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的足迹说说 > 第53章 科巷菜场寻觅活珠子与旺鸡蛋的勇气(第1页)

第53章 科巷菜场寻觅活珠子与旺鸡蛋的勇气(第1页)

清晨的南京,是被科巷菜场的第一声吆喝唤醒的。陆帆在民宿的木床上睁开眼时,窗户外己经飘来淡淡的糯米香——那是陈阿姨特意去科巷买的早点,装在竹篮里,就放在院子的石桌上。

陈阿姨比他起得更早,此刻正坐在藤椅上剥毛豆,竹篮里的毛豆是昨天从科巷菜场买的,豆荚翠绿,剥出的豆粒。“小伙子,快起来吃早饭,”她看见陆帆揉着眼睛出来,笑着招手,“我给你买了许阿姨糕团店的青团,有肉松蛋黄和豆沙两种,还热乎着呢!还有一杯豆浆,是菜场门口张师傅磨的,比超市买的香多了。”

石桌上的青团用油纸包着,透着淡淡的绿色,是用艾草汁和的面,捏得圆润。陆帆拿起一个肉松蛋黄馅的,咬了一口——艾草的清香先在嘴里散开,接着是肉松的咸香和蛋黄的油润,口感糯叽叽的,却不粘牙。豆浆是用石磨磨的,上面浮着一层薄薄的豆皮,喝起来醇厚顺滑,带着黄豆的原香。“阿姨,这青团也太好吃了,”他一边吃一边说,“比我在浙江吃的清明果更软,艾草味也更浓。”

“那是,许阿姨糕团店在科巷开了二十多年了,”陈阿姨剥着毛豆,语气里满是自豪,“每天早上都要排队,去晚了就买不到了。今天我特意六点就去了,排了十分钟才买到。你今天不是要去科巷找活珠子吗?吃完早饭刚好过去,菜场早上最热闹,能看到很多本地人才知道的好东西。”

陆帆想起昨天在夜市听到的“活珠子”,心里有点好奇又有点忐忑——那是孵化到一半的鸡蛋,带着小鸡的雏形,他以前只在网上见过,从来没敢尝试。“阿姨,活珠子真的好吃吗?”他忍不住问,“我听人说里面有小鸡的毛,有点吓人。”

陈阿姨被他的样子逗笑了,银镯子“叮当”响了两声:“傻孩子,活珠子是孵化到十三天的鸡蛋,还没长羽毛呢,只有一点点小骨头,吃起来鲜得很。你去了科巷,找王阿婆的摊子,她卖活珠子三十多年了,收拾得干净,味道也好。要是不敢吃,就先买一个试试,喝口汤就知道有多鲜了。”

吃完早饭,陆帆背着帆布包往科巷走。科巷离民宿不远,步行二十分钟就到了。还没走进菜场,就听到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新鲜的青菜,刚从地里摘的!”“活虾活虾,刚从江里捞的!”“烤鸭烤鸭,现斩现卖!”声音洪亮,带着南京话的软糯,像一首热闹的市井歌谣。

菜场的入口处摆着几个早点摊,张师傅的豆浆摊前己经排起了队,他正用大勺子把磨好的豆浆舀进保温桶,蒸汽腾腾的;卖蒸饭的李师傅手里拿着长勺,给客人的蒸饭里加肉松和榨菜,动作麻利;还有卖豆腐脑的王师傅,面前摆着两个大桶,一个装甜口,一个装咸口,客人要哪种,他就用勺子舀起雪白的豆腐脑,浇上对应的调料。

陆帆跟着人流走进菜场,里面比他想象的更热闹。摊位一个挨着一个,摆满了新鲜的蔬菜、水果、肉类、海鲜,还有各种小吃。左边的摊位上,老奶奶正拿着小秤给客人称青菜,秤杆翘得高高的,一点都不缺斤少两;右边的海鲜摊前,老板正用网兜捞起活蹦乱跳的虾,溅起的水花落在地上,很快就被往来的脚步擦干;中间的肉摊上,师傅正用大刀切肉,“咚咚”的声音很有节奏,吸引了不少客人。

他沿着摊位慢慢走,寻找陈阿姨说的王阿婆的活珠子摊。走了大概五十米,就看到一个挂着“王阿婆活珠子”牌子的小摊,摊位不大,用木板搭成,上面摆着一个保温桶,桶里冒着热气,旁边还放着几个小碟子,里面装着醋和辣椒。

王阿婆坐在小马扎上,头发花白,却梳得整整齐齐,穿着一件蓝色的布衫,手里拿着一个小毛巾,不时擦一擦保温桶的边缘。她看起来七十多岁,眼睛却很亮,看到陆帆站在摊前,笑着问:“小伙子,要吃活珠子吗?刚煮好的,热乎着呢!”

“阿婆,我……我第一次吃,有点不敢,”陆帆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活珠子里面真的没有毛吗?”

