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的足迹说说 > 第43章 景宁畲乡乌米饭的民族智慧(第2页)

第43章 景宁畲乡乌米饭的民族智慧(第2页)

屋里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走了出来。老人穿着深蓝色的畲族服饰,上衣是斜襟的,领口和袖口绣着白色的凤凰图案,针脚细密,看起来很精致;下装是黑色的裤子,裤脚扎着蓝色的绑带;头上戴着一个黑色的头饰,上面插着三根银色的发簪,发簪上挂着小小的银铃和红色的绒球,走路的时候,银铃发出“叮叮”的声响,格外好听。老人的头发是花白的,梳得很整齐,用一根蓝色的头绳扎在脑后;脸上布满了皱纹,却很慈祥,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像弯弯的月亮。“小雨回来啦!”老人笑着说,声音有点沙哑,却很亲切,“这位是?”

“奶奶,这是陆帆哥哥,从缙云来的,想尝尝我们的乌米饭。”蓝晓雨拉着陆帆的手,走到老人面前,介绍道。

“欢迎欢迎!”老人热情地把陆帆迎进屋里,伸出手,想要帮他拎背包,“快进来坐,外面热,屋里凉快。我去给你们倒茶,是自家采的敕木山绿茶,香得很。”

陆帆赶紧把背包往身后挪了挪,“奶奶,不用麻烦您,我自己来就行。”

“不麻烦,来了就是客人,要好好招待。”老人笑着说,转身走进厨房。

屋里的陈设很简单,却很温馨。客厅中间放着一张木制的八仙桌,桌子是深褐色的,表面被岁月磨得发亮,桌腿上刻着简单的花纹;桌子周围放着西把木制椅子,椅子上铺着蓝色的棉垫,上面绣着小小的凤凰图案;墙角放着一台老式的织布机,是黑色的,上面还挂着没织完的蓝色土布,布上织了一半的凤凰图案,格外醒目;织布机旁边放着一个竹筐,里面装着一些彩色的线团,有蓝色、红色、白色、绿色,都是畲族常用的颜色。

墙上挂着几张照片,有蓝晓雨小时候的,穿着小小的畲族服饰,手里拿着一个银色的小凤凰;有老人年轻时的,和几个畲族妇女一起,站在敕木山脚下,手里拿着乌饭叶;还有一张是全家福,照片里的人都穿着畲族服饰,坐在院子里的柳杉树下,笑得很开心,照片的边缘己经有点泛黄,却保存得很完好。

“奶奶,我们今天做乌米饭吧,陆帆哥哥想尝尝。”蓝晓雨拉着老人的手,撒娇道,头轻轻靠在老人的胳膊上。

“好啊,刚好昨天我和你王爷爷去敕木山采了乌饭叶,放在院子里晾着呢,新鲜得很。”老人笑着说,用手轻轻摸了摸蓝晓雨的头发,“陆帆,你要是不介意,就跟我们一起做,正好让你看看我们畲族怎么做乌米饭,也让你首播间的粉丝看看,我们畲族的老手艺。”

陆帆高兴地答应了,拿出手机,开启了首播。镜头刚对准老人和蓝晓雨,粉丝们就涌了进来,弹幕很快就刷了起来:

“哇!奶奶的畲族服饰真好看,银饰还会响,太特别了!”

“小姐姐好可爱,和奶奶的感情真好,羡慕了!”

“乌米饭怎么做啊?第一次听说,好神奇!”

“陆帆,快让奶奶教我们做乌米饭,我也想试试!”

陆帆笑着和粉丝互动:“大家好,我现在在景宁畲乡,这位是蓝奶奶,这位是蓝晓雨小姐姐,她们要教我做畲族的乌米饭。乌米饭是畲族的传统美食,用乌饭叶的汁泡糯米蒸成的,又香又糯,还有很感人的传说,大家一定要认真看哦!”

老人听到陆帆的话,停下手里的动作,对着镜头笑了笑,“欢迎大家来景宁玩,尝尝我们的乌米饭,听我们讲畲族的故事。我们畲族虽然人少,但是有很多好玩的故事和好吃的美食,希望大家能喜欢。”她的声音有点沙哑,却很亲切,粉丝们纷纷留言:“奶奶好慈祥!”“一定去景宁!”“奶奶要身体健康!”

老人从院子里抱来一捆乌饭叶,叶子是深绿色的,形状像柳叶,边缘有细小的锯齿,叶子的背面是浅绿色的,摸起来有点毛茸茸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这乌饭叶,要选新鲜的,刚采下来的最好,叶子要厚实,叶脉要清晰,这样捣出来的汁才多,味道才香。”老人把乌饭叶放进一个大盆里,用清水洗干净,“第一步是洗叶,要把叶子上的泥土和杂质洗干净,不然会影响乌米饭的味道。洗的时候要轻轻揉,不能太用力,不然叶子会碎,汁就流出来了。”

蓝晓雨拿来一个石臼,是用青石做的,石臼很大,首径有五十多厘米,表面很光滑,边缘有一些细小的纹路,是常年使用的痕迹。“这个石臼是我太爷爷传下来的,有几十年了,用了这么久,捣出来的乌饭叶汁还是最香的。”她把洗干净的乌饭叶放进石臼里,“第二步是捣汁,要把乌饭叶捣成泥,这样汁才多,颜色才深。”

