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丘陵觅反馈仪与麦收近归期
营地的清晨,麦穗己经染透了浅黄——距离麦收只剩七天,麦粒沉甸甸地压弯了麦秆,风一吹,“沙沙”声里满是丰收的预告。老农夫蹲在田垄边,用拇指和食指捏开一颗麦粒,里面的淀粉己经变得雪白紧实:“再晒三天太阳,麦粒就‘收足浆’了,到时候割下来,晒两天就能磨粉。”他身后,队员们正忙着检修割麦工具,镰刀磨得发亮,晒谷架的木杆也重新刷了层防蛀漆,架顶缠着新的麦穗绳。
小诺和念念抱着竹篮,在麦垄间捡熟透的麦粒——这些麦粒得能首接当种子,她们要把麦粒装进小布袋,做成“麦收幸运袋”。“给雪叔的袋子里放三颗,”念念数着麦粒,“渔姐的放西颗,阿岩的放五颗,颗数越多,麦收越顺利!”小诺则在每个袋子上绣了个小小的镰刀图案,“镰刀能保佑割麦不费劲,还能让麦穗不掉粒!”
实验室里,苏芮对着地脉网监测屏,突然指着屏幕上的一组数据:“地脉网虽然稳定,但我们没法实时知道它对作物的具体影响——老队长的笔记里提过‘地脉反馈仪’,能收集作物吸收地脉能量的数据,优化能量分配,位置好像在南部丘陵的‘麦草坡’附近!”她快速翻找笔记,“你看!这里画了个草图,反馈仪旁有片野生麦丛,还标着‘需新麦粉激活’!”
阿伯凑过来,指尖点了点草图:“新麦粉得用刚收割的麦子磨,带着新鲜的地脉能量,才能和反馈仪的旧地脉接口呼应。现在离麦收近了,正好能带着新麦粉去激活!”林野立刻接通跨洲通讯,雪叔的脸很快出现在屏幕上,背景是冰原的麦田——冰原麦也黄了,队员们正忙着搭临时晒谷架:“我们的冰原麦后天就能割,到时候磨点新麦粉给你们送过去!”渔姐也发来消息:“海边的麦长势好,我派巡逻舰先去丘陵探路,帮你们清理麦草坡的杂草!”
阿岩的通讯紧跟着切入,他手里举着个装满沙棘粉的陶罐:“我给反馈仪准备了‘沙棘调和粉’!”他晃了晃陶罐,橙红的粉末晃出细碎的光,“沙棘粉能中和反馈仪接口的锈迹,让新麦粉的能量更好地传导进去!”
上午十点,队伍准备出发——老农夫装了袋“预磨麦粉”(用快熟的麦穗提前磨的,暂时替代新麦粉),放进补给包;小诺和念念把“麦收幸运袋”挂在队员的背包上;赵柯检修越野车,加装了防草刮的护板;苏芮则把反馈仪的激活程序存进便携终端,旁边放着阿岩的沙棘调和粉。
途中,渔姐的巡逻舰传来消息:“麦草坡的杂草己经清理干净,找到了反馈仪!被半埋在土里,旁边的野生麦丛长得很密,还开着淡白的小花!”她发了张照片,照片里的反馈仪是个方形的金属盒,表面刻着作物图案,接口处有些锈迹,周围的野生麦丛泛着淡淡的地脉绿光。
下午两点,队伍抵达麦草坡——野生麦丛的香气扑面而来,反馈仪就藏在麦丛中央,金属盒上的作物图案在阳光下隐约可见。阿岩的沙棘调和粉刚撒在接口处,锈迹就慢慢变淡;老农夫把预磨麦粉调成糊状,涂在接口的凹槽里:“先让预磨麦粉稳住接口,等雪叔的新麦粉到了,再正式激活!”
苏芮打开便携终端,终端屏幕亮起,与反馈仪的信号成功连接——屏幕上立刻跳出野生麦丛的能量吸收数据:“你看!野生麦丛吸收的地脉能量比营地麦少三成,说明我们可以把麦草坡的地脉能量调高点,让野生麦也长得壮!”小诺蹲在麦丛旁,轻轻摸了摸麦穗:“以后这里的野生麦也能结的粒,说不定能当新的麦种!”
傍晚,雪叔的新麦粉送到了——冰原新麦磨的粉,泛着淡淡的乳白,还带着新鲜的麦香。大家立刻动手,把新麦粉和沙棘调和粉混合,涂在反馈仪的接口处,苏芮按下激活键——“嗡”的一声,反馈仪突然亮起,屏幕上开始滚动各据点作物的数据:南极麦苗的能量吸收率、峡谷沙棘的养分积累量、海边麦的麦粒度,甚至连麦草坡野生麦的生长速度,都清晰地显示出来!
“成功了!”苏芮兴奋地喊,“现在我们能根据数据调整地脉能量分配,让每个据点的作物都能吸收到最合适的能量!”通讯器里,各据点的同伴都传来欢呼——雪叔的冰原麦开始收割,渔姐的海边麦穗子更沉了,阿岩的沙棘果熟得更透了,南极队员则开始准备收割保温棚里的麦苗。
返程回到营地时,天色己经暗了,麦田里的麦穗在月光下泛着浅黄的光,老农夫正领着队员给麦田浇最后一遍“收浆水”:“明天晒一天太阳,后天就能试割一小片,看看麦粒的干湿度!”小诺和念念把从麦草坡摘的野生麦穗,插进营地的陶罐里,摆在晒谷架旁:“野生麦能陪着我们收麦,还能给营地带来好运!”
大家围坐在篝火旁,老农夫煮了锅“麦仁预告粥”——用预磨麦粉和新麦仁煮的,粥里加了阿岩的沙棘粉,甜香里带着淡淡的麦香。“来!敬反馈仪,敬即将到来的麦收,也敬我们的地脉网!”老农夫举起碗,所有人都跟着举杯,笑声混着粥香,飘得满营地都是。
阿伯翻开老队长的笔记,在新的一页写下:“丘陵觅仪,新麦激活,地脉反馈通作物,守护更知麦禾心。”他把小诺的“麦收幸运袋”夹进笔记里,袋子上的镰刀图案在火光里格外清晰,像在预告着即将到来的丰收。
夜色渐深,营地的灯光亮了起来,麦田里的地脉感应珠泛着淡绿的光,反馈仪的数据还在终端上滚动,老队长的笔记放在篝火旁,满是温暖的期待。所有人都在等着后天的试割,等着真正的麦收,等着把新麦磨成粉,做成饼,分给跨洲的同伴,一起分享这份由地脉守护、由情谊浇灌的丰收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