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晚会的热潮在紧张的学习节奏中,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涟漪虽在,但湖面己逐渐恢复平静。
大家开始真正感受到高中与初中的不同——更快的学习进度、更深的知识难度、以及更强的竞争压力。
数学课依旧是李老师的主场。他讲课从不拖泥带水,逻辑严密,节奏飞快。
集合之后是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
这些内容对苏白而言自然是小儿科,但他依旧听得认真,偶尔还会在笔记上记下一些自己关于知识背后更本质数学思想的感悟。
李老师似乎也乐于在课堂上抛出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最终会落到苏白这里。
“那么,对于这个抽象函数f(x+2)=f(x)+1,我们如何判断它的奇偶性呢?”
李老师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视台下。
同学们陷入沉思,眉头紧锁。
抽象函数是高一第一个小难点。
片刻后,李老师的目光再次锁定苏白:
“苏白,谈谈你的想法。”
苏白起身,言简意赅:
“老师,可以尝试赋值法。
令x=-1,得到f(1)=f(-1)+1。但仅凭此无法判断。
需要结合奇偶性定义,假设其为奇函数或偶函数,代入推导,会发现矛盾。
因此,在给定条件下,其奇偶性不确定。”
“很好!”
李老师眼中精光一闪:
“抓住了关键!赋值法是处理抽象函数的重要思想,但一定要注意逻辑的严密性!大家听懂了吗?”
台下不少同学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看向苏白的眼神更加佩服。这种快速抓住问题核心的能力,让他们望尘莫及。
不仅是数学课。
物理课的第一章是力学初步,讲质点、参考系、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这些概念对刚刚兑换了【大学物理(力学、热学)】的苏白来说,更是基础中的基础。
物理老师是个风趣的中年男老师,姓刘,喜欢用各种生活实例讲解。
讲到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时,他提问:
“假设一位同学绕操场跑了一圈,回到起点,他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多少?”
“路程是400米,位移是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