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长生不老想到的人物 > 第四十九章 赤光贯体熔凡骨三载汗出似白膏(第1页)

第四十九章 赤光贯体熔凡骨三载汗出似白膏(第1页)

在那间静谧的屋内,阳光透过斑驳的窗户,洒下一地光影。我缓缓走向那陈旧的书桌,桌上放置着一本边缘蜷曲、纸张发黄的日记。指尖轻轻触碰,拿起这本仿佛承载着岁月重量的日记,动作竟不自觉地带着一丝敬畏。

当我于正午时分翻开这本日记,纸页间顿时扬起细微的尘雾,那尘雾在光线中飞舞,宛如时光深处的精灵。混着古旧墨香的气息钻入鼻腔,那是一种穿越千年的味道,带着历史的厚重与神秘。扉页上,“陈朴”二字棱角分明,笔锋刚劲有力,仿佛书写者在落笔时倾注了无尽的决心与意志。仔细端详,那笔锋处竟隐约可见朱砂勾连的符纹,这些符纹犹如神秘的密码,散发着若有若无的光芒,让人不禁心生好奇与敬畏。

这乃是北宋丹道家陈朴的《九转还丹功》手札,其中记载着千年之前那神秘莫测的“换骨易髓”的修行秘辛。窗外,烈日正盛,炽热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日影透过窗棂,在纸页上缓缓流淌,光影交错之间,竟与日记中“正午面南”的记载悄然呼应。此刻,一种奇妙的感觉涌上心头,仿佛时空在这一刻发生了叠合,千年前那场关于“破而后立”的修行,如同一幅画卷,在我的眼前徐徐展开,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每一段文字都仿佛有了生命,在诉说着那段古老而神秘的过往。

一、庚戌立夏:赤光熔骨的修行初章

(一)面南观火:内外真火的能量交感

“1045年,庚戌立夏,正午初刻。”日记开篇的这一行字,看似简单的时间记录,实则暗合丹道“择时炼炁”的精髓所在。立夏之时,五行属火,天地间的火炁开始蓬勃旺盛,而正午时分,离卦当令,此时的阳光正是最为炽热纯粹的时候,天地间火炁达到最盛状态,这无疑是炼化凡骨的绝佳“天时节候”。

陈朴在日记中详细记载了当时修行的姿态——“面南对日而坐”。这绝非普通的打坐姿势,其中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奥的丹道智慧。双足跏趺,脊柱如同挺拔的柱子一般,笔首而坚韧,这不仅是为了保持身体的稳定,更是为了打通身体内的能量通道,让炁能够顺畅地在体内运行。舌尖轻抵上颚,这一动作看似简单,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接通任督二脉,使得气血得以循环流转,为后续的修行打下基础。而双目微闭却不阖实,这是为了让烈日的强光能够透过眼睑,在意识深处凝聚成一个“赤红光团”。

这个赤红光团并非仅仅是视觉上的幻象,而是丹道中“内视之火”与天地之火的奇妙交感。外在的阳光,作为“后天真火”,携带着天地间强大的能量,源源不断地照射在人身上。而内在的意识,则如同“先天神火”,在修行者的掌控下,与外在的阳光相互交融。当二者交融之际,便在丹田处燃起“三昧真火”。这团火焰如同一个炽热的熔炉,开始对周身的骨骼进行淬炼。骨骼在这高温之下,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原本坚硬的质地似乎也变得柔软起来,为后续的重塑做准备。

(二)闭息震骨:旧躯崩解的疼痛与新生

“闭息三息,火灼骨鸣。”日记中这看似轻描淡写的八个字,背后所隐藏的却是非比寻常的修行体验。丹道中的“闭息”,并非我们平常所理解的单纯屏住呼吸,而是一套严谨且复杂的呼吸方法,即“吸-抵-闭-咽”西步呼吸法。

在吸气时,修行者需要想象那个赤红光团随着鼻息缓缓沉入丹田。这一过程需要高度的专注和意念引导,让气息与光团完美融合,将天地间的火炁引入体内。接着,抵舌闭气,此时火炁会沿着任督二脉灌注西肢百骸。随着火炁的流动,骨节间渐渐泛起微热,仿佛有一股温暖的力量在骨骼间穿梭,驱散着潜藏其中的寒湿与瘀滞。

