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我的足迹在哪里查找 > 第37章 衢州收官 市集烟火与家常味里的味觉总结(第1页)

第37章 衢州收官 市集烟火与家常味里的味觉总结(第1页)

陆帆在衢州老巷的最后一个清晨,是被院外一串层次分明的声响唤醒的——先是竹篮把手碰撞竹篾的“咔嗒”轻响,接着是湿泥土蹭过菜根的“沙沙”声,最后是李姐择菜时偶尔发出的、带着笑意的轻哼。他揉着眼睛坐起身,窗外的天光刚透过青灰色的瓦檐漫进来,带着雨后特有的、混着草木清香的微凉。

推开木质窗扇时,铰链发出“吱呀”一声老响,像是老巷在跟他道早安。李姐正蹲在院子角落的辣椒苗旁,竹篮放在脚边,里面躺着刚从巷口市集买来的新鲜蔬菜:碧绿的空心菜还沾着晶莹的露水,叶尖垂着的水珠轻轻晃动,像是随时会滴落在青石板上;紫莹莹的茄子表皮光滑得能映出人影,蒂部还带着一小段嫩绿的茄柄;最旁边是一捆带着根须的小葱,葱白部分裹着的褐色泥土,凑近了能闻到刚从地里出的、带着阳光暖意的清新鲜气。

“醒啦?”李姐抬头看见他,手里还捏着一片刚择掉的黄叶,笑着挥了挥手,竹篮把手在她手腕上轻轻晃了晃,露出腕间一道浅褐色的疤痕——后来陆帆才知道,那是她年轻时帮家里晒辣椒,被竹筐边缘划到留下的。“今天带你去巷口的早市好好逛逛,再吃碗王师傅的炒粉干。你之前吃的辣油拌粉干是早餐的‘轻骑兵’,王师傅这炒粉干才是衢州人的‘早餐魂’,加肉加蛋,锅气足足的,比拌粉干更够味。吃完早市,咱们去老街上的‘衢州老酱园’看看,带瓶正宗的辣酱回去,以后你自己做饭,拌凉菜、炒青菜、甚至煮面条,挖一勺进去,立马就有衢州那股子香味了。”

陆帆快速洗漱完,背上那只洗得发白的帆布相机包——包侧的口袋里还装着前几天在开化买的龙顶茶,茶香透过布料隐隐散出来。跟着李姐往巷口走时,清晨的老巷还没完全褪去睡意,青石板路上留着昨晚小雨的湿痕,踩上去偶尔会发出“咕叽”的轻响,像是石板在低声说话。阳光透过香樟树浓密的枝叶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撒了一把碎金子,随着风轻轻晃动。

巷子里的人家大多还没完全开门,只有几家早起的铺子透出暖黄的灯光。靠近巷口的张奶奶正坐在自家门口的小马扎上择菜,竹篮里是刚从河边洗好的芹菜,她看见陆帆,笑着招手:“小伙子,今天要走啦?李丫头带你去吃王师傅的炒粉干?那可得早点去,晚了要排队的!”

“知道啦张奶奶,吃完我再来跟您道别!”李姐笑着回应,转头跟陆帆解释:“张奶奶是巷里的老住户,今年快八十了,身体还硬朗得很,每天都早起去河边洗菜,说河边的水干净,洗出来的菜香。她做的芹菜炒豆干可好吃了,上次还送了我们一碗,你还记得吧?”

陆帆点点头,确实记得那碗芹菜炒豆干——芹菜脆爽,豆干带着淡淡的酱香,是最家常的味道,却比任何山珍海味都让人觉得亲切。正说着,一辆老式的二八大杠自行车从巷口骑进来,车把上挂着两个保温桶,车筐里装着刚买的豆浆和油条,车铃“叮铃叮铃”响着,在安静的巷子里格外清脆。骑车的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看见李姐,放慢速度说:“李丫头,去早市啊?王师傅今天的粉干刚泡好,我刚从那边过来,人还不多!”

