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大清王朝兴起的过程 > 第2章 出镇关宁(第2页)

第2章 出镇关宁(第2页)

两人在地图前研讨至深夜。孙承宗详细分析了辽东的地理、敌我态势、将领特点,袁崇焕认真聆听,不时提出自己的见解。

“山海关是京师门户,万万不可有失。”孙承宗指着地图上的关键点,“但若只守山海关,则辽东尽失,京师永无宁日。必须在关外建立防线,以为缓冲。”

袁崇焕点头:“老大人所言极是。晚辈以为,宁远地处要冲,西连山海关,东接锦州,南临渤海,北靠虹螺山,可筑坚城,屯重兵,与锦州互为犄角。”

孙承宗眼中闪过赞赏之色:“英雄所见略同!可惜朝中无人识此大计。你到任后,当尽快勘察地形,修筑宁远城。”

临别时,孙承宗赠言:“元素记住,守辽东非仅军事,更是政治。需协调各方,安抚军民,更要应对朝中明枪暗箭。遇事当刚柔并济,切忌一味刚强。”

袁崇焕深深一揖:“晚辈谨记老大人教诲。”

离京前夜,袁崇焕收到家书。妻子阮氏在信中写道:“……闻夫君请缨戍边,妾既忧且喜。忧者,边关凶险;喜者,夫君得展抱负。家中一切安好,勿以为念。唯愿夫君保重,以期重逢之日……”

袁崇焕抚信长叹。他与阮氏成婚多年,聚少离多,心中不免愧疚。但国事当前,只能将儿女情长暂放一边。

天启二年三月,袁崇焕抵达山海关。

眼前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关城内挤满了从辽东逃来的难民,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守军士气低落,装备破旧,见到新来的监军大人,也只是懒散地行礼。

袁崇焕立即召集将领会议。当他提出要出关勘察地形时,众将面面相觑。

参将王威劝道:“大人,关外时有女真游骑出没,危险异常。大人乃朝廷钦差,若有闪失,末将等担当不起啊。”

袁崇焕正色道:“不出关勘察,如何知地形险要?如何布防?明日一早,本官亲自出关,愿随者随,不愿者留。”

次日,袁崇焕只带数十亲兵,出关勘察。一路上,他仔细察看山川形势,记录要害之处。数日后,当他们行至宁远中左所旧址时,袁崇焕眼前一亮。

这里地势险要,前有大海可作为粮道,后有虹螺山可为屏障,确是筑城的好地方。但眼前的宁远城旧址己残破不堪,几乎看不出城池模样。

“大人,此处离山海关己二百余里,若在此筑城,恐孤军难守。”随行的守备何可纲担忧地说。

袁崇焕摇头:“不然。正因为离山海关远,才更要在此筑城。如此则山海关有缓冲之地,京师可保无虞。且你看——”他指着远处,“若能修复锦州,与宁远互为犄角,则防线可成。”

回到山海关,袁崇焕立即上书朝廷,请求修筑宁远城。然而奏疏如石沉大海,久久没有回音。

更让人忧心的是,粮饷严重不足。辽东明军欠饷己达数月,士兵们怨声载道。袁崇焕多方筹措,甚至自掏腰包,也只是杯水车薪。

屋漏偏逢连夜雨。这年夏天,女真骑兵突破明军防线,首扑山海关而来。关内顿时人心惶惶,有官员甚至建议放弃关外所有土地,全力死守山海关。

袁崇焕力排众议:“关外土地,尺寸不可弃!若弃关外,则山海关成为孤城,何以持久?”他亲自率军出关,在兴城一带设伏,大败女真偏师,俘获人马器械无数。

这场小胜极大地鼓舞了士气。袁崇焕趁热打铁,再次上书请筑宁远城。这次,他终于得到了孙承宗等人的支持,朝廷批准了他的计划。

修筑宁远城的工程异常艰难。时值严冬,天寒地冻,士卒饥寒交迫。袁崇焕与军民同甘共苦,亲自督工,甚至搬石运土。他的行动感动了将士,大家齐心协力,工程进度大大加快。

一天深夜,袁崇焕正在帐中研究城防图,忽闻外面喧哗。出帐一看,见士兵们围着一车粮食欢呼。

“怎么回事?”袁崇焕问。

守备何可纲兴奋地报告:“大人,是广东老家来的商队,运来了十车粮食,说是家乡父老捐赠的!”

袁崇焕走近一看,带队的老者竟是儿时同窗余家彦!

“家彦兄!怎么是你?”袁崇焕又惊又喜。

余家彦笑道:“听说元素兄在此筑城缺粮,东莞乡亲们凑钱买了粮食,让我送来。大家还说,若是不够,后续还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