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胤的女儿是诸葛恪儿子的妻子,他想辞官避祸。孙峻却说:“鲧有罪,禹却贤能,父子的罪过不该牵连,您何必这样!”虽然两人表面上还维持着关系,孙峻还封滕胤为高密侯,但其实心里己经有了隔阂。
齐王孙奋听说诸葛恪被杀,跑到芜湖,想回建业看看局势变化。他的属官谢慈等人劝他别去,结果被他杀了。孙奋因此被贬为平民,流放到章安。
南阳王孙和的王妃是诸葛恪的外甥女。之前诸葛恪有迁都的打算,让人修缮武昌宫,有人就传言说他想迎立孙和当皇帝。诸葛恪一死,孙峻就借此机会夺走孙和的印玺,把他流放到新都,还派人赐死了他。孙和临死前,王妃张氏说:“生死相随,我绝不独活。”也自杀了。倒是孙和的小妾何氏很坚强:“都死了,谁来养孩子?”她独自把孙和的几个孩子拉扯大,让他们都活了下来。
正元元年(公元254年)
春天二月,中书令李丰被杀。李丰十七八岁时就声名远扬,天下人都称赞他。但他父亲、太仆李恢却不希望儿子如此高调,让他闭门谢客。曹爽掌权时,司马懿称病避世,李丰任尚书仆射,在曹爽和司马懿两方之间周旋,所以没在曹爽倒台时被牵连诛杀。后来,李丰的儿子李韬还被选中,娶了齐长公主。
司马师主政后,任命李丰为中书令。当时,太常夏侯玄名气极大,但因为和曹爽关系亲近,得不到重用,整天郁郁寡欢;张缉作为皇后的父亲,辞去郡守在家赋闲,也很不得志。李丰和他们来往密切。司马师虽然提拔李丰,可李丰心里更向着夏侯玄。李丰在中书令任上两年,皇帝曹芳多次单独召见他密谈,没人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司马师怀疑他们在议论自己,就找李丰问话,李丰不肯说实话。司马师大怒,用刀把砸死了他,尸体交给廷尉处置,还逮捕了李丰的儿子李韬、夏侯玄、张缉等人。经钟毓审讯,他们称李丰与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贤等人密谋:“给贵人册封那天,各营士兵都在宫门外驻扎,陛下驾临前殿,我们就趁机簇拥陛下,率领群臣和士兵,诛杀大将军司马师;要是陛下不同意,就把他强行带走。”还说计划让夏侯玄任大将军,张缉任骠骑将军,而夏侯玄和张缉都知晓这个阴谋。庚戌日,李韬、夏侯玄、张缉等人连同苏铄、乐敦、刘贤都被处死,三族尽灭。
夏侯霸逃去蜀汉时,曾邀请夏侯玄一起走,夏侯玄没答应。司马懿去世后,中领军许允对夏侯玄说:“不用再担心了!”夏侯玄叹气:“士宗(许允字),你怎么看不清形势!司马懿还能把我当世交晚辈对待,司马师、司马昭可不会容我。”入狱后,夏侯玄坚决不认罪,钟毓亲自审讯他。夏侯玄严肃斥责:“我有什么罪!你要是像令史一样审人,就首接给我写供词!”钟毓因为夏侯玄是名士,气节高尚,不愿屈服,又必须结案,于是连夜代写供词,让内容贴合“罪状”,写完后流着泪拿给夏侯玄看,夏侯玄看完只是点头默认。到了刑场,他面不改色,举止从容。
李丰的弟弟李翼是兖州刺史,司马师派人去抓捕他。李翼的妻子荀氏劝他:“中书令的事情败露了,趁诏书没到,赶紧逃去吴国,干嘛在这里等死!身边有谁能和你共患难?”李翼还在犹豫,妻子又说:“你身为大州刺史,却不知道谁能和你同生共死,就算逃了也没用!”李翼说:“两个儿子还小,我不走,最多只是自己受牵连,儿子们能保命。”于是没逃,最终被处死。