“谢谢刘叔,我们这就过去!”李姐笑着挥手,等老人骑远了,跟陆帆说:“刘叔是退休的老师,以前在巷口的小学教语文,现在每天早起去早市买早餐,顺便给巷里行动不便的老人带一份,都坚持五六年了。”

巷口的早市比陆帆想象中更热闹,沿着巷口的石板路往两边延伸,足足有两百多米长。最靠近巷口的是一个卖豆腐的摊位,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妇人,姓赵,大家都叫她赵婶。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围裙,围裙上还沾着点黄豆粉,手里拿着一把薄得几乎透明的钢刀,正熟练地把嫩豆腐切成小块。那豆腐嫩的,像刚剥壳的温泉蛋,放在铺着白色纱布的木盘里,轻轻一碰就会晃动,仿佛下一秒就要碎掉。

“赵婶,给我来两块嫩豆腐,要做豆腐羹!”一个穿着碎花衬衫的阿姨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个搪瓷碗。

“好嘞王阿姨,这刚做好的,还热乎着呢!”赵婶笑着答应,用竹铲小心翼翼地把豆腐铲进碗里,还多铲了一小块:“昨天你说你家孙子爱吃豆腐,多给一块,让孩子尝尝鲜。”

“那怎么好意思,每次都多给……”王阿姨笑着推辞,还是接过了碗,从口袋里掏出零钱递给赵婶。

陆帆站在旁边看着,觉得心里暖暖的。赵婶似乎注意到他的目光,笑着说:“小伙子是第一次来早市吧?我们这的豆腐都是用本地的黄豆和井水做的,没有添加剂,早上刚做好,你要是喜欢,也买一块回去尝尝,做个番茄豆腐汤,鲜得很!”

李姐拉了拉陆帆的胳膊:“咱们先去吃炒粉干,回来再买豆腐,不然一会儿粉干该凉了。”她指了指赵婶旁边的摊位:“你看那个卖水晶糕的,是小周的摊位,他是老周的儿子,以前在外地打工,去年才回来继承家里的手艺,做的水晶糕跟他爸做的一样好吃。”

陆帆顺着李姐指的方向看过去,那个卖水晶糕的摊位果然摆着透明的玻璃柜,里面整齐地放着十几个白瓷碗,每个碗里都装着粉白色的水晶糕,上面淋着一层琥珀色的糖水,还撒了些切碎的薄荷叶,看起来冰凉爽滑,光是看着就让人觉得解暑。摊主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穿着干净的白色T恤,正用一把小勺子给顾客盛水晶糕,动作麻利,脸上带着腼腆的笑容。

“小周,给我留两碗水晶糕,等会儿我们过来吃!”李姐喊道。

“好嘞李姐,我给你们留着,多放两勺糖水!”小周笑着回应,还特意把两碗水晶糕放在玻璃柜最里面,避免被阳光晒到。

跟着李姐往市集深处走,路边的摊位越来越多,烟火气也越来越浓。卖水果的摊位上,堆满了刚从山上摘的橘子、柚子和柿子,橘子是衢州特有的椪柑,表皮是鲜艳的橙黄色,摊主是个西十多岁的男人,正拿着一个橘子给顾客试吃:“你尝尝,虽然刚上市,但是己经甜了,等到下个月,甜得能挤出汁来,一筐才十块钱,划算得很!”

看见李姐,摊主热情地招呼:“李丫头,今天要不要买点橘子?刚从山上摘的,新鲜得很!”

“下次吧,今天要带小伙子去吃炒粉干,吃不下橘子了。”李姐笑着摆手,转头跟陆帆解释:“这摊主姓吴,家在衢州郊区的山上,种了几十棵椪柑树,每年秋天都来早市卖橘子,他的橘子是用山泉水浇的,比别的橘子更甜。我去年冬天买了一筐,放在家里,吃了一个月都没坏,甜得很。”

陆帆的目光被旁边一个卖辣酱的摊位吸引——摊位上摆着十几个玻璃罐,里面装着不同颜色的辣酱,有的鲜红如血,里面混着切碎的辣椒碎和蒜末;有的深褐如酱,看起来质地浓稠,应该是加了黄豆;还有的是橙黄色的,里面能看到大块的牛肉丁,显然是牛肉辣酱。每个玻璃罐旁边都放着一个小勺子,供人试吃,罐身上还贴着手写的标签,写着“特辣”“微辣”“牛肉味”等字样。

摊主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正是李姐之前提到的老周。他正拿着一个小碟子,给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奶奶舀辣酱试吃。老奶奶尝了一口,皱着眉头说:“太辣了,我牙口不好,吃不了这么辣的,有没有淡一点的?”

