科场重地,关乎朝廷选材,绝不能有任何纰漏!”他特意加重了“仔细”和“任何纰漏”几个字。
那两个差役心领神会,立刻如狼似虎地围了上来,态度明显比对其他考生要粗暴和仔细得多。
“凌公子,得罪了,抬手。”一个差役皮笑肉不笑地说道,然后便开始对凌夜进行极其详细的搜身。
不仅摸了腋下、腰间、袖袋、发髻,甚至要求他脱下鞋袜检查,连鞋底都捏了又捏。
过程耗时极长,动作也带着几分故意的折辱意味。
周围等待的考生开始窃窃私语。
“这人谁啊?怎么查得这般仔细?”
“怕是犯了什么忌讳吧?”
“看着一表人才,莫非……”
“嘘,小声点,没看差爷脸色都不好吗?”
各种猜测和异样的目光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