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的足迹喂饱了千万粉丝英文 > 第8章 山海之间的味觉对话视频剪辑与思考(第2页)

第8章 山海之间的味觉对话视频剪辑与思考(第2页)

结尾部分,画面是温岭老街的夜景:路灯亮了,暖黄色的光洒在石板路上,把行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桂花树的影子落在墙上,像一幅水墨画;偶尔有晚归的人走过,脚步声“哒哒”地响,很快消失在巷口。背景音是调慢了速度的灵江潮水声,“哗啦——哗啦——”,温柔得像在轻声告别。最后,陆帆加了一句自己的旁白,声音放得很轻,像在和老街对话:“台州的山海,喂饱了我的胃,也温暖了我的心。这里的味道,是山的厚,是海的鲜,是人的情。下一站,宁波,我带着这里的味道,继续出发。”

视频刚导出,咖啡馆的门就被推开了,“哗啦”一声,带着外面的晚风。小海跑了进来,手里拎着一个印着“温岭特产”的保温袋,袋子上还沾着一点泥土——是下午去滩涂挖缢蛏时蹭到的。她的头发有点乱,额角的碎发沾在脸上,手里的保温袋晃悠着,里面传来蛏子的鲜香味。

“陆帆!你剪完视频没?”小海喘着气,跑到桌前,“我奶奶让我给你带炒蛏子,还热着呢!我外公都等急了,说再不来菜就凉了。”她把保温袋放在桌上,袋子还带着温度,透过透明的窗口能看到里面的蛏子——个个,壳是淡褐色的,上面撒着绿色的葱花,鲜汁在袋子底部积了一点,亮晶晶的。

“剪完了,我们现在就走。”陆帆合上电脑,把电源线塞进背包。他跟着小海走出咖啡馆,晚风迎面吹来,带着桂花的清香和灵江的咸湿气息。老街的路灯己经亮了,暖黄色的光把石板路照得很亮,能看到上面细小的纹路。小海走在前面,蹦蹦跳跳的,羊角辫随着动作晃来晃去,偶尔会停下来等他,说“陆帆,你走快点呀,我奶奶做的炒蛏子可好吃了,晚了就没了”。

“对了,陆帆,你视频发了吗?”小海突然想起什么,回头问,“我想转发给我同学看,让他们知道我们温岭的小吃有多好吃!”

“还没,想明天早上发。”陆帆说,“早上大家刚醒,看到老街的晨雾和热乎的嵌糕,应该会更有感觉。”他看着身边的小海,突然觉得,自己这趟台州之行,不只是拍了美食,更是记录了一群可爱的人——王阿婆坚守着捶年糕的手艺,陈阿公记得着戚家军的历史,林叔惦记着远方的儿子,小海对老街的一切都充满热爱。他们身上带着山海赋予的特质:山的沉稳,海的热情,像老街的石板路,踏实而温暖。

回到陈家时,院子里己经摆好了桌子。桌子是木制的,上面铺着一块蓝白格子的桌布,是陈婶去年从集市上买的。桌上摆着西道菜:炒蛏子、清炒虾仁、番茄蛋汤,还有一盘刚烤好的海苔饼。炒蛏子还冒着热气,鲜香味飘满了院子;清炒虾仁是白色的,上面撒着一点葱花,看着就鲜嫩;番茄蛋汤是红色的,番茄熬得很烂,汤汁浓稠;海苔饼是金黄色的,堆在白瓷碟里,像小山。

陈阿公坐在主位,手里拿着一个白瓷酒杯,里面倒了一点米酒,看到陆帆进来,连忙招手:“陆帆来啦!快坐快坐,我特意给你留了个位置,对着院子里的桂花树,闻着香。”陈婶从厨房里出来,手里拿着一双筷子,笑着说“路上冷不冷?快吃炒蛏子,刚出锅的,最鲜”。

吃饭时,陆帆把笔记本电脑放在桌上,打开剪好的视频,给陈家人看。小陈凑得最近,眼睛瞪得圆圆的,看到视频里自己擀面皮的片段,突然笑了起来,拍着桌子说“奶奶你看!我那时候擀的面皮好丑啊,还沾了一脸面粉”,陈婶笑着说“现在比那时候强多了,昨天擀的就很圆”。

陈阿公看到祠堂里的片段时,眼睛慢慢红了。他用手背擦了擦眼角,没说话,只是喝了一口米酒。米酒在杯子里晃了晃,泛起细小的涟漪。过了一会儿,他轻声说:“戚将军要是看到现在的日子,肯定也高兴。以前打仗的时候,哪有这么安稳的日子,哪有这么好吃的食饼筒。”

陈婶看着视频里王阿婆捶年糕的画面,说:“老王的手艺还是这么好,下次我要跟她学学怎么捶年糕。我以前捶的年糕总不够糯,老王说我捶的时间太短,要捶够十五分钟才好。”

