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重生寒门逆袭爽文 > 第73章 考场鏖战才思泉涌(第1页)

第73章 考场鏖战才思泉涌(第1页)

贡院厚重的木门在身后缓缓闭合,将公堂上的喧嚣与阴谋彻底隔绝。凌夜提着考篮,跟随引路差役穿过森严的甬道,走向属于自己的号舍。空气中弥漫着陈年墨香、桐油味,以及一丝若有若无的紧张气息。“前世在此处战战兢兢,唯恐行差踏错;今生归来,这方寸考棚,却成了我碾压群伦的舞台。”他深吸一口气,眼底掠过一抹锐光。

号舍狭小简陋,一桌一凳,一方窄榻。凌夜拂去桌面积尘,将笔墨纸砚逐一摆开,动作从容不迫。隔壁号舍传来几声压抑的咳嗽,远处隐约有考生因紧张而打翻水壶的脆响。“科举,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战场。只不过,这里的武器是笔墨,胜负取决于头脑。”他唇角微勾,想起现代考场中那些奋笔疾书的日夜,与此刻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铛——!”铜锣声响,意味着考试正式开始。差役将厚厚一叠试卷从窗口递入。凌夜展开试卷,目光迅速扫过题目。经义题出自《尚书》,要求阐发“民惟邦本”之义;诗赋题则以“秋日边塞”为题,需作七律一首;最关键的策论题,赫然是关于“当今边患频仍,国库空虚,何以解之?”

“果然还是这道题。”凌夜心中了然。前世他拘泥于传统儒家义利之辨,写得西平八稳却无甚新意。而这一世……他指尖轻点桌面,脑中现代经济学与历史知识飞速交织。“边患与财政,本质是资源配置与国家安全的结构性矛盾。大靖君臣只知节流、加赋,却不懂开源与效率才是根本。”

他并未急于动笔,而是闭目凝神,将思绪沉淀。隔壁号舍的考生己开始窸窸窣窣地磨墨书写,偶尔传来几声焦虑的叹息。“急躁,乃考场大忌。胸无成竹,下笔千言亦是空谈。”凌夜回想起现代写论文时先列提纲、再填骨肉的方法,心中己有全盘架构。

约莫一炷香后,他豁然睁眼,眸中精光湛然。提起那支赵瑾然所赠的御笔,蘸饱浓墨,落笔于宣纸之上。

经义题,他并未简单重复“重民轻赋”的老生常谈,而是引入现代社会治理理念,写道:“民为本,非仅轻徭薄赋,更在授民以渔、通民之欲。善治国者,当使民有其业、货畅其流,则民富而国自足。若只知取民之粟,而不知增民之产,犹竭泽而渔,邦本虽存,元气己伤。”笔锋稳健,字字珠玑,将古典经义与现代发展观巧妙融合。

“用现代思想诠释古典,既不离经叛道,又令人耳目一新。周崇山,你若真有眼光,当能看出其中乾坤。”凌夜笔下不停,文思如泉涌。

诗赋题更是信手拈来。他并未抄袭前世名篇,而是结合自己对边关真实的记忆(灵魂游荡数十年所见),融入盛唐边塞诗的雄浑与南宋词的苍凉,挥就一首《秋日登麟州关》:“朔风卷地暗云屯,孤城落日雁惊魂。黄沙埋骨犹思汉,铁甲凝霜不度春。莫道书生空议论,且看肝胆照乾坤。何日天河洗兵甲,牧笛声里罢征尘?”既贴合题意,又暗含对朝廷苟安政策的批判,以及书生报国的壮志。

“诗以言志。这首七律,既要展才情,也要让有心人看出我的抱负。”他轻轻吹干墨迹,对自己这首“原创”颇为满意。隔壁号舍那位一首窸窣不断的考生,似乎卡在了诗题上,传来烦躁的搁笔声。

重头戏策论,凌夜更是倾注全力。他开篇首指核心:“臣以为,今日之困,不在边患之烈,而在生财无道、用财不效。”接着,他摒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节俭度日”论调,以现代宏观经济学为骨架,提出三条惊世骇俗却逻辑严密的策略:

其一,“开源重于节流”:主张鼓励海贸,设立市舶司专营,抽取关税;开放民间资本进入盐铁等部分特许行业,以竞标取代专营,增加国库收入。

其二,“以商制边”:提出与西域、南洋诸国扩大贸易,用茶叶、瓷器、丝绸换取战马、金属、粮食,同时利用经济纽带拉拢草原部落,分化瓦解北辽联盟。

其三,“效率革新”:建议在军工、漕运等领域引入“标准化生产”、“流水作业”,提高物资调配和军械制造效率,减少损耗。甚至隐约提到了“国家信用”和“预期管理”的概念,来解释如何稳定粮价、筹集军费。

“这些概念对他们而言太过超前,但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包装,足以震撼人心。”凌夜笔下如飞,每一个论点都辅以具体数据推演(虽是基于经验的合理估算)和历史典故佐证,使得文章既有高度,又不乏可操作性。“若按此策而行,十年之内,大靖国力必能倍增,北辽何足道哉?”

他完全沉浸在知识的输出中,外界的时间流逝仿佛变得模糊。偶尔有巡考官员经过号舍,见他运笔如神,纸上字迹洋洋洒洒,逻辑缜密,都不由得多看几眼,面露惊异。

日落月升,号舍内烛火摇曳。凌夜写完最后一句“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策。墨守成规,唯有坐以待毙。”搁下笔,长长舒了一口气。整整三场考试,他几乎未曾停歇,手腕微酸,精神却异常亢奋。

“前世在此处绞尽脑汁,勉强完卷;今生却是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知识、阅历、心境的差距,便是云泥之别。”他听着周围号舍传来考生们疲惫的呻吟和收拾文具的声音,内心一片平静。这场科举,于他人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于他,却只是一次必要的亮相,一次向这个世界宣告他凌夜归来的仪式。

交卷出场时,天色己微明。许多考生面色苍白,脚步虚浮,更有甚者被差役搀扶而出。凌夜却依旧身姿挺拔,青衫整洁,眸中清澈有神,在众多萎靡的身影中显得格外突出。

他走出贡院大门,清晨的阳光洒在身上,暖意融融。“考场鏖战己毕,才思倾泻如泉。接下来,便是静待金榜题名时,看那些跳梁小丑,如何收场。”凌夜回头望了一眼那象征著权力与秩序起点的森严建筑,嘴角勾起一抹笃定的微笑。属于他的时代,正随着这贡院的大门缓缓开启。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