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的足迹app > 第43章 景宁畲乡乌米饭的民族智慧(第1页)

第43章 景宁畲乡乌米饭的民族智慧(第1页)

陆帆在缙云民宿的晨光里醒来时,窗纱外的天刚泛出鱼肚白,檐角的麻雀己经开始叽叽喳喳地叫。帆布背包静静靠在床头柜旁,侧袋里老李师傅给的梅干菜用油纸包了两层,油纸边缘还留着炭火熏过的焦痕;昨晚没吃完的缙云土面装在阿娟给的密封袋里,袋口贴着一张小纸条,上面是阿娟歪歪扭扭的字:“煮的时候多放青菜,鲜!”;相机电池在充电器上闪着绿灯,己经满格,笔记本摊在枕边,最后一页缙云小结的末尾,他随手画了个小小的烧饼图案,芝麻粒用黑笔点得密密麻麻。

“陆帆,醒啦?”民宿老板娘阿娟的声音在门外响起,带着刚睡醒的沙哑,“早餐给你放楼下了,一碗土面加清明果,趁热吃。去景宁的大巴八点半发车,你七点半走刚好,我让我老公送你去车站,不用等公交。”

陆帆趿着拖鞋打开门,阿娟正端着一个青花瓷碗往楼下走,碗里的土面冒着热气,汤水上飘着翠绿的青菜和金黄的蛋花。“阿娟姐,不用麻烦大哥了,我自己去就行。”

“不麻烦,他今天要去县城拉货,顺道。”阿娟把碗放在一楼的餐桌上,又从厨房端出一碟清明果,绿色的果皮上印着花纹,是用竹模压出来的,“这清明果是我妈昨天做的,馅是咸菜肉的,你带在路上吃。对了,景宁那边,你去鹤溪老街找‘蓝氏畲家菜’,老板蓝奶奶做的乌米饭最正宗,我给你画了张地图,放你包里了。”

陆帆翻开背包侧袋,果然摸到一张折得整整齐齐的纸,展开一看,是用彩色铅笔画的简易地图:从景宁汽车站出来,沿鹤溪路走十分钟到鹤溪老街,街口画了个红色的小房子,旁边写着“蓝氏畲家”,地图边缘还画了个小小的凤凰图案,翅膀上涂着蓝色,旁边注着“畲族图腾,吉祥哦”。纸的右下角,阿娟还盖了个小小的章,是她儿子的玩具印章,印着一只小熊,显得格外可爱。

吃过早餐,阿娟的老公老陈己经把面包车停在门口了。老陈穿着灰色的工装裤,手里拿着一块抹布,正在擦车窗,“小伙子,坐后面吧,后面宽敞,我拉的货不多,就几箱缙云麻糍。”面包车里飘着麻糍的糯米香,后座放着两个纸箱,上面印着“缙云特色麻糍,手工制作”的字样。

“陈哥,您这是拉去景宁卖吗?”陆帆坐进后座,把背包放在腿上。

“是啊,景宁有个朋友开超市,每次都让我给他带点。”老陈发动车子,面包车缓缓驶出民宿,“景宁畲族人多,他们也喜欢吃我们缙云的麻糍,就是觉得我们的麻糍不够甜,他们吃甜的厉害。”

车子沿着乡间小路行驶,清晨的阳光透过车窗洒进来,落在路边的稻田上,绿油油的稻穗上还沾着露珠,像撒了一层碎钻。偶尔有农民骑着三轮车经过,车上装着刚采的蔬菜,看到老陈的车,热情地打招呼,“老陈,去县城啊?”老陈笑着点头,“是啊,拉点货。”

到缙云汽车站时,才七点十五分。车站门口的小摊刚支起来,卖麻糍的阿姨正把蒸好的糯米倒进石臼,木槌撞在石臼上,发出“咚咚”的声响,震得旁边的塑料盆都在晃。“小伙子,要不要买个麻糍?刚捶打的,热乎着呢!”阿姨笑着问,手里的木槌没停。

陆帆买了两个,阿姨用油纸包好,递给他,“蘸点芝麻和白糖,香得很。我这麻糍,每天早上五点就开始蒸糯米,捶打要半个多小时,才能这么糯。”陆帆咬了一口,糯米的软糯混着芝麻的香,甜得恰到好处,让他想起了老李师傅的烧饼——都是浙南土地里长出来的甜香,带着阳光和烟火的味道。