“陆帆,你这视频剪得好啊。”陈阿公放下酒杯,看着陆帆,“把我们温岭的味道都拍出来了,还有我们温岭人的日子。以后要是有人问我温岭有什么好吃的,我就把你这视频给他们看,比我说一百句都管用。”

晚上离开陈家时,小陈把一个布袋子塞给陆帆。袋子是蓝色的,上面绣着一朵桂花,是陈婶亲手绣的。“大哥哥,这是我奶奶给你装的海苔饼,还有我画的温岭老街。”小陈仰着脑袋,眼睛亮晶晶的,“你带到宁波去,想我们了就看看画,想吃海苔饼了就拿出来吃——不过要快点吃,不然会变软的。”

陆帆接过袋子,里面的海苔饼还带着温度,隔着布都能闻到香味。他打开画纸,是一张A4纸,小陈用蜡笔画的温岭老街:青石板路是灰色的,上面画了几个小脚印;桂花树是绿色的,上面点了很多黄色的小点,是桂花;还有一个举着相机的小人,穿着蓝色的衣服,旁边写着“陆帆大哥哥”,字体歪歪扭扭的,却很认真。

“谢谢你,小陈。”陆帆摸了摸小陈的头,“我会好好收着的。”

陆帆背着布袋子,走在温岭的老街上。夜色渐浓,老街很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狗叫声和窗户里透出的灯光。灵江的潮水声隐约传来,“哗啦——哗啦——”,像在和他告别。他掏出手机,打开社交平台,把剪好的视频发了出去,标题写着“台州:山海之间的味觉,是家的味道”,配了一张小陈画的老街图。

刚发出去没几分钟,评论就开始跳出来:

“哇!这个捶年糕的声音也太治愈了吧!听着就觉得好踏实,我也好想去温岭吃一口热乎的嵌糕!”——是一个头像是美食图的粉丝,备注是“爱吃的小桃”。

“陈阿公讲戚家军故事的时候,我眼泪都快出来了。原来食饼筒不只是小吃,还藏着这么感人的历史,台州人也太浪漫了吧!”——备注是“历史系学生小周”。

“小陈也太可爱了吧!那个歪扭的面皮我笑了,想起我小时候学包饺子,把馅料漏了一桌子,我妈还笑我是‘漏馅小能手’。”——备注是“上班族小李”。

还有一个备注是“温岭人在广州”的粉丝,留言写得很长:“作为一个在广州工作了五年的温岭人,看这个视频的时候,我正在吃外卖的叉烧饭,突然就哭了。视频里的老街、王阿婆的嵌糕、陈阿公的故事,都是我每次回家最想看到的。去年过年回家,我在王阿婆摊前等了半个小时,就为了一口嵌糕,吃的时候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明天我要给我妈打电话,说我下个月想回家了。”

陆帆看着这些评论,心里暖暖的,像喝了一口热乎的米酒。他想起出发前在杭州拱宸桥首播时,对着镜头说“我的足迹喂饱千万粉丝”,那时候他以为“喂饱”只是让大家看到好吃的,让大家知道哪里有美味的小吃。但现在,他站在温岭的老街上,看着这些带着温度的评论,突然明白,真正的“喂饱”,不只是胃的满足,更是心的温暖——是让离家的人想起家的味道,是让陌生的人对一座城市心生向往,是让那些藏在食物背后的故事、人情、文化,被更多人看见、记住。

回到民宿时,己经快十点了。民宿的老板是个年轻人,看到他回来,笑着说“今天去陈家吃饭了?陈阿公下午还来问过你呢”。陆帆点点头,回到房间,把小陈的画贴在书桌前的墙上,旁边是他之前拍的杭州拱宸桥、临海紫阳古街的照片。他把布袋子里的海苔饼拿出来,放在盘子里,咬了一口,还是脆的,海苔的鲜和芝麻的香在嘴里散开,带着温岭老街的味道。

他收拾好行李,明天早上就要去宁波了。帆布包里,除了衣服和相机,还装着陈婶给的海苔饼、小陈的画,还有满满的回忆——王阿婆捶年糕的“咚咚”声,陈阿公讲戚家军的声音,小陈的笑声,灵江的潮水声,老街的桂花香味。这些回忆像一颗颗的缢蛏,藏着温岭的山海气息,会陪着他,继续接下来的旅程。

睡前,陆帆又看了一眼手机,视频的播放量己经破万了,评论还在不断增加。他笑着关掉手机,躺在床上,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落在地上,像温岭老街的青石板路,安静而温柔。他知道,明天醒来,会有更多人通过这段视频,认识台州,爱上台州的山海味道——而这,大概就是他带着相机和笔记本,走遍中国的意义吧。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