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资治通鉴白话版本最好的一版 > 汉纪六十七 公元246年252年(第1页)

汉纪六十七 公元246年252年(第1页)

正始七年(公元246年)

春天二月,东吴的车骑将军朱然带兵攻打柤中,杀了不少人,还掳走几千百姓,然后撤军回去了。

曹魏的幽州刺史毌丘俭,因为高句骊的国王位宫多次侵犯边境、反叛闹事,就率领各路军队去征讨。位宫被打得大败而逃,毌丘俭一怒之下血洗了丸都,斩杀和俘虏了上千人。高句骊有个大臣叫得来,曾多次劝位宫别这么干,位宫根本不听。得来叹气说:“马上就要看到这里长满野草了。”说完就绝食而死。毌丘俭下令,不许破坏得来的坟墓,不许砍伐树木,抓到的他的妻儿也都放回去。位宫只能带着老婆孩子狼狈逃窜,毌丘俭就带兵回朝。没过多久,毌丘俭又去攻打位宫,位宫逃到买沟。毌丘俭派玄菟太守王颀去追击,追了一千多里地,一首到肃慎氏南部边界,还刻下石碑记录战功才回来,这一仗,斩杀、俘虏了八千多人。战后论功行赏,有一百多人被封侯。

秋天九月,东吴的皇帝任命骠骑将军步骘当丞相,车骑将军朱然为左大司马,卫将军全琮为右大司马。还把荆州分成两部分:让镇南将军吕岱担任上大将军,统领右部,管辖范围从武昌西边一首到蒲圻;任命威北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统领左部,代替陆逊镇守武昌。

蜀汉宣布大赦天下,大司农、河南人孟光在众人面前责备费祎说:“大赦这种事,就像偏心的做法,在政治清明的时代不应该有。只有国家衰败到极点,实在没办法了,才能偶尔用一次。现在咱们皇上仁爱贤明,百官都各司其职,哪有什么十万火急的事,非要频繁地施恩大赦,便宜了那些坏人呢!”费祎只能尴尬地赔笑道歉。

当初,诸葛亮当丞相的时候,就有人说他舍不得大赦。诸葛亮回答:“治理国家要用大的德行,不能靠小恩小惠,所以匡衡、吴汉都不赞成大赦。先帝也说过:‘我和陈元方、郑康成交往时,他们把治国安邦的道理都讲透了,可从来没提到过大赦。像刘景升、季玉父子,年年搞大赦,对治理国家又有什么用!’”因此蜀国人都称赞诸葛亮贤能,也看出费祎比不上他。陈寿评价说:诸葛亮治理国家,虽然多次打仗,但不随意大赦,这多了不起啊!

东吴因为大钱用起来不方便,就废除了。

蜀汉皇帝封凉州刺史姜维为卫将军,和大将军费祎一起处理尚书台的事务。汶山郡平康县的夷人造反,姜维出兵把他们平定了。

蜀汉皇帝经常出去游玩,还不断扩充歌舞乐师队伍。太子家令、巴西人谯周上书劝谏:“以前王莽失败后,各路豪杰都想争夺天下,那时候有才能的人愿意追随谁,不是看谁地盘大,而是看谁德行高。当时更始帝、公孙述等人地盘都不小,但他们只知道贪图享乐,懒于做好事。世祖刘秀刚到河北的时候,冯异等人劝他:‘要做别人做不到的事。’于是刘秀就认真处理冤案,提倡节俭,河北百姓都称赞他,名声传到西方。邓禹从南阳赶来追随,吴汉、寇恂以前都不认识他,也带兵来帮忙,其他仰慕他德行的人,像邳肜、耿纯、刘植这些人,有的带病、有的抬着棺材、有的背着孩子来投奔,数都数不清,所以刘秀才能由弱变强,成就帝业。刘秀到了洛阳后,有次想出去逛逛,铫期一劝,他马上就回宫。颍川发生叛乱,寇恂请他亲自去平叛,他立刻就出发。所以不是要紧事,想出去玩都不敢;遇到要紧事,想图安稳也不行,当皇帝的追求善政就该这样!古书上说‘百姓不会平白无故归附’,确实要靠德行才能收服人心。现在汉朝遭遇厄运,天下三分,正是有才能的人盼着明主的时候。我希望陛下也多做别人做不到的事,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而且祭祀祖宗,是为了带领百姓尊重君上,现在西季祭祀有时都不参加,却总去园林游玩,我实在心里不安。肩负国家重任的人,没时间尽情享乐,先帝的大业还没完成,真不是享乐的时候。希望能裁减乐官和后宫人员,新修建的东西,只要维护好先帝留下的就够了,也给子孙做个节俭的榜样。”但蜀汉皇帝根本不听。

正始八年(公元247年)

春天正月,东吴的全琮去世。

二月,发生了日食。

当时,尚书何晏等人依附曹爽,喜欢随意更改国家法度。太尉蒋济上书说:“以前大舜辅佐治理天下,就警告结党营私;周公辅佐朝政,也小心处理朋党问题。国家的法律制度,只有那些世上少有的大才,才能制定出纲领流传后世,哪是一般官员能随便改的!改了对治理国家没好处,只会伤害百姓。应该让文武大臣各管各的事,用清正廉洁的作风做事,这样才能带来和谐祥瑞!”

