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此乃庐州府近三月赈灾粮款出入总账,以及流民登记造册名录、每日施粥记录,一应俱全,请大人过目。”
周文丰语气恳切,“自灾情发生以来,下官夙夜忧叹,不敢有丝毫懈怠,所有粮款皆按章程发放,每日施粥两次,确保灾民不致饿殍。”
“目前城内流民均己登记在册,集中于城西慈幼局及几处临时营地,由官府统一管理,以防生变。”
凌夜随手拿起最上面一本账册,翻开。
纸张崭新,墨迹均匀,条目清晰,数字工整。从账面上看,粮食入库、出库、发放,每一笔都环环相扣,毫无破绽。
发放的粮食数量,恰好能覆盖登记在册的流民每日最低消耗,甚至还有少量结余。
“账目清晰,周知府用心了。”凌夜合上账册,语气听不出褒贬。
周文丰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欣慰与谦逊:“此乃下官分内之事,不敢当大人夸赞。只是……唉,”
他话锋一转,面露难色。
“府库存粮有限,周边州县亦是如此,粮价飞涨,筹措维艰。下官虽竭力维持,也只能保证每日两顿稀粥,让灾民勉强果腹,实在是……力有未逮啊。”
他一边说着,一边悄悄观察凌夜的神色。见对方面无表情,心中稍定,继续道。
“不过,百姓们皆感念朝廷恩德,知晓朝廷不易,并无怨言。前几日还有几位老者,特意到府衙前来叩谢天恩呢。”
“哦?”凌夜抬眼,目光似乎带着一丝兴趣,“百姓能如此体谅,实属难得。周知府治理有方,本官回京后,定向陛下禀明。”
“大人谬赞,下官愧不敢当!”周文丰连忙躬身,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
一名师爷模样的干瘦男子快步走进来,在周文丰耳边低语几句。
周文丰眉头微皱,随即对凌夜赔笑道:“大人,外面来了几位乡老,说是听闻钦差大人驾临,特来代表庐州百姓,向大人呈送万民伞,以谢天恩。”
“万民伞?”凌夜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快得让人无法捕捉。
“本官初来乍到,寸功未立,何德何能受此大礼?让他们进来吧。”
很快,三名身着干净但明显陈旧布衣的老者,在一名衙役的引导下,颤巍巍地走了进来。
为首一人手中捧着一把略显粗糙的绸布伞,伞面上缀满了各色布条,写满了名字。
“草民……草民叩见青天大老爷!”三名老者一进大堂,便扑通跪下,将万民伞高高举起,声音带着刻意营造的激动与哽咽。
“感谢朝廷派来钦差大人,感谢周知府活命之恩!若非官府每日施粥,我等老骨头早己饿死沟壑矣!”
他们的表演堪称完美,表情真挚,语气恳切,连眼角那点都恰到好处。
凌夜静静地看着他们,没有立刻让他们起身。
他的目光扫过那柄所谓的“万民伞”,布条上的字迹大多歪歪扭扭,墨色深浅不一,显然是短时间内集中书写。
他甚至注意到,其中一名老者在跪下时,下意识地揉了揉膝盖,动作灵活,完全不似他表现出来的那般老迈龙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