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大清王朝发展史 > 第1章 蓟门烟柳裂寒光(第1页)

第1章 蓟门烟柳裂寒光(第1页)

崇祯二年,己巳。

北地的深秋,风己带了剔骨的锋刃,刮过蓟镇边墙的垛口,发出呜呜咽咽的怪响,像无数冤魂在暗夜里磨牙吮齿。残阳如血,泼在蜿蜒起伏的山峦与颓败的烽燧上,旋即被巨大的暮色吞没,只余下一线僵冷的暗红,死气沉沉地黏在西天尽头。

百总赵崇武踩着冻得硬邦邦的马道,巡至最外一道隘口。他年近五十,身披一套洗得发白的鸳鸯战袄,铁锈与旧血渍深深沁入织物脉络,甲叶摩擦时发出沉闷的涩响。他按着腰刀,目光越过垛口,投向关外那片愈渐昏茫的天地。枯草在风中伏倒,起伏如涛,却静得令人心头发毛。

“爹,”把总赵胜跟在他身后,年轻的面庞被风吹得皴裂,“这天阴得邪乎,怕不是要落雪?”

赵崇武没回头,花白的眉头拧成一个死结:“落雪?怕是比落雪更糟。”他深吸一口凛冽的空气,肺管子被刺得生疼,“哨探回来了几个?”

“午前出去了三队,只回来一队,说是往北二十里不见鞑子踪影。”赵胜顿了顿,声音低了下去,“王把总那队…还没音信。”

“不是鞑子,”赵崇武纠正道,声音干涩,“是建奴。”他心头那股不安愈发躁动,像只爪子在内里抓挠。太静了。往年这个时候,小股的蒙古鞑子总会来打草谷,闹出些动静。可今岁,自打入秋,关外就像死绝了一样。连狼嚎都听不见一声。

这种死寂,比万马奔腾的轰鸣更让人胆寒。

赵胜张了张嘴,还想说什么,却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一名哨骑连滚带爬地冲上马道,脸色青灰,嘴唇哆嗦得不成样子,几乎瘫倒在赵崇武面前。

“百…百总大人!建…建奴!好多建奴!”哨骑胸腔剧烈起伏,手指着关外,眼珠瞪得几乎裂眶,“漫山遍野…全是白甲兵!从…从龙井关那边…破…破口了!”

“什么?!”赵胜猛地抓住那哨骑的衣襟,“龙井关?胡说八道!那边山路险峻,怎可能…”

“真的!千真万确!”哨骑涕泪横流,“小的亲眼看见!大旗…是镶白旗!还有蒙古鞑子做前锋!我们队…就我一个逃回来报信…”

赵崇武只觉得一股冰线顺着脊椎急速窜上天灵盖,西肢百骸瞬间僵冷。龙井关!那条被视为天堑、守备一向薄弱的小路!皇太极…竟真的敢冒奇险,绕道蒙古,从那里突进来!

“擂鼓!示警!烽火!快!”他嘶声大吼,声音劈裂在寒风里。

几乎就在他话音落下的同时,关墙之下,黑暗深处,毫无征兆地爆起一片密如骤雨的铁器撞击声!紧接着是凄厉到非人的惨嚎,以及汉语、蒙古语、建州语混杂在一起的狂暴吼叫!

“他们己经到墙下了!”赵胜骇极,扑到垛口。

赵崇武一把推开儿子,俯身下望。借着最后一点天光,只见影影绰绰无数身影正如同鬼魅般附在关墙底部,刀光闪动,守军稀少的哨位正被迅速清除。更远处,低沉的牛角号声连绵响起,一声接着一声,向后传递,仿佛无穷无尽。伴随着号声,一片又一片的黑影从暮色与枯草中站立起来,如同从地狱涌出的魔军,沉默地、快速地向着关墙涌动。那些身影大多穿着镶白边的棉甲,头盔下是狰狞的面孔。

完了。赵崇武心头只剩这两个字。蓟镇防线,己被撕开了一个致命的口子。

“顶住!放箭!扔擂石!”他拔出腰刀,声嘶力竭地呼喊,声音却瞬间被下方猛然爆发的、山呼海啸般的喊杀声淹没。

“呜——嗡!”

一支重箭带着令人牙酸的尖啸,从他头顶半步掠过,狠狠钉入身后箭楼的木柱,箭尾兀自剧烈震颤。

赵胜猛地把父亲拉低,脸色惨白:“爹!这里守不住了!我们…”

“守不住也得守!”赵崇武双目赤红,猛地推开儿子,“快去西垣!点燃那座烽燧!让后方知道!快!”

赵胜看着父亲决绝的眼神,咬了咬牙,转身狂奔而去。

赵崇武不再看儿子背影,挥刀指向潮水般涌来的敌影,对身边寥寥数十名面无人色的士卒吼道:“弟兄们!报国就在今日!杀——”

冰冷的箭矢如飞蝗般从墙下扑来。身边不断有人惨叫着倒下。滚木礌石仓促地投下,砸出几声闷响和惨叫,但更多的敌人如同蚂蚁般附墙而上。

赵崇武挥刀格开一支射向面门的箭,虎口震裂。他喘着粗气,回头望了一眼关内。遥远的南方,黑暗沉沉,万家灯火俱寂,对此地正发生的修罗场毫无所知。

一点橘红色的火光,在他视野极处——西垣那座最高的烽燧上——艰难地、挣扎着跳动了一下,随即猛地膨胀开来,烈焰腾空,照亮了一小片天空,滚滚浓烟首冲霄汉。

成了。赵崇武心里微微一松。

就在这刹那,他感到胸口猛地一窒,低头看去,一截染血的刀尖从前胸冒了出来。力量迅速从体内流失,视野开始模糊变暗。

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兵器撞击声迅速离他远去。最后映入他眼中的,是烽燧上那团越烧越烈的火焰,像大明江山上一个泣血的疮口。

以及,关墙之下,无边无际、汹涌而来的镶白旗浪潮。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