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守墓人汉化 > 第21章 冬藏与暗流(第1页)

第21章 冬藏与暗流(第1页)

寒冬彻底笼罩了骊山。北风卷着雪沫,呼啸着掠过光秃秃的山梁,将天地间染成一片肃杀的灰白。山坳里的那间茅屋,在风雪中显得愈发孤寂渺小,仿佛随时会被这严酷的自然之力吞噬。

然而,屋内却透着一股与外界截然不同的、顽强求生的暖意。

灶膛里的火终日不熄,既是为了取暖,也是为了熬煮食物和……继续试验。王翁的身体在汤药和相对安稳的休养下,奇迹般地挺了过来,虽然依旧虚弱,不能受寒,但精神头好了许多,偶尔还能靠在炕上,指点张文轩和王飞燕一些山野生存的经验和本地流传的古旧传说。

那日从双岔驿换回的杂粮,被王飞燕精打细算地掺着挖来的冻土下的野菜根、晒干的野果和偶尔陷阱里收获的瘦小野兔(成功率极低),勉强维持着三人的生计。日子清苦到了极点,常常是稀得能照见人影的粥水,但至少,没有饿死。

张文轩带来的那点现代知识,在生存的极限压力下,被激发出了最大的效用。他改进了灶台,利用陶罐和泥土做了个简易的“暖气”系统,将灶膛的余热引导到土炕下方,使得夜晚的茅屋不再那么冰冷刺骨。他指导王飞燕用收集的干草和落叶,混合泥土,糊在墙壁上,增加保暖效果。他甚至尝试用有限的材料,制作了几个粗糙的捕鼠夹,虽然收获寥寥,但总归是多了一点蛋白质来源。

而最重要的,还是对“净衣石”的持续改进和秘密生产。

经历了市集的险恶,张文轩彻底放弃了公开销售的想法。他将制作地点转移到了屋后一个隐蔽的、背风的小山洞里,那里原本是王家堆放杂物的地方。他利用从双岔驿换回的少量工具(用最后几枚钱买的破旧铁凿和石锤),和王飞燕一起,一点点地将山洞内部扩大、平整,形成了一个简陋的“作坊”。

制作工艺也在不断摸索中改进。他们尝试了不同种类的草木灰(发现燃烧充分的硬木灰碱性强),改进了榨取芸苔籽油的方法(用两块石板对压,效率稍高),甚至尝试加入一些带有清香的干草粉末,试图改善肥皂的气味。产量依然很低,但品质和外观比最初好了不少,凝固后颜色更均匀,硬度也增加了。

如何将这些东西安全地变现,成了最大的难题。张文轩深知“代理人”计划的风险,在没有绝对可靠的人选之前,他不敢轻易尝试。那些制作好的肥皂,被小心地用干草包裹,藏在山洞深处,像一笔埋在地下的宝藏,暂时无法动用。

日子就在这种艰苦、单调却又充满隐忍希望的状态下,一天天过去。窗外是凛冽的寒冬,屋内是相依为命的温暖和沉默的坚持。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这天傍晚,风雪稍歇。王飞燕正蹲在门口,清理昨日设下的一个陷阱——幸运地捕到了一只瘦弱的山鸡,这简首是天降横财。她脸上带着难得的笑容,小心翼翼地处理着猎物。

张文轩则在屋里,陪着王翁说话。王翁的精神似乎特别好,望着窗外暮色中的山影,忽然悠悠地叹了口气,说道:“文轩啊,这天气,山里是安静了,可有些地方,怕是又要不安生了。”

张文轩心中一动,问道:“翁伯,您指的是?”

王翁压低了声音,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往年一到这大雪封山的时候,那些躲在暗处的掘冢贼,活动反而会更频繁。大雪能掩盖足迹,人迹罕至,正是他们动手的好时机。”

“哦?”张文轩立刻提起了精神,“这附近,还有值得他们惦记的大墓?”

“怎么没有?”王翁咳嗽了两声,低声道:“咱这骊山,可是块宝地。远的不说,就离咱们这山坳往西不到十里,有个叫‘断头崖’的地方,崖下边,老辈子人都传,埋着前朝的一位大将,墓冢不小。只是那地方险峻,寻常人找不到入口。但保不齐……就有那有本事又胆大包天的贼子……”

断头崖!前朝大将!张文轩的心猛地一跳。他立刻想起了自己穿越的使命,也想起了王翁之前提到的盗墓猖獗的情况。难道,平静的冬日之下,真的暗藏着针对古墓的危机?

就在这时,外出取柴的张文轩,在离茅屋不远处的雪地里,发现了几行陌生的、不属于他们三人的脚印!脚印很深,似乎来人身负不轻的东西,而且方向,正是朝着王翁所说的“断头崖”那边!

张文轩的心,瞬间沉了下去。

冬藏的日子,恐怕要结束了。暗流,己经涌动到了家门口。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