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无形的网,由一条条不成文的规定、一个个模糊不清的标准和一次次无法申辩的处罚交织而成。
它看似为了安全,实则用冰冷的权力逻辑将学生们困在原地。
林枫深吸一口气,指尖在冰凉的键盘上敲下一行字,发给了宿舍最活跃的小陆。
行动,必须从数据开始。
当晚,一个名为“宿舍楼‘非典型违禁品’匿名问卷”的链接在各个宿舍群里悄然传播开来。
问题设计得极为巧妙,不问是非,只问事实:“你曾被宿管以何种理由没收过个人物品?”、“你认为当前的检查标准是否清晰?”。
起初只是零星的回复,但当第一个人鼓起勇气填上“暖手宝,理由是发热”后,仿佛引爆了积压己久的火药桶。
数据后台的滚动条开始疯狂跳动。
电煮锅、小风扇、电蚊香,甚至是一个小小的台灯调光器,都赫然在列。
结果汇总出来时,整个404宿舍陷入了死寂。
百分之七十八的受访者认为“管理标准极不透明,全凭宿管主观判断”。
而一个更刺眼的数据让气氛降至冰点:家庭贫困或在校内无甚交际的“弱势寝室”,被突击检查并没收物品的频率,是那些学生会干部或家境优渥寝室的三倍以上。
“砰!”小陆一拳砸在桌上,震得水杯嗡嗡作响。
他的脸因愤怒而涨红:“这他妈根本不是安全执法,这是赤裸裸的选择性惩罚!他们欺负的就是那些不敢反抗、没处说理的人!”
没错,选择性惩罚。
林枫的这张网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它总能精准地缠住最脆弱的猎物。
要对抗它,光有愤怒的情绪远远不够,他们需要一把削铁如泥的利刃——无可辩驳的技术证据。
“一个月奶茶,管够。”赵子轩靠在阿辉的床边,用他那无往不利的社交技巧发动了攻势,“就借你的宝贝疙瘩用一下,帮我们测个东西。”
半小时后,物理系的学霸阿辉,提着一个银灰色的手提箱走进了404。
箱子打开,里面是一台精密的示波器。
他的目标,是陈默那台经过深度改装,被王姨贴上封条的电脑主机。
阿辉的神情像是在解剖一件艺术品,他熟练地拆开主机电源,接上各种探头。
宿舍里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空气中只剩下仪器细微的电流声。
几分钟后,阿辉扶了扶眼镜,冷静地报出一串数字:“满载峰值功率87瓦,稳定运行在60瓦左右。作为对比,宿舍里允许使用的最小功率电吹风,启动瞬间的峰值是它的十倍。真正构成火灾隐患的,是三楼307寝室私自从公共卫生间拉线接的即热式热水器,那个东西启动功率能到三千瓦。”
一语惊醒梦中人。
林枫的眼前豁然开朗,他猛地一拍大腿:“我们缺的不是合规的设备,我们缺的是一套能让王姨,让所有人都能亲眼看见的‘合杜规证据’!”
一场名为“插座革命”的行动在404宿舍疾速展开。
每个人的特长都被发挥到了极致。
技术核心阿辉,熬了一个通宵,设计出了一款智能分流插座。
这个插座的核心是一个微型处理器,一旦总功率超过宿舍安全阈值,它会立即自动断电,并在零点一秒内向指定手机号发送报警短信。
它不仅是保护者,更是记录者。
战略大脑林枫,则负责将技术语言转化为规则。
他制作了一张《404宿舍安全用电公约》海报,用词严谨,逻辑清晰。
海报最下方,是一个巨大的二维码,手机扫描后会首接跳转到一个实时数据监测页面,上面清晰地显示着404宿舍当前的实时总功率、峰值记录和用电曲线。
行动派张野,领了在楼道公示栏张贴海报的任务。
他贴海报时,恰好看到隔壁一位行动不便的老教授家门口灯泡坏了,二话不说搬来梯子,三下五除二就给换好了,赢得了一声真诚的感谢。
而交际花赵子轩,则找到了文艺部的系花,没费多少口舌,几句恰到好处的赞美和对“技术正义”的诗意描绘,就让女孩答应帮他们画一系列宣传“用电可视化”的可爱漫画。
第二天下午,王姨像往常一样巡查,手里还拿着一卷新的封条。
她板着脸走到404门口,正要推门,却被公示栏上那张设计精美的海报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