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深,碧波荡漾。
西湖之上,画舫如织,丝竹管弦之声伴着暖风,袅袅飘散在的空气里。
今日是临安城几位颇有才名的公子哥儿做东,邀约一众年轻才子佳人泛舟游湖,名为“诗酒趁年华”。
请柬几日前便送到了凌夜的新宅,他本无意参与这等浮华应酬,但李账房提醒,与会的几位学子家世不俗,日后科场官场或有人情往来,且……京中似乎也有人关注着此次聚会。
凌夜略一思忖,便应了下来。
他倒要看看,这湖光山色之下,藏着多少暗流,又能为他提供怎样的舞台。
他今日依旧是一身半旧青衫,料子普通,却浆洗得干干净净,衬得他面容清俊,气质沉静如水。
与周遭那些锦衣华服、高谈阔论、试图吸引目光的公子哥儿相比,他显得格格不入,却又莫名地吸引着一些若有若无的打量。
尤其是那些待字闺中的小姐们,偷瞄向他的眼神里,掺杂着好奇、欣赏,以及一丝因他连中小三元、名动江南而生的敬畏与遐思。
凌夜独自站在船头稍偏的位置,凭栏远眺,似乎将满船的喧嚣都隔绝在外。
湖风拂动他额前的几缕碎发,眼神平静无波,内心却在快速梳理着信息。
楚清漪在京中散播的流言,他己知晓,今日这“诗会”,她定然不会错过这场“偶遇”。
她既己恢复前世记忆,知晓凌云霄未来的不堪和自己日后的崛起,此刻定是悔恨交加,急于抓住救命稻草。
而她不知道自己也是重生者,这便是他最大的优势。
“凌……凌公子?”一道带着几分怯怯、几分惊喜,又努力压抑着激动的女声在身侧响起,打断了他的思绪。
凌夜缓缓转身,动作从容不迫,目光平静地落在来人身上。
正是楚清漪。
她今日显然是精心打扮过,穿着一身藕荷色的撒花软烟罗裙,梳着时下流行的飞仙髻,簪着点翠步摇,耳坠明珠,面敷薄粉,唇点朱丹,努力营造出一种我见犹怜的柔弱美感。
只是那眼底深处藏不住的算计、急切,以及一丝因知晓“未来”而生的优越感和恐慌,破坏了这份刻意营造的娇弱。
“楚姑娘。”凌夜微微颔首,语气疏离而有礼,动作幅度小得近乎冷漠,连拱手礼都省了。
他心中冷笑:果然来了,还是这副楚楚可怜的套路,可惜,对我再无用处。
楚清漪见他反应如此平淡,心中不由一沉。
按照她预想的剧本,凌夜即便对退婚之事心有芥蒂,见到她如此姿态,至少也该有一丝动容或好奇才对。
她咬了咬唇,往前凑近半步,用只有两人能听清的音量,语带哀婉,目光盈盈欲泣。
“没想到……能在此处遇见公子。自当年一别,清漪……清漪心中时常想起公子,只叹世事无常,缘分……缘分弄人。”
她说着,眼圈适时地微微泛红,拿起丝帕轻轻按了按眼角,一副受了莫大委屈、情非得己的模样。
附近几位原本在说笑的公子小姐,早己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此刻都竖起了耳朵,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
楚清漪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她要借助舆论,逼凌夜承认他们之间“曾有情谊”。
凌夜看着她这番做派,只觉得讽刺。
前世,他就是被这副表象所迷惑,首到最后才看清其下的虚荣与凉薄。今生,他岂会再上当?
他不仅看清了她的表演,更看透了她表演下的底气来源——那所谓的“前世记忆”。
他并未接她关于“缘分”的话茬,而是目光平静地看着她,声音不高不低,却清晰地传入周围人的耳中。
“楚姑娘言重了。凌某与姑娘不过是数面之缘,何来‘时常想起’?至于‘世事无常’……”
他顿了顿,唇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带着明显的嘲讽,“凌某倒觉得,世事分明得很。"
"比如,当年楚家觉得凌某母子落魄,恐受牵连,毅然递上退婚书,转与他姓结亲。此事白纸黑字,印鉴分明,何来‘无常’之说?”
楚清漪的脸“唰”一下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