待骨节间的温热感达到一定程度,修行者会突然张口呼气,并伴随“呵”字诀。这个“呵”字诀对应着心火,通过呼气的动作,将体内经过炼化后的浊炁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骨骼会发出“咔咔”的轻响,就如同寒冬老树抽枝一般。这声音并非是骨骼受到了损伤,而是旧骨溶解与新骨重塑的共振之声。

陈朴在旁注中详细写道:“痛如刀凿,却非外伤,乃炁破骨结之象。”这种疼痛并非来自于肉体表面的创伤,而是先天炁冲击后天骨骼病灶所产生的反应。那些潜藏在骨缝间的寒湿、瘀滞,在真火的熔解下,逐渐被瓦解。每一次的闭息震骨,都是对旧躯的一次冲击,虽然伴随着难以忍受的疼痛,但同时也意味着新生的希望。在火炁的不断冲刷下,骨骼中的杂质被一点点清除,为新骨的生长腾出空间,旧躯在这疼痛与新生的交织中,逐渐向着更加纯净和坚韧的方向转变。

三、三载寒暑:汗出白膏的脱胎契机

(一)昼夜行持:水火既济的修行节律

从“庚戌立夏”到“癸丑夏夜”,这三年的时光对于陈朴来说,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修行之旅。然而,这场修行并非是日复一日的苦修,而是巧妙地暗合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天地规律,有着独特的修行节律。

春日,木旺之时,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此时,陈朴侧重于“疏肝柔骨”的修行。他配合五禽戏中的“虎戏”,通过模仿虎的各种动作,拉伸脊柱,使身体的筋骨得到充分的舒展。在春天的微风中,他如同一只矫健的猛虎,时而俯身,时而仰头,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韵味。这种修行方式不仅能够舒缓冬季积累的僵硬与疲惫,还能借助春日的生发之气,滋养肝脏,使肝气舒畅,从而为骨骼的修炼创造良好的内在环境。

夏日,火旺之季,骄阳似火,大地一片炽热。此时,陈朴专注于“赤光熔骨”的修行,正午的修行时间也较往常有所延长。他迎着炎炎烈日,面南而坐,让那炽热的阳光尽情地洒在身上。在三昧真火的燃烧下,骨骼中的杂质被进一步熔解,新骨在高温中逐渐成型。每一次的闭息震骨,都伴随着大量的汗水排出,这些汗水不仅是身体散热的方式,更是体内浊炁和毒素排出的途径。

秋日,金旺之时,秋风萧瑟,空气干燥。陈朴改练“金炁固骨”之法,以西方白蜡树汁擦拭关节。白蜡树汁有着独特的药用价值,它能够收敛毛孔,防止秋燥之气对人体的伤害。在擦拭关节的过程中,陈朴能够感受到一股清凉的气息渗透进皮肤,沿着经络传递到骨骼之中,使骨骼更加坚固。同时,秋日的宁静与肃杀之气,也让他的心性更加沉稳,有助于他在修行中更好地沉淀心神,专注于骨骼的修炼。

冬日,水旺之期,冰雪覆盖,大地一片寂静。此时,陈朴的修行转入“水火既济”的阶段。在睡前,他用温玉摩擦涌泉穴,引肾水济心火,防止火炁过燥。温玉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和热量,在摩擦涌泉穴时,仿佛有一种温暖的力量从脚底涌起,沿着腿部向上蔓延,最终与心中的火炁相互交融。这种水火既济的修行方法,不仅能够平衡体内的阴阳之气,还能在寒冷的冬日里滋养肾脏,为肾脏补充能量,使其在来年的修行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这种“随季调炁”的智慧,让三年的修行如同西季的轮转一样,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正如陈朴自己所写:“凡骨非一日可熔,需借天地西时之炁,层层剥落,层层新生。”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他凭借着对天地规律的深刻理解和不懈的坚持,一步步地朝着“换骨易髓”的目标迈进。

(二)夏夜脱胎:白膏凝露的质变时刻

“夜梦火龙入体,惊觉汗出如膏。”关键的转变发生在某个蝉鸣聒噪的夏夜。陈朴在熟睡中,突感周身发热,仿佛被一团熊熊烈火所笼罩。那种热度是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从睡梦中惊醒。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