王阿婆被他逗笑了,皱纹挤在一起,像朵盛开的菊花:“傻孩子,我卖活珠子三十多年了,都是挑的十三天的蛋,刚长雏形,哪来的毛?你看,”她从保温桶里拿出一个活珠子,用小锤子敲开一个小口,“这里面是汤,先喝汤,再吃肉,鲜得很。我每天都要煮两百多个,都是老主顾来买,你放心吃。”

陆帆看着那个活珠子,蛋壳是淡褐色的,敲开的小口露出里面的汤,冒着热气,香气飘得很远。他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阿婆,那我买一个试试。”

“好嘞!”王阿婆笑着接过钱,从保温桶里拿出一个活珠子,用小锤子敲开小口,递给陆帆,“小心烫,先喝汤,慢慢吃。要是觉得淡,就蘸点醋,解腻。”

陆帆接过活珠子,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他按照王阿婆说的,先把嘴凑到小口边,轻轻吸了一口汤——那汤太鲜了,带着鸡蛋的香和一点点淡淡的肉香,没有一点腥味,滑过喉咙时,暖得人心里都舒服。他忍不住又吸了几口,把汤喝光,然后剥开蛋壳,里面是半成型的小鸡,肉质很嫩,带着点嚼劲,混着蛋黄的香,一点都不像他想象的那么可怕。

“怎么样,好吃吧?”王阿婆看着他的样子,笑着问,“我就说吧,你尝了就知道,比鸡蛋好吃多了。这活珠子是南京的老小吃了,以前穷的时候,谁家孵小鸡失败了,就把这些蛋煮了吃,后来慢慢成了特色小吃,现在年轻人也爱吃。”

陆帆点点头,很快就把一个活珠子吃完了,还意犹未尽:“阿婆,真好吃,我再买两个!对了,阿婆,您知道旺鸡蛋吗?跟活珠子有什么不一样?”

“旺鸡蛋啊,那是孵不出小鸡的蛋,有的是死胎,有的是没受精的,”王阿婆解释道,“跟活珠子比,旺鸡蛋的肉更老一点,汤也没那么鲜,不过也有人爱吃。前面第三个摊子就是卖旺鸡蛋的,你要是想试试,可以去看看。”

陆帆谢过王阿婆,拿着刚买的两个活珠子,往前面的旺鸡蛋摊走去。卖旺鸡蛋的是个中年男人,姓刘,大家都叫他刘师傅,他的摊位前也摆着一个保温桶,里面装满了旺鸡蛋。看到陆帆过来,刘师傅笑着问:“小伙子,要吃旺鸡蛋吗?刚煮好的,比活珠子有嚼劲。”

“师傅,我刚吃了活珠子,想试试旺鸡蛋,看看有什么不一样,”陆帆说,“旺鸡蛋里面真的有死胎吗?”

“有的有,有的没有,”刘师傅拿起一个旺鸡蛋,递给陆帆,“你运气好,这个里面是没受精的蛋,跟鸡蛋差不多,就是更有嚼劲。你尝尝,要是喜欢,下次再来买。”

陆帆接过旺鸡蛋,剥开蛋壳,里面果然是完整的鸡蛋,只是蛋黄比普通鸡蛋更紧实,吃起来带着点嚼劲,香是香,却没有活珠子的汤鲜。“师傅,旺鸡蛋确实跟活珠子不一样,”他说,“活珠子的汤更鲜,肉也更嫩。”

“那是,”刘师傅笑着说,“活珠子是‘活’的,旺鸡蛋是‘死’的,能一样吗?不过各有各的味,有的人就喜欢旺鸡蛋的嚼劲。我卖旺鸡蛋也有十几年了,每天都有人来买,尤其是晚上,下夜班的工人,买两个当夜宵,暖和。”

陆帆跟刘师傅聊了一会儿,又买了两个旺鸡蛋,准备晚上当夜宵。他提着装活珠子和旺鸡蛋的袋子,继续在科巷菜场逛。菜场里的小吃摊还有很多,比如卖藕饼的张阿姨,她的藕饼是用新鲜的莲藕切成片,中间夹着肉馅,裹上面糊,放在油锅里炸,金黄酥脆,香气飘得很远;卖炸春卷的李师傅,春卷是用荠菜和肉末做馅,炸得外酥里嫩,咬一口,汁水都能流出来;还有卖豆腐涝的王师傅,豆腐涝是南京的特色小吃,用嫩豆腐、虾米、榨菜、香菜做的,咸鲜可口,早上吃一碗,管饱一上午。

陆帆在豆腐涝摊前停了下来,点了一碗豆腐涝。王师傅很快就做好了,一碗雪白的嫩豆腐,上面撒着虾米、榨菜、香菜,还浇了点香油,看起来很。他尝了一口,豆腐很嫩,入口即化,虾米和榨菜的鲜混在一起,带着点香油的香,好吃得停不下来。“师傅,您这豆腐涝真好吃,”陆帆说,“比我在其他地方吃的豆腐脑更嫩。”

“那是,我这豆腐是自己做的,每天凌晨三点就起来磨豆子,点豆腐,”王师傅笑着说,“用的是石膏点的,比用卤水点的更嫩,也更鲜。科巷的老主顾都知道,我家的豆腐涝最正宗。”

陆帆吃完豆腐涝,己经快上午十点了。他想起陈阿姨说的南京小众浪漫景点,决定先去下关码头。下关码头离科巷不远,打车二十分钟就到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