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采购、测试、安装节点录入这个简陋的系统后。
整个项目timeline一目了然。
“卧槽!默哥牛逼啊!这破网站比我家公司花几十万买的项目管理软件还好使?!”
最兴奋的是林暖暖。
她负责的用户调研和数据收集工作最为琐碎。
用上这个工具后,她可以轻松地给不同调研员分配区域,实时查看问卷回收进度。
“太方便了!默默你总是能弄出这些神奇的东西!”
这个粗糙的工具。
仿佛有一种魔力。
让原本有些混乱的项目协作,瞬间变得井井有条。
效率提升了何止一倍。
团队成员们惊为天人。
纷纷认为这是陈默“深谋远虑”的又一力作。
而真正引发轰动的。
是项目指导老师李教授的偶然发现。
他来听取项目进度汇报时。
发现团队协作效率高得惊人。
仔细一问,才知道他们用了陈默自己写的“小工具”。
李教授是计算机应用方向的专家。
他亲自试用了一下这个界面丑陋的系统。
这一试,就试出了真金。
“这任务调度算法……非常老练!”
“这数据流转逻辑,简洁高效,首指核心!”
“这……这真的是一个本科生随手写出来的?!”
李教授震惊了。
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个其貌不扬的工具背后,蕴含的协作理念和实现技术,极具商业潜力。
远比市面上许多华而不实的协同软件,更贴近中小团队的实际需求。
汇报结束后。
李教授特意留下陈默,语气严肃而激动。
“陈默同学,你这个协作平台,申请专利了吗?”
“有没有考虑过它的商业价值?”
“这完全可以孵化成一个创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