老陈帮他把背包拎到车站门口,“到了景宁要是找不到路,就给我打电话,我给你问我那朋友。”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陆帆,“上面有我电话,还有我朋友的电话,他在景宁开超市,熟得很。”

陆帆接过名片,小心地放进钱包里,“谢谢陈哥,太麻烦您了。”

“不麻烦,出门在外,互相照应是应该的。”老陈笑着说,挥了挥手,“快进去吧,别误了车。”

陆帆走进车站,候车大厅里人不多,大多是去丽水、温州的乘客。他看了一眼检票口的屏幕,去景宁的大巴还有十分钟开始检票。他找了个座位坐下,拿出手机,给粉丝发了条动态:“今天去景宁畲乡,听说乌米饭超好吃,还有畲族山歌可以听,期待!”配了张昨晚拍的缙云鼎湖峰晨雾照,没过多久,就有粉丝回复:“陆帆,记得首播做乌米饭!”“畲族服饰超好看,求拍!”

检票时间到了,陆帆背着背包走进站台。去景宁的大巴是淡绿色的,车身上印着“丽水旅游专线——畲乡风情”,车窗擦得很干净,能清楚地看到外面的风景。车身上还画着畲族的图案:一个穿着畲族服饰的姑娘,手里拿着一束乌饭叶,旁边是一棵高大的柳杉,树下写着“景宁,中国畲乡”。

陆帆选了靠窗的位置,坐下没多久,一个穿蓝色连衣裙的姑娘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竹篮,篮子是竹编的,边缘磨得发亮,里面装着几束白色的小花。“请问,这里有人吗?”姑娘笑着问,声音像山间的溪流,清清爽爽,带着一点甜甜的鼻音。

“没人,你坐吧。”陆帆往里面挪了挪。姑娘坐下后,把竹篮放在腿上,陆帆才看清,篮子里的小花是野蔷薇,花瓣上还沾着露珠,花茎上系着红色的细线,捆得整整齐齐。“我是景宁的,叫蓝晓雨,在缙云职业技术学院上学,学旅游管理,周末回家。”姑娘主动打招呼,手指轻轻碰了碰篮子里的花,“这是给奶奶摘的,她喜欢野蔷薇,说晒干了装在枕头里能驱蚊虫,还能安神。”

“我叫陆帆,去景宁玩,想尝尝乌米饭。”陆帆笑着说,指了指她篮子里的野蔷薇,“这野蔷薇是在山上摘的吗?”

“是啊,在我们村后面的山上,早上露水没干的时候摘的,最香。”蓝晓雨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用红线串着的银饰,递给他看,“这是畲族的银饰,我奶奶给我做的,是个小小的凤凰形状,我们畲族女孩子都有,凤凰是我们的图腾,代表吉祥、勇敢。”

陆帆接过银饰,触手冰凉,凤凰的羽毛刻得很细致,每一根羽毛的纹路都清晰可见,边缘打磨得很光滑,没有一点毛刺。凤凰的眼睛是用红玛瑙做的,小小的一颗,却很亮。“真好看,手工真好。”

“我奶奶以前是村里有名的银匠,做了几十年银饰,后来年纪大了,眼睛不好,就不做了。”蓝晓雨把银饰收回来,小心翼翼地放进贴身的口袋里,拉了拉连衣裙的领口,“我这连衣裙也是畲族风格的,你看,袖口和领口都绣着凤凰的图案,是我奶奶一针一线绣的,绣了半个月呢。”

陆帆仔细看了看,连衣裙的袖口绣着一只小小的凤凰,翅膀展开,尾巴上的羽毛绣得层层叠叠,用的是蓝色和白色的线,和连衣裙的颜色很搭。“绣得真好,奶奶手真巧。”

“我们畲族女孩子,从小就要学刺绣、织布、做银饰,这些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蓝晓雨笑着说,从背包里拿出一本笔记本,翻开给陆帆看,里面画着很多畲族的图案,有凤凰、有柳杉、有梯田,还有一些他不认识的符号,“这些是畲族的图腾和文字,我正在学,以后想做一名畲族文化导游,把我们畲族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大巴车缓缓开动,窗外的风景从缙云的稻田变成了景宁的山林。浙南的山是青绿色的,连绵起伏,像一条沉睡的绿色巨龙;山间的溪流是浅蓝色的,溪水清澈见底,偶尔能看到水车在溪边转动,吱呀吱呀的声音透过车窗传进来,像一首古老的歌;路边的村落里,有的房子屋顶是蓝色的,有的是黑色的,墙面上画着凤凰图案和畲族文字,还有“畲族欢迎你”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