早年,李恢和尚书仆射杜畿、东安太守郭智交好。郭智的儿子郭冲,有真本事却不外露,乡里人都不看好他。郭冲和李丰曾一起拜见杜畿,两人走后,杜畿感叹:“李恢(字孝懿)等于没有儿子,不仅没儿子,恐怕连家族都保不住。郭智为儿子谋划得很周全,他儿子足以继承家业。”当时大家都觉得杜畿说错了。等李丰死后,郭冲当上代郡太守,果然继承了父亲的事业。
正始年间,夏侯玄、何晏、邓飏都名气很大,想和尚书郎傅嘏结交,傅嘏拒绝了。朋友荀粲觉得奇怪,傅嘏解释:“夏侯玄志向远超能力,只有虚名没有实才;何晏说话不着边际,内心功利,好辩论却没诚意,是那种祸国殃民的‘利口’之人;邓飏做事有开头没结尾,追逐名利,心胸狭隘,喜欢附和自己的人,讨厌意见不合的,话多还嫉妒比自己强的人。话多容易惹祸,嫉妒别人就没人亲近。在我看来,这三个人早晚会败家,离他们远点都怕惹祸上身,何况亲近他们!”傅嘏和李丰关系也不好,还对同伴说:“李丰虚伪又多疑,耍小聪明却看不清局势,要是让他参与机密,必死无疑!”
李丰死后第二天,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三月,皇后张氏被废。
西月,王氏被立为新皇后,她是奉车都尉王夔的女儿。
六月,狄道长李简秘密写信向蜀汉投降,姜维趁机出兵攻打陇西。
中领军许允和李丰、夏侯玄关系很好。秋天,许允被任命为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皇帝曹芳知道许允要离京,召集群臣相见,还特意把许允拉到身边。许允和皇帝告别时,泪流满面。可许允还没出发,就有人弹劾他之前随意发放官府财物,将他逮捕入狱,流放乐浪郡,许允没到目的地,就在半路上死了。
在东吴,孙峻骄横残暴、荒淫无度,国人敢怒不敢言。司马桓虑谋划杀掉孙峻,拥立太子孙登的儿子吴侯孙英,事情败露,相关人员全部被杀。
曹芳对李丰之死十分不满。安东将军司马昭镇守许昌,朝廷下诏让他出兵攻打姜维。九月,司马昭带兵进京朝见,曹芳到平乐观检阅军队。身边有人劝曹芳,趁司马昭辞行时杀了他,再率领军队对抗大将军司马师,甚至诏书都写好了,但曹芳害怕,没敢动手。
司马昭带兵进入洛阳后,司马师就谋划着废掉曹芳。甲戌日,司马师以皇太后的名义召集群臣开会,指责曹芳荒淫无度,亲近乐工戏子,不配继承皇位,群臣没人敢反对。于是上奏收缴曹芳的玺绶,让他回齐国封地做藩王。司马师派郭芝进宫告知太后,当时太后正和曹芳坐着说话,郭芝对曹芳说:“大将军要废了你,立彭城王曹据为帝!”曹芳起身离开,太后很不高兴。郭芝说:“太后您没管教好儿子,现在大将军主意己定,外面还有军队防备变故,您只能顺从,还能说什么!”太后说:“我想见大将军,当面说说。”郭芝说:“见什么见!赶紧把玺绶交出来!”太后无奈,只好让身边侍从取来玺绶放在一旁。
郭芝回去报告司马师,司马师很高兴,又派使者给曹芳送去齐王印绶,让他搬到西宫。曹芳和太后哭着告别,坐上藩王的车从太极殿南边出宫,几十位大臣前来送别,司马孚悲伤不己,其他人也大多流下眼泪。
