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明末边关一小兵 > 第60章 塞上江南初见雏形(第1页)

第60章 塞上江南初见雏形(第1页)

车队驶过山海关的最后一座关隘,便正式进入了辽西走廊的地界。

马车里的空气,似乎都和关内不一样了。少了几分京畿之地的浮华与躁动,多了几分边陲特有的、凛冽而开阔的气息。

朱媺娖靠在柔软的垫子上,心中既有离家远行的忐忑,更有对未知世界抑制不住的好奇。她悄悄地掀开车帘的一角,象一只初次探出巢穴的雏鸟,小心翼翼地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

最初的景象,与她想象中的苦寒边关,并无二致。

道路两旁是连绵不绝的荒野,枯黄的野草在寒风中摇曳,偶尔能看到几座破败的烽火台,在苍茫的天地间,显得孤寂而萧索。

“小姐,风大,当心着凉。”贴身侍女体贴地为她披上了一件斗篷。

“我不冷。”朱媺娖摇了摇头,目光依旧贪婪地望着窗外。

然而,当车队沿着官道,又行进了约莫半日之后,车窗外的景象,开始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变化。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道路本身。原本坑坑洼洼的土路,变得异常平整坚实。路面似乎是用一种青灰色的、她从未见过的材料铺成的,马车行驶在上面,颠簸感大为减轻。道路的两侧,还挖有整齐的排水沟,沟边,一排排新栽的柳树,已经吐出了嫩绿的枝芽,为这片略显单调的土地,增添了几分动人的春色。

“周大哥,”朱媺-娖忍不住轻声问道,“这里的路为何如此不同?”

骑马护在车旁的周奎,眼中也带着几分赞叹,躬敬地回答:“回小姐,我们应该已经进入宁远卫的地界了。属下听说,李大人上任后,便动用了大量人力,以一种名为‘水泥’的新法,修缮了从宁远到锦州的主干道。”

“水泥?”朱媺娖默念着这个新鲜的词汇,心中对那个素未谋面的李睿,又多了一分好奇。

车队继续前行,道路上的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她看到,成群结队的百姓,正赶着牛车、推着独轮车,从四面八方的小路上,导入这条主干道,向着同一个方向——宁远卫城而去。

这些人的衣着,大多朴素,甚至打着层层叠叠的补丁,显然并不富裕。但让朱媺娖感到无比诧异的是,他们的脸上,没有丝毫关内灾民那种因饥饿和绝望而导致的麻木与死寂。

恰恰相反,他们的眼神里,都闪铄着一种明亮的光。那是一种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的光芒,是一种奔向好日子的踏实与喜悦。他们三五成群,一边赶路,一边高声谈笑着,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快点走!听说今天农垦司又有一批新农具发下来,去晚了就没了!”

“怕啥!李大人说了,只要是咱们农垦司的人,人人都有份!我昨天刚领了十斤肉,回家炖了一锅土豆,那叫一个香!”

“哈哈哈,谁说不是呢!想当初在老家,别说吃肉,连树皮都快啃光了。要不是逃到这里,被李大人收留,我们一家老小,怕是早就饿死在路上了!”

这些朴实而又充满了感激的话语,顺着风,清淅地飘进了朱媺娖的耳朵里。

她的心,被狠狠地触动了。

她深居宫中,每日看到的,都是父皇为了赈灾而愁眉不展,为了空虚的国库而彻夜难眠。她听到的,都是大臣们关于流寇四起、民不聊生的忧心忡忡。

可在这里,在这片本该是最贫瘠、最危险的土地上,她却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景象。这里的百姓,竟然在发自内心地,赞美着他们的生活,感激着他们的主官。

这,简直不可思议!

随着车队越来越接近宁远卫城,车窗外的景象,也变得愈发震撼。

大片大片被规整得如同棋盘一般的农田,出现在了道路两旁。田地一望无际,绿油油的幼苗已经破土而出,长势喜人,在春风的吹拂下,如同一片片绿色的地毯,一直铺展到天边。

纵横交错的沟渠,如同银色的丝线,将远方大河里的水,引入了田间地头,滋润着万物。

河边,一座座她从未见过的、如同巨龙脊骨般的巨大水车,在缓缓转动。它们不需要人力,也不需要畜力,只是依靠着水流自身的冲击,便能将生命之水,源源不断地送上高地,灌溉着万亩良田。

更远处,一个个新建的村落,红砖青瓦,炊烟袅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田野之间。孩子们在村口的空地上嬉戏打闹,追逐着土狗。妇人们则坐在家门口的石阶上,一边闲聊,一边做着针线活,脸上洋溢着安宁而幸福的笑容。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