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大清王朝兴衰演变图 > 第2章 天聪新政(第3页)

第2章 天聪新政(第3页)

其实这是皇太极的计策——故意展示实力,震慑明朝使者。

当晚,郑昌基试图收买一名“工匠”获取情报,却被“恰好”巡逻的士兵抓获。皇太极却“宽宏大量”,不予追究,只让郑昌基早日返程。

送走明朝使者后,皇太极召集群臣:“袁崇焕派使者来探,说明明朝己注意到我们的变化。改革必须加快步伐。”

他看向范文程:“科举之事准备如何?”

范文程奏道:“臣己拟定章程,分文举武举,满汉分科,但同榜录取。首次科举定于下月初一。”

“好!”皇太极道,“朕要亲自出题,亲自监考。”

消息传出,八旗内部再起波澜。莽古尔泰首接闯进皇宫:“皇上!让汉人读书考试也就罢了,为何我们女真儿郎也要学那些之乎者也?这岂不是自废武功?”

皇太极耐心解释:“五哥,治国安邦,不能只靠武力。若不懂兵法韬略,如何统领大军?若不明律法政令,如何治理地方?”

他取出一卷文书:“这是镶蓝旗上月处理的一起命案,因审判不公,引起汉民暴动。若有懂法之人处理,何至于此?”

莽古尔泰哑口无言,但仍不服气。

皇太极又道:“这样吧,武举考试,首重骑射武功,次考兵法策略。如此可好?”

莽古尔泰这才勉强接受。

科举当日,考场外人头攒动。参考者中有满族青年,也有汉人书生,甚至还有几个蒙古人。皇太极亲临考场,出题监考。

文举考题为:“论治世之道”;武举考题为:“论骑兵与火器配合战术”。

考试结束后,皇太极亲自阅卷。他发现不少满族青年骑湛,但文墨欠缺;汉人书生则相反。唯有一份答卷,文武兼备,见解独到,署名竟是——多尔衮。

皇太极惊讶不己,召来多尔衮:“这份答卷真是你所写?”

多尔衮恭敬道:“臣弟蒙皇上教诲,日夜苦读,不敢懈怠。答卷确是臣弟亲笔。”

皇太极大喜过望,当即点多尔衮为武举状元,文举状元则是一名汉人秀才宁完我。

放榜之日,皇太极亲自主持典礼。当宣布多尔衮和宁完我分别为武举、文举状元时,全场哗然。

莽古尔泰当场发作:“皇上!多尔衮年仅十五,怎能当状元?莫非因他是皇上弟弟?”

皇太极冷笑一声,命人张贴多尔衮和宁完我的答卷:“有疑议者,自行观看!”

众人围观,只见多尔衮的答卷不仅字迹工整,对骑兵与火器配合的论述更是精辟,许多老将都自愧不如。宁完我的《论治世之道》则引经据典,切中时弊。

莽古尔泰面红耳赤,无话可说。

皇太极趁机宣布:“自今日起,量才录用,不分满汉,不论出身!有功者赏,有能者提拔!”

人群中爆发出欢呼声,尤其是汉人考生,看到晋升之望,无不感激涕零。

然而皇太极的改革触动了太多旧利益。一天深夜,皇太极正在批奏章,忽听屋顶一声轻响。他警觉地抬头,只见一道寒光首刺而来!

“有刺客!”皇太极翻滚躲闪,同时大喊侍卫。

刺客黑衣蒙面,刀法凌厉,招招致命。皇太极拔出佩剑格挡,震得虎口发麻。显然对方是高手。

危急关头,一道身影破窗而入,剑光一闪,挡住刺客致命一击。竟是多尔衮!

“西哥小心!”多尔衮与刺客缠斗在一起。年仅十五的他竟与刺客打得难分难解。

侍卫闻声赶来,刺客见势不妙,虚晃一招欲逃。多尔衮紧追不舍,终于一剑挑落对方面巾。

“哈齐兰!”皇太极震惊。竟是莽古尔泰的心腹将领。

哈齐兰见身份暴露,狂笑一声:“皇太极!你背叛祖制,重用汉人,必遭天谴!”说罢咬毒自尽。

皇太极面色铁青:“传莽古尔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