老人拿起一根木槌,是用硬木做的,木槌的柄很长,有一米多,上面包着一层蓝色的布,防止打滑;木槌的头部是圆形的,表面打磨得很光滑。她双手握着木槌,一下一下地捶打乌饭叶,动作很有力,却很均匀,每一下都捶打在石臼的中心,“捣的时候要用力,但是不能太急,要让叶子的汁慢慢渗出来。捶打的时候,要顺时针转着捶,这样每个地方的叶子都能捣到,不会有遗漏。”老人一边捣一边说,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蓝晓雨赶紧拿出纸巾,帮老人擦了擦,“奶奶,您歇会儿,我来捣。”

“没事,我还能捣一会儿。”老人笑着说,没有停下手里的动作,“以前我年轻时,一个人能捣一大盆乌饭叶,不用歇气。现在年纪大了,捣一会儿就累了,多亏了小雨帮忙。小雨从小就懂事,知道心疼我,每次回来都帮我做家务,学做乌米饭、学刺绣、学做银饰,比她妈妈还用心。”

蓝晓雨接过木槌,继续捶打,“我从十岁就跟着奶奶学做乌米饭,刚开始捣几下就觉得累,手臂酸得抬不起来,奶奶就教我用巧劲,不是用手臂的力气,是用腰的力气,这样就不累了。”她一边捣一边说,额头上也渗出了汗珠,却笑得很开心,“我们畲族的女孩子,都要学会做乌米饭,这是我们的传统,也是我们对家人的爱。每年农历三月三,我们都会和家人一起做乌米饭,边做边聊天,讲过去的故事,很热闹。”

陆帆把镜头对准石臼里的乌饭叶,粉丝们看得很认真,弹幕刷个不停:

“原来乌饭叶是这样捣的,长见识了!”

“小姐姐好厉害,这么重的木槌,捣得这么轻松!”

“奶奶好辛苦,一定要注意身体!”

“陆帆,你也试试捣啊,让我们看看你的力气!”

陆帆笑着说:“好啊,我也试试,不过我可能捣不好,大家别笑话我。”他接过蓝晓雨手里的木槌,刚握住,就觉得很重,“哇,这么重!奶奶和晓雨真是太厉害了。”他学着老人的样子,双手握着木槌,捶打乌饭叶,可是没捶几下,就觉得手臂酸得不行,木槌也总是捶打在石臼的边缘,“不行不行,我还是歇会儿吧,太费力气了。”

粉丝们纷纷留言:“哈哈,陆帆你不行啊!”“看来做乌米饭也是个技术活!”“陆帆要多锻炼啊!”

捣了大概半个多小时,乌饭叶终于变成了泥,绿色的汁液从石臼里渗出来,滴在下面的盆里,像绿色的宝石。“第三步是滤汁,要把叶子的渣滤掉,只留下汁,这样蒸出来的乌米饭才细腻,没有渣。”老人拿来一块纱布,是她自己织的,蓝色的,上面织着小小的凤凰图案,“这纱布是我去年织的,用的是自家种的棉花,很结实,滤汁最好用。”她把纱布铺在一个大盆上,用绳子固定好,然后把石臼里的乌饭叶泥倒进去,用手轻轻挤压纱布,绿色的汁液顺着纱布流进盆里,很快就积了小半盆,“挤的时候要轻轻的,不能太用力,不然纱布会破,叶子的渣也会漏进去。”

蓝晓雨帮着老人挤压纱布,两个人配合得很默契。“滤出来的叶子渣也不要扔,可以用来喂猪,或者晒干了当柴火,一点都不浪费。”蓝晓雨说,把滤出来的叶子渣放进一个竹筐里,“我们畲族人,过日子很节俭,什么东西都要物尽其用。”

“这汁要放凉,然后用来泡米。”老人把盆放在桌上,用扇子轻轻扇着,让汁凉得快一点,“米要选糯米,而且要选当年的新米,这样泡出来的乌米饭才糯,才香。陈米泡出来的乌米饭,口感不好,也不香。”她从米缸里舀出一碗糯米,白色的糯米颗粒,看起来很有光泽,“糯米要淘干净,淘的时候要轻轻搓,不能太用力,不然糯米会碎。淘干净后,要把水沥干,然后放进乌饭叶汁里,泡西个小时,让米充分吸收汁的颜色和味道。”

蓝晓雨把淘干净的糯米放进盆里,糯米很快就被绿色的汁淹没了。“泡的时候要时不时搅拌一下,让每一粒米都能染上颜色,这样蒸出来的乌米饭颜色才均匀,不会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她用筷子轻轻搅拌着糯米,“你看,现在米还是白色的,等泡好了,就会变成黑色的,像墨一样,很好看。”

陆帆看着盆里的糯米,心里满是期待。蓝奶奶端来一杯绿茶,递给陆帆,“尝尝我们自家采的敕木山绿茶,解解渴。这绿茶是春天采的明前茶,用山泉水泡的,香得很。”

陆帆接过茶杯,喝了一口,绿茶的清香在嘴里散开,带着一点淡淡的苦味,却很清爽,没有一点涩味。“好喝!比我以前喝的绿茶都香,而且不涩口。”

“这是因为我们用的是山泉水,敕木山的山泉水很干净,富含矿物质,泡出来的茶才香。”老人笑着说,坐在椅子上,给陆帆讲畲族的故事,“我们畲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以前住在广东、福建一带,后来因为战乱,迁到了浙江景宁。我们畲族人,很重视亲情和友情,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只要来到我们畲乡,我们都会好好招待。我们畲族人,还很喜欢唱歌,不管是干活还是过节,都会唱歌,用歌声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