“前面就是敕木山了,我们畲族的神山。”蓝晓雨指着窗外,眼睛里满是骄傲,“敕木山很高,山顶上常年有雾,传说山上住着畲族的祖先,保佑我们畲族人平安幸福。山上有很多乌饭叶,春天的时候,我们都会去山上采,用来做乌米饭。”她顿了顿,双手放在腿上,轻轻握着,“我们畲族有个传说,以前有个叫目连的孝子,他妈妈因为犯错,被打进了地狱,每天只能吃冰冷的铁丸,饿得不行。目连很心疼,就想给妈妈送点吃的,可每次送过去的饭,都被恶鬼抢着吃了。后来,目连听说乌饭叶的汁能把米饭染黑,恶鬼看到黑色的东西就不敢吃,他就采了很多乌饭叶,捣成汁,泡上糯米,蒸成乌米饭,送到地狱里。恶鬼看到乌米饭是黑色的,以为是毒药,果然不敢吃,目连的妈妈就靠着乌米饭活了下来。后来,每年农历三月三,我们畲族人都会做乌米饭,纪念目连,也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平安。”

陆帆听得入了迷,拿出笔记本,把这个传说记了下来,还画了个小小的乌饭叶图案。“这个传说真感人,乌米饭不仅好吃,还有这么深的意义,难怪你们这么重视。”

“是啊,我们畲族的很多食物都有故事,比如畲族粽子,比普通的粽子大很多,里面放的是五花肉、红豆、花生,还有一种叫‘畲药’的草药,是用来祭祀祖先的。每年清明节,我们都会包很多畲族粽子,去祖先的坟前祭拜,告诉祖先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好。”蓝晓雨笑着说,从背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粽子,递给陆帆,“这是我奶奶昨天包的,你尝尝,是甜的,里面放了红枣和桂圆。”

陆帆接过粽子,用手摸了摸,比普通的粽子小一点,外面包着绿色的粽叶,用红色的线捆着。他解开线,剥开粽叶,里面的糯米是金黄色的,散发着红枣和桂圆的甜香。咬了一口,糯米很糯,红枣和桂圆的甜恰到好处,没有一点腻味。“好吃!比我以前吃的甜粽子都好吃。”

“好吃就多吃点,我这里还有很多。”蓝晓雨笑着说,又从背包里拿出几个,“这些都是给奶奶带的,她喜欢吃甜粽子。”

大巴车行驶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抵达景宁汽车站。车站不大,是中式风格的建筑,屋顶上盖着黑色的瓦,屋檐下挂着红灯笼,灯笼上绣着凤凰图案。车站门口摆着几个卖水果的小摊,摊主都是畲族人,穿着蓝色的畲族服饰,热情地招呼着乘客:“小伙子,买点杨梅吧?景宁的东魁杨梅,甜得很!”“要不要买点猕猴桃?自家种的,没打农药!”

蓝晓雨帮陆帆拎着背包,“我家就在鹤溪老街附近,走路十分钟就到,刚好我奶奶在家,说不定还能让你尝尝她做的乌米饭。”

陆帆跟着蓝晓雨往鹤溪老街走。街上的路是用青石板铺的,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很光滑,踩在上面发出“哒哒”的声响。两旁的房子大多是两层的小楼,外墙刷着蓝色或绿色的油漆,是畲族最喜欢的颜色;屋檐下挂着红灯笼和玉米、辣椒串,有的还挂着畲族的织布,蓝色的布上织着白色的凤凰图案,随风轻轻飘动。

街上的店铺大多开着门,有的店铺门口挂着“畲族银饰”的牌子,里面摆放着银项链、银手镯、银戒指,银光闪闪,柜台里还放着银匠制作银饰的工具,有小锤子、小镊子、小剪刀,整齐地摆放在黑色的绒布上;有的店铺卖畲族的织布和刺绣,蓝色的土布、红色的绣品,还有用畲族文字绣的围巾,格外特别;还有的店铺卖畲族的特色小吃,比如乌米饭、畲族粽子、清明果、畲族年糕,香气飘得很远,吸引了很多游客。

“前面就是我家了。”蓝晓雨指着一栋蓝色的小楼,门口挂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蓝氏畲家”,木牌是用杉木做的,边缘打磨得很光滑,上面刻着凤凰图案;木牌旁边挂着一束野蔷薇,和蓝晓雨篮子里的一样,花瓣上还沾着露珠,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她推开门,喊了一声“奶奶,我回来了!”声音清亮,在巷子里回荡。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