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记忆编码1至100 > 第34章 冬护添新具与暖物跨洲传(第1页)

第34章 冬护添新具与暖物跨洲传(第1页)

第二卷地脉守航:极地的旧信标-后记续西·冬护添新具与暖物跨洲传

营地的晨雪又厚了些,田垄上的保温膜被雪压出浅浅的弧度,老农夫正领着小诺、念念用“麦秆扫帚”除雪——扫帚是用去年的麦秆捆的,杆儿裹着防滑的布条,扫雪时不会刮破膜,还能把雪扫成整齐的小堆。“这扫帚软,扫过膜面不硌芽,”老农夫示范着轻扫,雪簌簌落在垄沟里,膜下的麦苗立刻透出淡绿的影,“等会儿把雪堆在膜边,化了能当水浇,还能给麦苗挡点风。”

小诺举着个木柄小铲跑过来,铲头是赵柯用探测器碎片磨的,边缘裹着麦秆:“我们做了‘麦苗小铲’!”她用小铲轻轻挖开膜边的雪,露出点的土,“这样能看看土里的根有没有冻着,还不会碰伤苗!”念念蹲在旁边,把扫下来的雪装进竹篮,里面垫了层干麦穗:“雪化了装麦穗里,能过滤杂质,浇苗更干净!”

实验室里,苏芮对着通讯器皱着眉——南极保温棚的玻璃结了层厚霜,阳光透不进来,加热毯的温度只能保住麦苗不冻,却没法让它长。“我们做‘麦麸除霜剂’!”阿伯突然开口,翻出老队长的笔记,“里面写着用麦麸、地脉泉水和少量蜂蜜熬煮,涂在玻璃上能融霜,还能防再结霜,环保又不伤膜。”

大家立刻动手:老农夫烧火熬煮,苏芮搅拌控制浓度,小诺和念念则把熬好的除霜剂装进玻璃瓶,瓶身上画满了麦苗和雪花,还贴了张便签:“涂的时候用麦秆刷,轻轻涂哦!”林野把瓶子装进保温箱,里面还塞了袋热麦饼:“南极冷,饼揣在怀里,涂完霜能吃口热的。”

刚要出发,渔姐的通讯就来了,声音带着点急:“海边的冰结得太厚,麦种的芽顶不破冰壳,我们的铲子挖不动,怎么办?”阿岩的消息紧跟着跳进来:“我给渔姐送‘沙棘钢铲’!”他发了张照片,铲头是用峡谷的硬沙棘木做的,裹着层薄铁皮,“沙棘木硬,铲冰不裂,还轻,渔姐的队员好用!”

林野改了路线,先去峡谷接阿岩的沙棘钢铲——阿岩还额外装了袋“沙棘融冰粉”,用沙棘果晒干磨的,撒在冰上能加速融化:“给南极也带点,他们的保温棚门口结冰,撒点这个,走路不滑。”阿岩还往林野手里塞了杯热沙棘汁:“路上喝,暖身子,别冻着。”

到南极时,保温棚的队员正围着玻璃发愁,霜厚得看不见里面的麦苗。林野递过除霜剂和麦秆刷,队员们立刻动手,涂完没几分钟,霜就慢慢化了,阳光重新照进棚里,麦苗的叶子立刻亮了起来。“这除霜剂还带着麦香!”队员笑着举着瓶子,还展示了他们做的“麦叶冰雕”——用冰雕成麦穗的样子,摆在保温棚门口,“等春天化了,就把冰雕的水浇麦苗,也算冰和麦的约定。”

送完南极,林野又往海边赶,渔姐的队员己经在冰上等了——接过沙棘钢铲和融冰粉,撒在冰上没一会儿,冰就开始化,队员用铲轻轻一挖,冰壳就碎了,露出下面嫩绿的芽尖。“太好用了!”渔姐举着芽尖给林野看,“我给你们装了袋‘海冰麦种’,用海边的冰水泡过的,明年种在营地,耐盐又耐冻!”

回到营地时,老农夫正煮着“冬暖麦仁粥”,锅里加了渔姐寄的海菜、阿岩的沙棘干,还有南极的冻浆果,熬得稠稠的,一口下去满是暖意。小诺和念念围着粥锅转,手里拿着刚编的“冰麦挂饰”——用麦秆编的小麦穗,挂着颗冻成冰的麦仁,“给每个据点寄一个,让他们知道我们的麦苗长得好!”

傍晚,雪停了,夕阳把雪地染成金红。大家围坐在篝火旁,通讯器里满是笑声:雪叔说冰原的防风障没被吹破,还在障旁堆了个麦秆雪人;渔姐说海边的麦种都冒芽了,撒了融冰粉后长得更快;阿岩说峡谷的沙棘苗盖了新草帘,还在帘上绣了各据点的名字;南极队员说冰雕的麦穗在夕阳下特别好看,己经拍了照片发过来。

阿伯掏出老队长的笔记,就着篝火的光写下:“冬有新具护苗,远有暖物传情,守护从不是独自扛,是你送铲我递霜,你熬热粥我晒粮。”他把南极的冰雕照片贴在笔记里,旁边写着“冰融成水,麦长成浪,皆是守护的模样”。

小诺躺在麦秆堆上,看着天上的星星,突然说:“等冬天过了,我们就把各据点的麦种种在一起,叫‘团圆麦垄’,这样所有的麦就都是好朋友了!”念念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颗海冰麦种:“我要把这颗种在最中间,让它当麦垄的小队长!”

林野和苏芮坐在篝火旁,翻着各据点发来的照片——南极的冰雕麦穗、海边的破壳芽尖、峡谷的沙棘钢铲、北极的麦秆雪人,每张照片里都透着暖。他们知道,冬天再长,也挡不住春天的脚步;距离再远,也隔不开跨洲的情谊。而这片被守护的麦田,会带着所有人的心意,在春天里抽穗,在秋天里成熟,等着明年的麦浪再聚时,他们还能笑着说:“你看,我们的麦,又长大了。”

夜色渐深,保温膜下的麦苗在暖光里轻轻晃,篝火旁的粥锅还冒着热气,通讯器里偶尔传来各据点的晚安声。冬寒虽烈,但这份藏在工具、食物、手工里的温暖,早己把地球的每个角落连在一起,成了比阳光更暖的守护力量。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