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的足迹说说 > 第37章 衢州收官 市集烟火与家常味里的味觉总结(第2页)

第37章 衢州收官 市集烟火与家常味里的味觉总结(第2页)

“粉干要提前用冷水泡三个小时,不能用热水,热水泡出来的粉干容易烂,没嚼劲。”王师傅一边翻炒一边解释,说话时带着点喘息,显然炒粉干是个体力活,“泡的时候要时不时地搅拌一下,让粉干均匀吸水,泡到用手能轻轻掐断,但是又不碎,这样炒出来才好吃。我这粉干是本地作坊手工做的,比机器做的更粗,更有嚼劲,你看,跟市面上的粉干不一样吧?”

陆帆仔细看了看,果然,王师傅用的粉干比平时吃的更粗,颜色是米白色的,泡软后变得有些透明,却依然保持着形状,不像机器粉干那样容易断。

王师傅把手里的铁锅铲递给旁边的一个年轻人,擦了擦额头上的汗:“这是我侄子,放暑假来帮我忙,还没学会呢,炒出来的粉干要么太硬,要么太烂。”他指了指旁边的一个小桌子,上面放着几个瓷碗和一些调料瓶:“你们先坐,我这就给你们炒,保证好吃!”

年轻人接过铁锅铲,有些笨拙地翻炒着锅里的粉干,王师傅在旁边指导:“火太大了,稍微关小一点,不然粉干容易糊;翻炒的时候要快,不然粉干会粘在锅底;调料少放一点,先放生抽,再放老抽,盐要最后放,不然粉干会咸……”

陆帆和李姐坐在小桌子旁,看着王师傅忙碌的身影,听着周围的人声和翻炒粉干的声响,觉得格外亲切。旁边桌子上坐着一对年轻的情侣,正在吃炒粉干,女孩一边吃一边说:“我就说王师傅的炒粉干最好吃,你还不信,现在知道了吧?比学校门口的好吃多了!”

男孩笑着说:“知道了知道了,下次还来吃,不过你少吃点辣,你昨天还说嗓子疼。”

女孩吐了吐舌头:“就吃这一次,下次少吃辣。”

不一会儿,王师傅端着两碗炒粉干走过来,放在陆帆和李姐面前。那炒粉干装在粗瓷碗里,碗是土黄色的,上面还带着一些细小的斑点,是手工烧制的痕迹。粉干是油亮的酱黄色,上面铺着一层肉末,肉末是浅棕色的,看起来很有嚼劲,旁边还有一些翠绿的豆芽,点缀在粉干中间,显得格外好看。最上面是一个金黄的荷包蛋,荷包蛋的边缘有些焦脆,蛋黄微微凸起,显然是流心的。

“小心烫!刚出锅的,最好吃,凉了就没那么香了。”王师傅把筷子递给他们,手上的青筋因为用力而微微凸起,“我给你们多放了点肉末,小伙子年轻,能吃,多吃点!”

陆帆接过筷子,先闻了闻,一股浓郁的香味立刻钻进鼻腔——有粉干的米香,肉末的肉香,豆芽的清香,还有朝天椒的辣香,混合在一起,让人食欲大开。他吹了吹,夹起一筷子炒粉干,放进嘴里——米粉裹着浓郁的酱汁,吃起来筋道弹牙,一点都不烂,肉末的香味很浓,带着点油脂的香气,却不油腻,显然是选了肥瘦比例合适的肉;豆芽脆爽可口,中和了粉干的厚重,让口感更丰富;朝天椒的辣味不算刺激,而是带着一种醇厚的香,慢慢在嘴里散开,不会让人觉得辣得难受,反而越吃越想吃。

他咬了一口荷包蛋,蛋黄立刻流了出来,裹在粉干上,蛋香和粉干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味道更上一层楼。陆帆忍不住赞叹:“太好吃了!比我之前吃的辣油拌粉干更有味道,这个辣味很醇厚,不是那种刺激的辣,而且粉干很有嚼劲,一点都不烂,太好吃了!”

李姐笑了,也夹起一筷子炒粉干:“那当然,王师傅做了三十年炒粉干,以前他在衢州火车站卖,那时候火车站人多,他的炒粉干一天能卖几百碗,好多人都是特意去火车站吃他的炒粉干。后来火车站搬了,他就来这早市摆摊,好多老顾客都跟着来,就是为了这口味道。”

王师傅坐在旁边的小马扎上,喝了一口茶水,笑着说:“以前我在火车站卖炒粉干的时候,有个学生每次考试前都来吃,说吃了我的炒粉干能考高分。后来他考上了大学,去了北京,每年放假回来,都要特意来吃一碗,说在北京吃不到这么正宗的炒粉干。上次他还带了他女朋友来,说要让他女朋友也尝尝衢州的味道。”

“王师傅,您这炒粉干的调料是不是有什么秘方啊?怎么这么好吃?”陆帆忍不住问。

“哪有什么秘方,就是用最简单的调料,生抽、老抽、盐和一点点糖,糖是提鲜的,不能多,多了就甜了,不好吃。”王师傅笑着说,“关键是火候,要用大火快炒,这样才能锁住香味,粉干还不烂。我这铁锅是用了十几年的老锅,炒出来的粉干比新锅香,你看这锅沿,都磨薄了,但是炒出来的粉干就是好吃。”

正说着,一个穿着校服的小姑娘蹦蹦跳跳地跑过来,手里拿着五块钱,仰着头说:“王爷爷,给我一碗炒粉干,加蛋,不要辣,我妈妈说我吃辣会咳嗽。”

“好嘞,给你做不辣的,多加蛋!”王师傅笑着答应,起身走到铁锅前,特意用清水把铁锅擦了擦,避免有辣味残留,然后才开始炒粉干。他一边炒一边说:“这是刘叔的孙女,叫妞妞,每天早上都来吃一碗炒粉干,说吃了能长高。她妈妈不让她吃辣,我每次都给她做不辣的,多加蛋和豆芽。”

妞妞站在旁边,好奇地看着陆帆的相机,问:“叔叔,你是摄影师吗?你在拍王爷爷的炒粉干吗?王爷爷的炒粉干最好吃了,我每天都来吃!”

