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的足迹在哪里查找 > 第22章 南浔古镇一碗双交面的百年(第4页)

第22章 南浔古镇一碗双交面的百年(第4页)

回到客栈的时候,陆帆把今天买的湖笔和丝绸拿出来,放在桌子上。湖笔的笔杆上刻着“南浔”两个字,字体是篆书,很古朴;丝绸围巾是淡蓝色的,上面绣着荷花的图案,荷花的花瓣是粉色的,荷叶是绿色的,绣得很逼真。他又拿出老爷子给的爆鱼和阿姨给的笋干烧肉,放在旁边,心里满满的都是收获——不仅收获了南浔的美食和特产,还收获了南浔人的温情和故事。

客栈的老板是一位中年妇人,看到陆帆,笑着问:“小伙子,今天在南浔玩得怎么样?有没有吃到好吃的?”

“很好玩,也吃到了很多好吃的,尤其是张记面馆的双交面,特别好吃。”陆帆说。

“张记面馆的双交面确实好吃,我也经常去吃。”老板笑着说,“南浔就是这样,不大,但是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地方,还有很多有故事的人。你慢慢逛,会发现南浔的很多美。”

躺在床上,陆帆想起了白天在张记面馆听到的故事,想起了老爷子落寞的眼神,想起了王奶奶吃面时满足的笑容。他突然觉得,这些百年老店不仅仅是卖美食的地方,更是传承文化和情感的载体——它们见证了南浔的兴衰,见证了南浔人的生活,也见证了江南的变迁。而他,作为一个旅行者,能做的就是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把这些味道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南浔,知道江南的美食和文化。

第二天早上,陆帆按照姑娘说的,先去了古镇门口的老顺兴。老顺兴的门脸不大,门口挂着一块红底白字的招牌,上面写着“老顺兴定胜糕”,招牌的边缘有些磨损,却依旧干净。

店里的老板是一位中年男人,穿着白色的工作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正在里面做定胜糕。陆帆走进店里,老板笑着打招呼:“小伙子,想买定胜糕吗?刚做好的,还热乎着呢。”

“我要一块定胜糕,谢谢。”陆帆说。

老板从蒸笼里拿出一块定胜糕,用油纸包好,递给陆帆:“刚蒸好的,小心烫。我们家的定胜糕是用新米磨的粉,豆沙馅是自己炒的,不加糖精,你尝尝,肯定好吃。”

陆帆接过定胜糕,油纸包很烫,他忍不住用手颠了颠。定胜糕是粉红色的,形状像个小元宝,上面印着精美的花纹,是“福”字和“寿”字的图案。他咬了一口,定胜糕的外皮很软糯,带着点糯米的清香,豆沙馅很甜,却不腻,还带着点桂花的清香,吃起来很爽口。

“好吃!这定胜糕果然名不虚传。”陆帆忍不住赞叹。

“谢谢,你喜欢就好。”老板笑着说,“我们家开了六十年了,我父亲传给我的手艺,每天都要做很多定胜糕,很多本地人都会来买,还有一些外地人,专门过来买了带回家。”

离开老顺兴,陆帆又去了丁莲芳。丁莲芳的门脸很大,是一间两层的小楼,门口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牌匾,上面写着“丁莲芳”三个大字,字体是楷书,很庄重。

店里的人很多,陆帆找了个位置坐下,服务员很快走过来,递上菜单。陆帆点了一碗千张包粉丝汤,服务员笑着说:“您真有眼光,我们家的千张包粉丝汤是招牌,很多人都特意过来吃。”

很快,千张包粉丝汤就端了上来。碗很大,里面装着粉丝、千张包和青菜。千张包是用薄千张包着肉馅和笋干,形状像个小枕头,看起来很可爱;粉丝是白色的,很细,泡在汤里,看起来很有食欲;青菜是翠绿色的,很新鲜。

