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是您施展才华的天地 > 第102章 班级小社会的烦恼(第1页)

第102章 班级小社会的烦恼(第1页)

林远决定暂时把“去虚火、夯基础”的宏伟计划搁置一晚,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7班的基础也不是一天就能夯实的。他需要一点时间来消化那份“冷现实”,顺便思考一下如何给这帮半大小子丫头们喂下这剂“苦药”而不被喷回来。

然而,7班的“社会”并没有给他喘息之机。它就像一个自带加速器的微型生态圈,在林远还没来得及动手“宏观调控”之前,就己经自顾自地演化出了新的阶层、新的矛盾,以及新的……幺蛾子。

首先发难的是积分榜。

这面曾经象征着进步、荣誉与(主要是)零食兑换券的光荣墙,如今在部分同学眼中,逐渐变成了“贫富差距悬殊”、“阶级固化严重”的万恶之源。

课间,积分榜前照例围着一小撮人。以李浩、吴明为首的几个“积分巨头”趾高气扬,指点江山。“浩哥,牛啊!这周又是你小组第一!”“哼,小意思。看见没,这‘课堂积极发言’项,哥们儿我一个人就薅了十分!”“明神更狠好吧,‘学科竞赛附加分’,首接甩开第二梯队一条街。”

而人群外围,以张晓为代表的“积分困难户”们,则伸着脖子,眼神里混合着羡慕、无奈和一丝麻木。他们的名字稳稳地占据着榜单下游,位置稳固得堪比磐石。

张晓小声跟旁边同样沉默的女生抱怨:“……又垫底。算了,反正也追不上。李浩他们随便打个球、参加个比赛就能加几十分,我们吭哧吭哧交一个星期作业,还不够他们一个零头。”

“就是,”另一个女生附和,“感觉这积分制就是为他们那种人设计的。对我们一点都不友好,太不公平了。”

“公平”这个词,像一个微弱的火星,开始在部分学生心里闪烁,带着点酸溜溜的温度。曾经激励他们的积分,如今成了证明他们“不行”的铁证。积极的情绪慢慢消退,一种“躺平算啦”的消极氛围开始在不那么活跃的学生中间弥漫。

林远有一次路过,正好听到这抱怨,脚步顿了一下。他心里咯噔一声,意识到问题所在:积分制在初期确实激发了竞争和参与感,但它无形中放大了先天优势(比如性格外向、有特长),对于那些沉默的大多数、进步缓慢的学生,它非但没有提供足够的助力,反而成了一种反复提醒他们“你不行”的工具。

这还不是最糟的。

林远很快发现,7班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李浩、吴明、陈小雨这几位,因为一起扛过枪(挨过训)、一起打过仗(参加过活动)、一起领过奖(为班争过光),无形中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核心圈子”。

课间,他们常常聚在一起。李浩吹嘘着他的篮球战绩,吴明分享着他新发现的游戏彩蛋或者编程技巧,陈小雨则偶尔展示一下她的新画作。他们之间有共同语言,有并肩作战的经历,气场相合,笑声都比别人响亮几分。

其他同学呢?要么是插不上话,要么是不敢插话。这个圈子仿佛有一层无形的屏障,将班级隔成了“我们”和“他们”。一些原本就普通的同学,感觉更加边缘化了。班级内部,出现了一种看不见的、基于“名气”和“积分”的隐形分层。

林远试着鼓励其他同学加入:“哎,张晓,你也去看看陈小雨的画嘛,画得真好。”张晓只是怯生生地摇摇头,快步走开。他又对几个男生说:“你们不去跟李浩聊聊NBA最新赛况?”男生们面面相觑,讪讪道:“……浩哥他们聊得太高端,我们听不懂。”

林远感觉有点无力,这可不是他搞积分制和班级活动的初衷啊!怎么还搞出小团体和社交壁垒来了?

然而,最让林远头疼的,是积分制引发的“道德危机”。

小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为了那点积分(以及可能兑换的奖品或荣誉),某些小组开始“不择手段”。

自习课上,原本偶尔有的小声讨论学习问题的声音几乎绝迹了。为什么?因为一旦有人低声说两句话,很快就会有其他小组的同学“正义凛然”地举手报告:“老师!XXX小组有人说话违纪!”“林老师!他们组在自习课讨论,扣分!”

一开始林远还觉得挺好,纪律变好了嘛!但很快他就发现不对劲。举报变得过于频繁,甚至有些吹毛求疵。两个人借块橡皮,眼神交流一下,都可能被举报“交头接耳”。更离谱的是卫生值日,各个小组互相盯着,拿着放大镜找别人的茬。“报告!他们组负责的走廊有头发丝!”“林老师!他们窗台有灰尘!扣分!必须扣分!”

班级里弥漫着一股“举报之风”,同学之间信任感下降,互相提防,眼神里都带着点审视的味道。好好一个班级,愣是搞出了点“宫廷谍战”和“军备竞赛”的感觉。

这天,林远就亲自处理了一桩“冤案”。一个平时很老实的女生,因为同桌问她一道数学题,两人声音压得极低,几乎就是气音,结果被后排另一个小组的男生毫不犹豫地举报了。

林远过去了解情况时,举报的男生一脸“我维护了班级纪律”的正义感,而那两个女生则委屈得眼圈都红了。“林老师,我们真的就是在问一道题,声音很小的,没影响别人……”举报的男生却振振有词:“自习课就是不能说话!规则就是规则!违反了就要扣分!”

林远看着这一幕,心里像是堵了一团湿棉花,又沉又闷。他按规矩处理了(轻微警告,未扣分),但心情却异常沉重。

他意识到,自己精心设计的积分制,这颗曾经照亮7班的“星星”,在运行了一段时间后,不仅照射出了“阴影”,甚至还催生出了“毒素”。它放大了不公平感,固化了阶层,现在更是激发了一种扭曲的、为了竞争而竞争的恶意。

激励制度,若缺乏平衡的引导和温情的底色,竟会如此轻易地滑向内卷和互害的深渊。

放学后,林远独自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望着墙上那密密麻麻的积分榜。夕阳照在上面,数字和名字泛着光,此刻在他眼里却显得有些刺眼。

这不再是一面光荣榜,更像是一张复杂的班级社会关系图,标注着无形的沟壑与裂痕。

“怎么办呢?”林远揉着太阳穴,感觉比连续批改一百篇作文还累,“一刀取消?那之前的努力和形成的良好惯性就白费了。继续下去?只会让矛盾越来越深……”

他想起大学时学的管理学知识,什么“激励相容”,什么“防止目标替代”……理论一套一套的,可真应用到实际,尤其是应用到这群心思敏感、正值青春期的半大孩子身上,怎么就那么难呢?

他意识到,管理一个班级,尤其是7班这样的“复杂社会”,远不是定个规则、搞点奖励那么简单。它需要更精细的调整,更温暖的介入,以及……更多的智慧。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