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样本聚共享与地脉互通融
营地的清晨,脱好的麦粒在帆布上摊成金毯——阳光晒在麦粒上,反射出细碎的光,老农夫正用木耙轻轻翻动,确保每颗麦粒都能晒透。“今天要把‘激活麦粉’磨好,”他对着身边的小诺说,手里捧着筛好的特级麦种,“用新麦磨的粉,带着最足的地脉能量,激活共享站全靠它。”
小诺和念念蹲在旁边,给装地脉样本的容器贴标签——雪叔的寒脉冰装在蓝玻璃瓶里,贴冰原符号;渔姐的水脉沙装在绿布袋里,贴小鱼图案;阿岩的沙棘根泡在透明罐里,贴沙棘叶;南极的麦苗土装在陶碗里,贴麦苗贴纸。“每个容器都要系麦秆绳,”念念把麦秆绳缠在瓶身上,打了个蝴蝶结,“麦秆能连地脉,样本能量就不会跑啦!”小诺则往每个容器旁放了片干麦花,“麦花是‘能量锁’,能让样本保持新鲜!”
上午九点,各据点的样本陆续送到——雪叔的寒脉冰用保温箱装着,箱里还垫了冰原的干苔藓,“苔藓能保冷,冰化得慢,”雪叔对着通讯器说,“我还带了冰原的地脉水晶,能帮共享站稳定能量!”渔姐的水脉沙混着新鲜海带碎,“海带能增强水脉能量,激活时效果更好,”她还拎了桶鲜鱼汤,“中午给大家煮麦粉鱼汤,补力气!”
阿岩的沙棘根带着的沙土,根须上还挂着颗小沙棘果,“沙棘根吸收了三年的沙脉能量,是最好的样本,”他递过个陶罐,里面是沙棘酱,“激活后抹麦饼吃,解乏!”南极队员的麦苗土裹着碎麦叶,“土里有南极的地脉寒气,刚好和其他样本互补,”他们还带了冻好的麦苗冰雕,“放在共享站旁,能记着地脉互通的日子!”
十点整,队伍带着所有样本前往荒原共享站——越野车后备箱里,激活麦粉装在布包里,样本容器摆得整整齐齐,小诺的麦秆标签在颠簸中轻轻晃。途中,苏芮对着便携终端调试激活程序:“共享站需要先输入各样本的能量数据,再倒入激活麦粉,最后用麦秆引脉,一步都不能错。”阿伯则翻着老队长的笔记,确认激活步骤:“老队长写‘样本按脉序摆放——寒脉、沙脉、水脉、土脉,麦粉居中央’,我们按这个来。”
抵达共享站时,赵柯己经提前清理了入口的沙土——金属门露出全貌,门上的“三脉交织麦穗”符号在阳光下格外清晰,门旁的沙棘丛长得更密了。大家按脉序把样本摆在门前的石台上:雪叔的寒脉冰在左,阿岩的沙棘根在右,渔姐的水脉沙在前,南极的麦苗土在后,激活麦粉放在中央。
苏芮按下终端的“数据导入”键,样本容器突然泛出对应颜色的光——寒脉冰的蓝光、沙脉根的橙光、水脉沙的绿光、土脉土的黄光,西色光汇聚到中央的麦粉袋上,麦粉袋瞬间亮起淡白光!“快用麦秆引脉!”阿伯喊道,小诺立刻递过提前编好的“西脉麦秆绳”——把西根麦秆拧成一股,绳尾拴着地脉感应珠。
林野握着麦秆绳,一端碰向麦粉袋,另一端贴在共享站的金属门上——“嗡——”的一声,西色光顺着麦秆绳流进门里,金属门缓缓打开,里面是个圆形的能量室,中央立着根刻满地脉符号的石柱,柱顶有个凹槽,正好能装下激活麦粉。
大家小心地把激活麦粉倒入凹槽,麦粉一接触石柱,立刻化作淡白的能量流,顺着符号蔓延——石柱上的符号一个个亮起,能量室的墙壁上,慢慢浮现出全球地脉网的投影,各据点的光点开始闪烁,能量流在光点间来回流动!“成功了!”苏芮兴奋地喊,终端上显示各据点的地脉能量开始互通——冰原的寒脉能量流向南极,帮保温棚升温;东部的水脉能量流向峡谷,滋润沙棘苗;峡谷的沙脉能量流向冰原,加固防风障!
通讯器里瞬间传来欢呼声:雪叔说冰原的保温棚温度升了三度,麦苗长得更快了;渔姐说东部的水脉能量更足,海边麦的根系更壮了;阿岩说峡谷的沙棘苗喝到了水脉能量,新叶冒得更多了;南极队员说寒脉能量让麦苗不再怕冷,叶片更绿了。
中午,大家在共享站旁煮起麦粉鱼汤——渔姐的鲜鱼、激活麦粉、阿岩的沙棘酱,煮成稠厚的汤,一口下去,鲜、香、酸、甜混在一起,满是温暖。小诺和念念在沙棘丛旁埋了颗新麦种,旁边插了块“地脉互通纪念牌”,牌上刻着所有样本的符号和激活日期:“明年这里会长出麦子,见证地脉永远互通!”
阿伯翻开老队长的笔记,在新的一页写下:“样本聚首,麦秆引融,地脉互通无界,守护同心同源。”他把南极队员的麦苗冰雕放在笔记旁,冰雕里的麦苗清晰可见,像在为这段故事留下永恒的纪念。
傍晚返程时,共享站的能量还在平稳流动,地脉网投影的光点越来越亮。大家坐在越野车上,看着窗外的荒原慢慢后退,通讯器里传来各据点的歌声——雪叔的《农事谣》、渔姐的海边小调、阿岩的沙棘歌、南极队员的麦苗曲,混在一起,在晚风里轻轻飘。
没有人知道未来还会有怎样的守护故事,但所有人都清楚,从这一刻起,地球的地脉不再是孤立的片段,而是紧紧相连的整体;他们的守护也不再是各自为战,而是跨洲同心的互助。而那片金黄的麦田,那座刚激活的共享站,还有所有同伴的笑脸,都会像地脉能量一样,永远流动,永远温暖,陪着他们迎接每一个满是麦浪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