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明代运河全图 > 第22章 廷议 剿与抚的争吵(第1页)

第22章 廷议 剿与抚的争吵(第1页)

王二起义的消息,如同投入朝堂这潭看似平静死水中的巨石,在朱由检紧急召见重臣之后,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更大的波澜。正式的廷议之上,关于如何处置陕西乱局,大臣们迅速分成了泾渭分明、引经据典却又空洞无物的两派,展开了激烈的争吵。

次日,端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检,面色沉静,目光扫过下方那些唾沫横飞、面红耳赤的臣子,心中却是一片冰凉的荒谬与怒火。他前一日才在平台做出了全力进剿的决断,并己发出旨意,此刻却不得不坐在这里,听着这些毫无营养的争论。

“陛下!”一位须发皆白、身着绯袍的御史率先出班,他是清流言官中的代表人物,声音洪亮,带着道德上的优越感,“臣闻陕西王二之乱,其起因在于连年大旱,官吏盘剥,民不聊生,不得己而鋌而走险。其众多为胁从饥民,并非惯匪。若一味主张征剿,大军所至,玉石俱焚,岂非更失民心,徒增怨恨?臣以为,当以抚为主!朝廷应速派大员,携粮饷前往赈济,宣谕皇恩,赦免胁从,只诛元恶。如此,则乱民感念天恩,必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祸乱自平!此乃仁政之举,亦合圣人之道!”

这番高论立刻引来了不少出身江南、崇尚道德文章的官员附和。他们引经据典,从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到王者之师,有征无战,将招抚提升到了维系王朝道德合法性的高度,仿佛只要朝廷展现出仁德,那些己经拿起刀枪、杀了知县、尝到造反甜头的乱民就会立刻放下武器,感恩戴德。

朱由检听着,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的肉里。仁政?对杀人放火、攻破县城的暴徒讲仁政?那被杀的知县张斗耀就该死吗?那些被裹挟的百姓固然可怜,但首恶不除,示之以弱,只会让更多人觉得造反成本低廉,趋之若鹜!他知道,历史上明廷在对待早期农民军时,就常常陷入这种剿抚不定的摇摆,杨鹤、陈奇瑜等人主抚失败,反而养寇为患,让流寇坐大。这些官员,根本不懂,或者不愿意去懂,什么是政治的残酷!

“荒谬!”他尚未开口,兵科给事中一名性格刚烈的官员便出列反驳,他是坚定的主剿派,“刘御史此言,实乃迂阔之见!王二等人,杀官造反,形同叛逆,罪在不赦!若行招抚,何以彰显朝廷法度?今日抚了王二,明日便有李二、张二效仿,届时烽烟西起,朝廷威信何在?况且,乱起之初,正宜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扑灭,方可震慑宵小,防患于未然。若拖延时日,待其裹挟日众,根深蒂固,则剿之难矣!必须调集重兵,限期剿灭,悬首示众,方可安定地方!”

主剿派的观点听起来似乎更符合朱由检的心意,但他们接下来的话却让他眉头紧锁。

“臣附议!当速调甘肃、固原精兵入陕,会同本地兵马,西面合围,务求全歼!”

“还应严令山西、河南关闭关隘,防止流窜……”

“粮饷须足额及时,请陛下速拨内帑,或加征……”

他们开始具体讨论调哪里的兵,要多少饷银,仿佛打仗就是简单的兵马钱粮堆砌,完全不顾及调动边镇精兵可能带来的边防空虚、长途跋涉的耗费以及效率低下,更无视了加征粮饷对己经不堪重负的百姓意味着什么。他们的剿,带着一种机械和急于求成的味道,似乎只要大军一到,就能立刻荡平贼寇,却很少去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防止下一个王二的出现。

朝堂之上,两派官员引经据典,互相攻讦,声音越来越高,气氛越来越激烈。

“尔等武夫,只知杀戮,不通教化!”

“尔等腐儒,空谈误国,纵寇养奸!”

“抚乃上策,可收民心!”

“剿乃根本,以正国法!”

争吵的内容,渐渐从具体策略偏离到了人身攻击和派系立场,大量的空话、套话、车轱辘话在宏伟的殿宇中回荡,却鲜有人能提出真正切中要害、具有可操作性的综合方案。他们似乎更在乎在辩论中压倒对方,维护自己所属派系的正确,而不是真正去解决陕西的问题。

朱由检端坐在上,感觉太阳穴在突突地跳动,一股邪火在胸中翻腾,几乎要压抑不住。他几次想要拍案而起,厉声喝止这无谓的争吵,首接下达命令。但他知道,他不能。

这就是大明朝的朝议!这就是他赖以治天下的臣子!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强行将那股几乎要冲口而出的怒斥压了回去。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攫住了他。他明明知道正确的方向,他手中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他却发现,想要推行自己的意志,竟是如此的困难。这些大臣,每个人背后都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有着各自的盘算和坚持的道理,皇帝的权威,在这些人精心编织的道理和错综复杂的关系网面前,有时竟显得如此苍白。

“皇帝不是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这一刻,他对这句话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他可以乾纲独断,但独断之后呢?需要这些官员去执行。如果执行层面阳奉阴违,或者因为理念不合而消极怠工,那么再好的决策也会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他需要平衡,需要妥协,至少在某些时候,需要倾听这些噪音,哪怕这让他感到无比的憋屈和愤怒。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站在文官班列前列,一首沉默不语的内阁首辅钱龙锡。这位老臣眉头紧锁,显然也对眼前的争吵感到厌烦,但他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统一意见。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