陆帆先喝了一口汤,汤是乳白色的,很鲜,带着点鸡汤的香味;然后夹了一个千张包放进嘴里,千张很软,带着点豆香,肉馅很嫩,笋干很脆,吃起来很入味;粉丝很滑,吸溜一口就进了嘴里,带着汤的鲜味,很好吃。

“这千张包粉丝汤真好吃,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吃。”陆帆忍不住赞叹。

旁边的一位老爷爷听到了,笑着说:“小伙子,你是第一次来吃吧?丁莲芳的千张包可是南浔的老字号,开了一百多年了,我从小就吃,味道一首没变。”

陆帆点点头,一边吃面一边和老爷爷聊天。老爷爷说,丁莲芳的千张包之所以好吃,是因为千张是自己做的,要经过泡豆、磨豆、煮浆、点卤、压片等十几道工序,做出来的千张薄而有韧性;肉馅是用新鲜的猪肉做的,要肥瘦相间,还要加入切碎的笋干,增加口感;汤是用鸡汤熬的,要熬够三个小时,这样汤才够鲜。

下午的时候,陆帆去了蒋家桥喝熏豆茶。蒋家桥的茶馆很小,只有几张桌子,却很干净。老板是一位老爷爷,穿着蓝色的土布褂子,正在里面泡茶。陆帆点了一杯熏豆茶,老爷爷笑着说:“小伙子,你是外地来的吧?我们家的熏豆茶是南浔最正宗的,你尝尝。”

老爷爷泡的熏豆茶和荷风茶馆的不一样,里面还加了一点茶叶,喝起来更有茶味。陆帆一边喝茶一边和老爷爷聊天,老爷爷说,熏豆茶是南浔人冬天最喜欢喝的茶,冬天天气冷,喝一杯熏豆茶,浑身都暖和起来。以前南浔人冬天的时候,会把亲朋好友请到家里来,泡上一壶熏豆茶,再摆上一些瓜子、花生,大家围在一起聊天,很热闹。

晚上的时候,陆帆果然又去了张记面馆。老爷子看到他,笑着说:“小伙子,我就知道你会再来。今天还是吃双交面,加荷包蛋吗?”

“是啊,爷爷,还是双交面,加个溏心的荷包蛋。”陆帆坐下,笑着说。

老爷子走进厨房,很快就把面端了出来。荷包蛋果然是溏心的,戳破蛋黄,流在面条上,看起来很。陆帆吃着面,和老爷子聊着天,聊着南浔的变化,聊着面馆的未来。

老爷子说,儿子最近打电话回来,说想回来看看,也许等儿子回来,会愿意继承这家面馆。“儿子说,他在上海吃不到这么好吃的面,有时候会想家里的味道。我想,等他回来,我带他做做面,让他尝尝做面的乐趣,也许他就会愿意留下来了。”

陆帆听了,心里很高兴:“爷爷,一定会的,这么好的面馆,这么好的手艺,不能失传。以后我有机会,一定会带我的朋友来吃您做的双交面,让他们也尝尝南浔的味道。”

吃完面,陆帆要离开南浔了。老爷子送他到门口,手里拿着一个油纸包:“这是我给你装的爆鱼和酥肉,你带在路上吃。爆鱼是今天刚炸的,还很酥脆;酥肉是用真空包装的,能放几天。以后要是想吃双交面了,就来南浔,我还在这里等你。”

陆帆接过油纸包,眼眶有点。他跟老爷子道别,转身走上石板路。阳光照在石板路上,泛着柔和的光泽,河边的乌篷船还在慢悠悠地划着,橹声“吱呀”的,像在跟他告别。路边的橘子摊老板看到他,笑着挥手:“小伙子,下次再来啊!”

陆帆回头看了一眼张记面馆,老爷子还站在门口,挥着手。他心里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再来南浔,再来吃张爷爷做的双交面,再来听听南浔的故事。而这一碗双交面的味道,这一段南浔的记忆,也会永远留在他的心里,成为他书稿里最动人的篇章。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