陆帆笑着点点头:“对,我在拍王爷爷的炒粉干,我要把这么好吃的炒粉干分享给更多人,让他们都知道衢州的味道。”

妞妞高兴地说:“太好了!这样就有更多人来吃王爷爷的炒粉干,王爷爷就不会那么累了!”

王师傅把炒好的粉干递给妞妞,摸了摸她的头:“慢点吃,小心烫,吃完爷爷再给你装一杯豆浆。”

妞妞接过粉干,笑着说:“谢谢王爷爷!”然后坐在旁边的小桌子上,大口吃了起来。

陆帆掏出手机,打开首播,镜头对准王师傅的炒粉干摊和正在吃粉干的妞妞:“大家看,我现在在衢州早市的炒粉干摊前,这是王师傅的‘王记炒粉干’,王师傅做了三十年炒粉干,用的是本地手工粉干,大火快炒,调料很简单,却格外好吃。旁边这个小姑娘叫妞妞,每天都来吃一碗,说王爷爷的炒粉干最好吃。在衢州,这样的小摊随处可见,没有华丽的装修,没有复杂的调料,却有着最地道的味道,最浓厚的烟火气。”

首播间里的评论很快就刷了起来:

“哇!这炒粉干看起来好香啊,油亮油亮的,我都流口水了!王师傅看起来好亲切,妞妞也很可爱!”

“我也是衢州人,在外地上班,每次回家都要去早市吃一碗王师傅的炒粉干,真的太好吃了,看了首播我都想家了!”

“陆帆,能不能问问王师傅,他的粉干是在哪买的啊?我也想在家试试做炒粉干!”

“王师傅太用心了,给妞妞做不辣的炒粉干还特意洗锅,这样的细节太感人了,这就是衢州的人情味吧!”

陆帆把粉丝的问题念给王师傅听,王师傅笑着说:“我的粉干是在巷尾的老林作坊买的,老林做了一辈子粉干,手工做的,比机器做的好吃。大家要是想在家做,粉干一定要用冷水泡,火候要大,调料少放,这样才能做出正宗的衢州炒粉干味道。”

吃完炒粉干,陆帆和李姐跟王师傅道别,王师傅还特意叮嘱:“下次来衢州,一定要再来吃我的炒粉干,我还在这里等你们!”

离开炒粉干摊,李姐带陆帆去老周的辣酱摊买辣酱。老周己经把给他们留的辣酱装好了,放在一个干净的玻璃罐里,罐口用保鲜膜封了起来,避免漏出来。“这是特辣的,加了点花椒和我自己晒的辣椒碎,你回去拌粉干、炒菜都香。”老周把辣酱递给陆帆,还送了他一小包晒干的辣椒碎:“这个辣椒碎是我选的最辣的朝天椒,晒了一个星期,用石臼捣的,你回去炸辣椒油最好,加一点蒜末,香味能飘满整个屋子。”

陆帆接过辣酱,闻了闻,一股浓郁的辣香立刻飘了出来,他忍不住说:“谢谢周师傅,您的辣酱闻起来就很香,我回去一定试试。”

“不用谢,你要是吃完了,就给我打电话,我给你寄过去,保证新鲜。”老周笑着说,还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在一张纸条上,递给陆帆:“这是我的电话,随时可以找我。”

从早市出来,李姐带陆帆去老街上的“衢州老酱园”。那条老街比巷口的早市更安静,路边的建筑大多是青砖黛瓦的老房子,墙面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门口挂着旧旧的灯笼,有的灯笼上还写着“酱园”“茶馆”等字样,透着历史的厚重。

酱园的门头是用青砖砌成的,上面有一个小小的门楼,门楼上挂着一块木质牌匾,上面写着“衢州老酱园”五个大字,字体是苍劲的楷书,是用黑漆写的,虽然有些地方己经褪色,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风采。牌匾的边缘刻着一些简单的花纹,是传统的回纹,显得很精致。

推开酱园的木门,“吱呀”一声响,像是穿越了时空。一股浓郁的酱香扑面而来,那香味很醇厚,带着黄豆的清香和海盐的咸香,一点都不刺鼻,反而让人觉得很舒服。院子里整齐地摆放着几十个大酱缸,酱缸是用陶土做的,颜色是深褐色的,表面有些粗糙,带着手工烧制的痕迹。每个酱缸上面都盖着一个竹编的盖子,盖子是圆形的,编得很紧密,能防止灰尘掉进酱缸里,缸沿上还沾着暗红色的酱渍,是常年使用留下的痕迹。

院子的角落里放着一个老石磨,石磨是用青石做的,上面布满了细小的纹路,磨盘中间有一个小小的洞口,是用来放黄豆的。石磨旁边放着一个木勺和一个竹筐,显然是以前磨黄豆用的,现在虽然不用了,但还保留着,像是在诉说着酱园的历史。

酱园的主人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姓陈,大家都叫他陈老爷子。他正坐在院子里的竹椅上,手里拿着一个小耙子,轻轻翻动着酱缸里的酱。他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土布衫,衫子的袖口和领口都有些磨损,却洗得很干净。他的头发全白了,用一根黑色的发簪绾在脑后,脸上布满了皱纹,却很精神,眼睛里透着矍铄的光芒。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