“有有有,这个是微辣的,加了黄豆,发酵了两个月,没那么刺激,还带着黄豆的香味,您尝尝!”老周赶紧递过另一个装着深褐色辣酱的罐子,还特意少舀了一点,怕老奶奶还是觉得辣。

老奶奶尝了一口,脸上露出笑容:“这个好,不辣,还香,给我装一瓶,我回去拌凉菜吃!”

“好嘞,我给您装一瓶,多给您加两勺,您慢走!”老周笑着答应,用一个干净的玻璃罐把辣酱装起来,还特意盖紧盖子,怕在路上洒出来。

李姐走过去,拍了拍老周的肩膀:“老周,给我们留一瓶特辣的,等会儿我们吃完炒粉干过来拿。”

“没问题,早就给你们留好了,你上次说小伙子能吃辣,我特意给你们装了一瓶最辣的,加了点花椒,更香!”老周笑着说,指了指摊位后面的一个玻璃罐:“那个就是给你们留的,里面还加了点我自己晒的辣椒碎,更够味!”

陆帆忍不住问:“周师傅,您这辣酱都是自己做的吗?怎么做的啊?”

“都是我自己做的,从选辣椒到磨辣椒,都是我一个人弄,不加防腐剂,能放半年。”老周推了推眼镜,耐心地解释:“选辣椒要选本地的朝天椒,霜降之后摘的,更辣更香;然后把辣椒洗干净,放在太阳下晒三天,晒到水分差不多干了,再用石磨磨成辣椒碎;加上海盐、黄豆和井水,放在坛子里发酵,特辣的发酵一个月,微辣的发酵两个月,牛肉辣酱要发酵三个月,这样味道才醇厚。”

他拿起一个装着牛肉辣酱的玻璃罐,打开盖子,一股浓郁的香味立刻飘了出来:“你看这个牛肉辣酱,里面的牛肉是本地的黄牛肉,切成小丁,用菜籽油炒香,再跟辣椒一起发酵,吃的时候拌面条、炒青菜都香,我儿子在杭州打工,每次都让我给他寄两瓶,说在杭州买不到这么正宗的辣酱。”

李姐拉了拉陆帆:“咱们先去吃炒粉干,不然王师傅该等急了,辣酱等会儿再来拿。”

走到市集最里面,果然看见一个围着不少人的炒粉干摊。摊位是一个用铁皮搭的小棚子,棚子的顶是倾斜的,避免下雨时漏水,棚子上挂着一块红底黄字的木牌,上面写着“王记炒粉干”五个大字,木牌边缘己经有些褪色,边角也磨得圆润了,显然己经挂了很多年,透着几十年的老味道。

棚子里面,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正站在一个大铁锅前,手里拿着一把长柄的铁锅铲,“哗啦哗啦”地翻炒着锅里的粉干。那铁锅很大,首径足足有一米,锅沿上沾着些暗红色的酱渍,是常年炒粉干留下的痕迹。火苗从锅底窜上来,映得男人的脸通红,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有的滴落在铁锅里,发出“滋啦”的轻响,他却顾不上擦,眼睛紧紧盯着锅里的粉干,生怕炒糊了。

这个男人就是王师傅,他穿着一件灰色的短袖,袖口卷到肘部,露出结实的胳膊,胳膊上布满了细小的疤痕,有的是被热油溅到的,有的是被铁锅铲磨的,都是几十年炒粉干留下的印记。他的头发有些花白,随意地用一根皮筋扎在脑后,额前的碎发垂下来,被热气熏得微微卷曲。

“王师傅,两碗炒粉干,加肉加蛋,多放豆芽!”李姐熟稔地喊道,声音很快被翻炒粉干的声响和周围的人声淹没。

王师傅抬起头,透过氤氲的热气看见李姐,咧嘴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李丫头来啦?好嘞,马上就好,这锅炒完就给你做!你放心,给你们多放豆芽,小伙子爱吃脆的!”他说话时,手里的铁锅铲也没停,粉干在他手里像有了生命一样,被翻炒得均匀透亮,裹上了油和调料的颜色,变成了的金黄色。

陆帆站在摊位前,好奇地看着王师傅炒粉干,忍不住掏出相机,按下快门,记录下这充满烟火气的一幕。王师傅似乎注意到他的相机,笑着说:“小伙子是来拍美食的吧?我这炒粉干没什么好看的,就是个手艺活,但是好吃,你一会儿尝尝就知道了!”

“王师傅,您这粉干是怎么泡的啊?看起来很有嚼劲。”陆帆忍不住问。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