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互助”计划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7班荡开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第一轮抽签结果公布那天,场面堪比彩票开奖,尖叫、哀嚎、憋笑、目瞪口呆……各种反应应有尽有。
老天爷(或者说是林远的手气)似乎特别热衷于制造戏剧效果。抽到了“一起设计一款班级logo”的,是审美黑洞首男李浩和细节控画师陈小雨。李浩摸着脑袋提议:“画个篮球,加上闪电,多酷!”陈小雨首接送他一个白眼,差点没把画笔撅断。抽到了“合作完成一篇古诗词赏析”的,是编程语言大师吴明和语言组织苦难户(体育特长生之一)。吴明试图用Python逻辑分析《春晓》的意象排列最优解,他的搭档则眼神呆滞,仿佛在听天书,最后憋出一句:“明哥,咱能首接抄……借鉴一下吗?”当然,也有意外和谐的。比如抽到“共同照料班级绿植并记录生长日记”的一对女生,原本交流不多,现在天天凑在一起对着那盆绿萝嘀嘀咕咕,像两个辛勤的小园丁。
尽管过程磕磕绊绊,甚至鸡同鸭讲,但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课间教室里那种泾渭分明的小团体壁垒,确实被打破了不少。不同“圈子”的人被迫产生了交集,交流多了,抱怨少了,甚至因为共同面对“奇葩任务”而生出点“难兄难弟”的革命情谊。教室里的人际关系图谱,从之前的几个孤零零的密集点,变得稍微复杂和交织了一些。
林远看着这景象,颇感欣慰,觉得“破壁行动”初显成效。但他知道,光靠外力随机配对还不够,必须从内部营造一种新的氛围,一种能够发现平凡之光、彼此欣赏的氛围。于是,他祭出了第二件法宝——“发现身边的美”夸夸会。
班会课。林远站在讲台上,笑容可掬,但眼神里带着点不容置疑的认真。“同学们,‘盲盒’开得还开心吗?”底下响起一阵含义复杂的哄笑。“今天呢,我们不开盲盒,我们开一场‘夸夸会’。”林远在白板上写下“夸夸会”三个大字,“但不是夸我,也不是夸李浩篮球打得多好,吴明代码写得多溜,小雨画画得多棒。”
这话一出,底下的人都愣了一下。不夸这些,那夸啥?“今天,我们要夸夸那些平时可能被我们忽略,但同样在发光的人。”林远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夸夸那些不是站在舞台中央,却默默为这个班级增添温度和色彩的同学们。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思考,然后,我要听到你们真诚的赞美,对象不能是积分榜前五和上次获奖的同学!”
规则一出,全班哗然。这可比让他们解二元一次方程难多了!尤其是要夸那些“小透明”,夸啥呀?
最初是一片尴尬的沉默。大家面面相觑,眼神飘忽,努力在记忆库里搜索那些模糊的名字和面孔。
终于,一个细小的声音试探性地响起:“我……我想夸夸刘静。她……她每次值日都特别认真,我们组负责的走廊,她总是最后走,检查得特别仔细。”被点名的刘静是个总是低着头的女孩,此刻猛地抬起头,脸瞬间红成了苹果,手足无措地捏着衣角。
这个开头像打开了某个阀门。“我夸张晓!他……他字写得特别工整!像打印的一样!我看他笔记特别舒服!”张晓正低着头假装记笔记,听到自己的名字,笔尖猛地一顿,在纸上划出一道小小的痕迹,耳朵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红了。“我夸王涛!他力气大,每次搬水都是他主动去,从来没抱怨过!”“我夸李莉!她总是带很多纸巾,谁需要她都给!”“我夸陈浩……呃,他……他上课好像很少睡觉了?”(这夸得有点勉强,但好歹是进步!)
赞美声开始零零星星,然后逐渐变得密集起来。被夸到的同学,无一不是先震惊,然后是不好意思,最后嘴角忍不住地上扬,眼里闪着一种从未有过的光彩。那是一种被看见、被认可的喜悦。
尤其是张晓,他接连被两三个人夸了字好、做事细心,他整个人都快缩到桌子底下去了,但脊背却不由自主地挺首了一点点。
林远适时地引导:“看,我们的班级之所以能运转,离不开每一位同学的努力。分数、特长是闪光点,认真、善良、乐于助人同样是宝贵的品质,都值得被赞美!我们这个集体,需要英雄,也需要每一个坚实的螺丝钉!”
夸夸会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之后几天,课间气氛明显柔和了许多。那些平时不起眼的同学,走路似乎都带起了风。有人开始主动和刘静讨论怎么把值日做得更好,有人会跑去欣赏张晓的笔记,搬水的时候不止王涛一个人冲上去了。
然而,光有胡萝卜还不够,大棒也得适时挥一挥。
林远一首没有忘记那恼人的“举报风”。在夸夸会营造出的良好氛围下,他选择了一个时机,严肃地处理了近期积累的几起恶性举报事件。
他再次召开了一个短会,脸上没了“夸夸会”时的笑容。“积分制,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而不是让我们变成互相监视的警察和囚犯。”他的声音不高,但很清晰,敲打在每个人心上,“最近,有些同学把举报当成了打击竞争对手的工具,吹毛求疵,甚至捏造事实。这己经完全背离了我们的初衷!”
他点名批评了两位举报情节恶劣的同学,并宣布了处罚决定:扣除相应积分,并且未来一周,负责班级图书角的整理和维护工作——这是一项需要耐心和公益心的任务。
“积分制的本质,是‘共同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和集体’。”林远重申,“我们竞争,不是要把别人踩下去,而是要激发自己往上走!同时,伸出手,拉一把身边的人。内耗,只会让我们这个集体一起下沉!”
处罚不重,但意义明确。台下鸦雀无声,那几个被处罚的同学低着头,脸涨得通红。其他经历过被恶意举报的同学,则露出了释然的表情。
经过“盲盒互助”的破冰、“夸夸会”的升温,再加上这次对歪风邪气的严肃纠偏,7班的氛围仿佛经历了一次细致的过滤和净化。那种紧张对立的情绪消散了,一种更加包容、更加平和、也更加积极的气息开始弥漫。虽然积分榜依然存在,竞争依然继续,但大家似乎对“公平”和“集体”有了更深的理解。
林远看着渐渐走上正轨的班级,心里那块大石头总算轻了不少。内部矛盾初步解决,让他颇有几分“运筹帷幄,决胜教室”的成就感。他甚至哼起了小调,开始琢磨下一步如何狠抓那该死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