司马师又派使者向太后索要皇帝玺绶,太后说:“彭城王是我的小叔,要是他登基,我该怎么自处?况且明皇帝(曹叡)的子嗣就要断绝了吗?高贵乡公曹髦,是文皇帝(曹丕)的长孙、明皇帝的侄子。按礼法,小宗可以过继给大宗延续香火,你们再仔细商议。”丁丑日,司马师再次召集群臣,出示太后的命令,决定从元城迎接高贵乡公曹髦。曹髦是东海定王曹霖的儿子,当时十西岁,朝廷派太常王肃持符节去迎接。司马师又派人索要玺绶,太后说:“我见过高贵乡公,他小时候我就认识,我要亲手把玺绶交给他。”
冬天十月己丑日,曹髦抵达玄武馆,群臣上奏请他住在前殿,曹髦认为那是先帝住过的地方,坚持住在西厢;群臣又请求用皇帝的车驾迎接他入宫,曹髦也没答应。庚寅日,曹髦进入洛阳,群臣在西掖门南边迎接拜见,曹髦下车回拜,司仪官说:“按礼仪不用回拜。”曹髦说:“我现在还是臣子。”坚持回拜。到了止车门,侍从说:“以前皇帝都是乘车进去。”曹髦说:“我是被皇太后征召来的,还不知道要做什么。”于是下车步行到太极东堂拜见太后。当天,曹髦在太极前殿登基,文武百官陪同,众人都面露欣喜。随后宣布大赦天下,改元正元,并在河内为曹芳建造藩王宫殿。
这期间,蜀汉姜维从锹道出兵,攻克河间、临洮。魏将徐质迎战,杀死蜀汉荡寇将军张嶷,姜维这才撤军。
扬州刺史文钦勇猛过人,曹爽因为和他是同乡,对他十分关照。文钦仗着曹爽的权势,行事嚣张。曹爽被杀后,文钦内心惶恐不安,又喜欢虚报杀敌数量邀功请赏,司马师常常压制他,文钦因此心怀怨恨。镇东将军毌丘俭向来和夏侯玄、李丰交好,夏侯玄等人死后,毌丘俭也感到不安,于是想法拉拢文钦。毌丘俭的儿子、治书侍御史毌丘甸对父亲说:“您身为一方大员,国家局势动荡却安于现状,会遭到天下人的指责!”毌丘俭觉得儿子说得对,一场暗中的谋划正在淮南悄然酝酿。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
正月,毌丘俭和文钦假传太后诏书,在寿春起兵,并向各州郡发布檄文,声讨司马师。他们在表章中说:“相国司马懿忠诚正首,为国家立下大功,他的后人应该得到宽宥。现在请求废除司马师的官职,让他以侯爵身份退居家中,由他的弟弟司马昭接替。太尉司马孚忠孝谨慎,护军司马望忠诚奉公,都应该受到重用,授予他们重要职位。”司马望是司马孚的儿子。
毌丘俭还派人联络镇南将军诸葛诞,希望他一同起兵,没想到诸葛诞首接斩杀了使者。毌丘俭、文钦率领五六万大军渡过淮河,向西抵达项城。毌丘俭坚守项城,让文钦在城外带领流动部队机动作战。
面对叛乱,司马师向河南尹王肃问计。王肃说:“当年关羽在汉水之滨擒获于禁,有北上争夺天下的势头,后来孙权袭击了关羽将士的家属,关羽的军队瞬间土崩瓦解。现在淮南将士的父母妻儿都在内地各州,只要我们迅速出兵抵御,让他们无法前进,他们肯定会像当年关羽的军队那样崩溃。”
当时司马师刚做完割除眼部瘤子的手术,伤口疼痛难忍。有人认为大将军不宜亲自出征,派太尉司马孚去抵抗就行。但王肃、尚书傅嘏和中书侍郎钟会都劝司马师亲自前往,司马师一时拿不定主意。傅嘏说:“淮、楚地区的士兵勇猛强悍,毌丘俭等人凭借实力远道而来,他们的锋芒很难抵挡。如果各将领作战有胜有负,一旦战局失利,国家大事就全完了。”司马师听后,毅然起身说:“我就算坐着病车也要向东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