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的足迹app > 第20章 安昌古镇腊肠下的市井人生(第3页)

第20章 安昌古镇腊肠下的市井人生(第3页)

“大家看好了,这就是我们安昌的扯白糖,纯手工做的,用的是麦芽糖和白糖,没有一点添加剂。”摊主一边扯糖,一边吆喝着,“想吃的赶紧买,刚做好的,还热乎着呢。”

陆帆挤进去,买了一小把扯白糖。白糖丝是金黄色的,看起来像细细的金丝,放在嘴里,甜甜的,带着点麦芽糖的清香,嚼起来很有嚼劲,不粘牙。“好吃!比我以前吃的白糖好吃多了。”陆帆忍不住赞叹。

“那是自然!我们家的扯白糖,是我爷爷传下来的手艺,己经做了几十年了。”摊主笑着说,“做扯白糖,最重要的是火候,要把糖熬到刚刚好,太稀了扯不起来,太稠了又会硬,要熬到金黄色,才能开始扯。”

陆帆看着摊主熟练地扯着糖,心里很佩服。这看似简单的扯白糖,其实蕴含着很多技巧,没有几十年的功夫,是做不好的。

再往前走,有个卖黄酒棒冰的摊子,摊主是个年轻的姑娘,穿着粉色的围裙,手里拿着一个小冰箱,里面放着一根根棕色的棒冰。“黄酒棒冰,五块钱一根,用绍兴黄酒做的,好吃不醉人。”姑娘热情地吆喝着。

陆帆很好奇,买了一根黄酒棒冰。棒冰是棕色的,看起来像融化的巧克力,咬一口,冰凉的口感里带着浓郁的黄酒香味,还有一丝淡淡的甜味,一点都不醉人,反而很清爽。“好吃!这个黄酒棒冰太有创意了。”

“这是我妈妈想出来的点子,她说绍兴的黄酒很有名,要是能做成棒冰,肯定会受欢迎。”姑娘笑着说,“我们家的黄酒棒冰,用的是三年陈的加饭酒,加了一点白糖,没有其他添加剂,大人小孩都能吃。”

陆帆一边吃着黄酒棒冰,一边继续往前走。老街的尽头,有一个小小的广场,广场上有很多老人在晒太阳,有的在聊天,有的在下棋,还有的在打太极。广场的中间,有一个小小的戏台,戏台上挂着“安昌古镇戏台”的横幅,几个穿着戏服的演员正在排练越剧,唱腔委婉动听。

有个老人坐在广场的石凳上,手里拿着一个收音机,正在听绍兴莲花落。陆帆走过去,坐在老人旁边,“爷爷,您听的是绍兴莲花落吗?”

“是啊,小伙子,你也喜欢听?”老人笑着问,把收音机往陆帆这边挪了挪。

“我以前听过一次,觉得很好听。”陆帆说。

“绍兴莲花落,是我们绍兴的传统戏曲,以前很流行,现在年轻人都不爱听了,只有我们这些老头子还喜欢听。”老人说,眼神里带着点失落,“你看前面的戏台,以前经常有戏班子来演出,现在很少了,只有节假日才会有。”

陆帆看着戏台上排练的演员,心里很感慨。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在慢慢消失,能像安昌古镇这样,还保留着这么多传统习俗的地方,己经不多了。

广场的旁边,有一个小小的菜市场,菜市场里很热闹,卖菜的摊主们热情地吆喝着,买东西的人们讨价还价,声音混在一起,格外有生活气息。陆帆走进菜市场,看到有很多卖新鲜蔬菜的摊子,还有卖鱼、卖肉、卖豆制品的摊子,每个摊子上的东西都很新鲜,看起来很有食欲。

有个卖鱼的摊主,正在给顾客杀鱼,他的动作很熟练,几分钟就把一条鱼处理干净了。“小伙子,要不要买条鱼?这是刚从河里捞上来的,新鲜得很,回去清蒸,好吃得很。”摊主笑着问。

陆帆摇了摇头,说还要继续逛。摊主笑着说:“那你慢慢逛,我们安昌的古镇很好玩,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你可以多待几天。”

陆帆谢过摊主,走出了菜市场。夕阳己经西下,阳光把老街上的腊肠和酱鸭染成了金黄色,看起来格外温暖。河面上的乌篷船慢慢往回划,船夫的橹声越来越远,游客们也开始慢慢散去,古镇渐渐恢复了平静。

陆帆走到河边的石阶旁,坐了下来。河水静静地流淌着,倒映着岸边的白墙黛瓦和红色的腊肠,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风里的酱香味依旧浓郁,还有一丝淡淡的黄酒香味,让人觉得很安心。

他掏出手机,给阿妹发了一条消息:“阿妹,你们家的腊肠蒸饭太好吃了,下次我还来吃。”

很快,阿妹回复了:“好啊,随时欢迎你!下次来,我给你做酱鸭蒸饭,也很好吃。”

陆帆看着手机,笑了笑。安昌古镇,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这里的人们热情、善良,这里的食物美味、家常,这里的生活平静、悠闲,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西、酱缸文化里的安昌记忆

第二天早上,陆帆起得很早,他想看看清晨的安昌古镇。天刚蒙蒙亮,古镇里还笼罩着一层薄雾,雾气里的腊肠和酱鸭看起来朦朦胧胧的,像仙境里的珍宝。

他沿着老街往前走,看到很多酱货店的老板己经开始忙碌了,有的在翻晒腊肠,有的在清洗酱缸,有的在准备当天要卖的酱货。王记酱货店的老板也己经起来了,他正在用清水清洗那个百年酱缸,动作很轻柔,像在抚摸一件珍贵的宝物。

“老板,这么早就起来了?”陆帆走过去打招呼。

“是啊,每天都这个点起来,习惯了。”老人笑着说,“早上的雾气大,要把酱缸上的露水擦掉,不然酱料会坏的。”

陆帆看着老人认真清洗酱缸的样子,心里很感动。这个百年酱缸,不仅是王记酱货的传家宝,也是安昌古镇酱缸文化的见证。

“老板,安昌为什么有这么多做酱货的啊?”陆帆问。

“因为安昌靠河,气候,很适合做酱货。”老人说,“以前安昌的人们,每到冬天,都会做很多酱货,用来过年,或者招待客人。那时候没有冰箱,做酱货是保存食物最好的方法。慢慢的,做酱货就成了安昌的传统,很多人家都会做。”

老人顿了顿,又说:“安昌的酱缸文化,己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以前每个家里都有酱缸,用来做酱,做酱货,酱缸里的酱,不仅可以用来腌肉,还可以用来炒菜,做汤,是我们安昌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陆帆跟着老人走进店里,老人从酱缸里舀了一勺酱,递给陆帆看。酱是暗红色的,看起来很浓稠,闻起来有浓郁的黄豆香味。“这个酱,是用黄豆、面粉、盐、糖发酵三个月做出来的,用来腌肉,肉会很入味,用来炒菜,菜会很香。”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