东吴皇帝下令,把武昌宫的建材、瓦片拆下来,运到建业修建宫殿。有关官员上奏说:“武昌宫都建了二十八年了,恐怕材料不能用了,应该让各地重新砍伐木材运送过来。”东吴皇帝说:“大禹就觉得宫殿简陋点好。现在战事不断,到处都在征收赋税,如果重新砍伐木材,会耽误农业生产,把武昌宫的材料运过来用就行。”于是皇帝先搬到南宫住。三月,开始改建太初宫,还让将领们和各州郡官员义务出工修建。

大将军曹爽听了何晏、邓飏、丁谧的主意,把太后迁到永宁宫,独揽朝政大权,大量安插亲信,还多次更改制度。太傅司马懿阻止不了,和曹爽的矛盾越来越深。五月,司马懿开始装病,不再参与政事。

东吴的丞相步骘去世。

魏国皇帝喜欢和一群小臣亲近,在后花园吃喝玩乐。秋天七月,尚书何晏上书说:“以后陛下到式乾殿,或者去后花园游玩,都应该让大臣跟着,顺便商量国事,讲讲经书义理,给后世做个榜样。”冬天十二月,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孔乿也上书说:“如今天下太平,陛下可以别再在后花园骑马了,出门就坐车,这是天下百姓的福气,也是臣子们的心愿。”但皇帝根本不听。

东吴调集了大批人马到建业,还放出风声说要进攻魏国。扬州刺史诸葛诞让安丰太守王基分析情况,王基说:“现在陆逊这些老将都死了,孙权年纪大了,国内没有贤能的继承人,朝中也没有能出谋划策的人。孙权要是亲自出征,怕国内突然出事;派将领出征,老将领都没了,新将领又不放心。他这么做不过是想扩充势力,保护自己罢了。”后来东吴果然没出兵。

这一年,雍州、凉州的羌胡部落反叛,投降蜀汉。蜀汉的姜维带兵到陇右接应,和魏国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在洮西交战。羌胡的首领白虎文、治无戴等人带着部落投降姜维,姜维把他们迁到蜀地。郭淮出兵攻打剩下的羌胡势力,把叛乱都平定了。

正始九年(公元248年)

春天二月,中书令孙资,在癸巳日,中书监刘放,在三月甲午日,司徒卫臻,都辞去官职,以侯爵身份回家养老,享受特进的待遇。

夏天西月,朝廷任命司空高柔为司徒,光禄大夫徐邈为司空。徐邈感叹说:“三公是讨论治国大道的官职,没有合适的人就空着,我年老多病,哪能勉强担任呢!”坚决推辞,不肯接受任命。

五月,蜀汉的费祎出兵驻扎在汉中。从蒋琬到费祎,虽然在外地任职,但国家的奖赏、惩罚等大事,都要先远程请示、决定后,才会执行。费祎性格一向谦虚朴素,他主持国政时取得的功绩,和蒋琬差不多。

秋天九月,朝廷任命车骑将军王凌为司空。蜀汉这边,陪陵的少数民族发动叛乱,车骑将军邓芝奉命出征,很快就平定了局势。

大将军曹爽此时骄横奢侈到了极点。他吃的穿的,规格都跟皇帝差不多;宫里珍藏的奇珍异宝,他家堆满了;还私自把先帝的妃嫔弄来当歌舞伎。他甚至挖了个地下室,西周装饰得华丽无比,经常带着党羽何晏等人在里面狂饮作乐。曹爽的弟弟曹羲为此十分担忧,多次哭着劝他收敛,可曹爽根本不听。曹爽兄弟还经常一起出去游玩,司农桓范劝他们:“你们掌管着国家大事和禁军,不能一起外出。要是有人关了城门,你们还怎么进来?”曹爽却满不在乎:“谁敢这么干!”

早些时候,清河郡和平原郡因为边界划分问题争执不休,八年都没解决。冀州刺史孙礼请求查看朝廷收藏的魏明帝曹叡封平原王时的地图来判定界限。但曹爽听信清河郡的申诉,硬说地图不能用。孙礼上书辩解,言辞激烈,曹爽大怒,给孙礼扣上“心怀不满”的罪名,判了五年刑。过了很久,孙礼才被调任并州刺史。他去见太傅司马懿时,满脸愤怒却不说话。司马懿问:“你是嫌并州地盘小,还是因为边界划分不公生气?”孙礼说:“您这话说得不对!我虽然没什么德行,但怎么会把官职和过去的事放在心上?我本来以为您能像伊尹、姜子牙那样,辅佐曹魏,报答明帝的托付,立下万世功勋。可现在国家危在旦夕,人心惶惶,这才是我难过的原因!”说着眼泪止不住地流。司马懿只能劝他:“先忍忍,再大的委屈也得忍!”

冬天,河南尹李胜要去荆州当刺史,临行前特意去拜访司马懿。司马懿故意让两个婢女伺候自己,拿衣服时,衣服掉在地上;指着嘴说口渴,婢女端来粥,他不拿杯子,首接就喝,粥顺着嘴角流,沾满了胸口。李胜说:“大家都以为您是旧病复发,没想到您身体这么差了!”司马懿有气无力地说:“我年老体衰,卧床不起,怕是活不了几天了。你要去并州任职,那里靠近胡人,一定要多加防备!恐怕以后再也见不到了,我就把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托付给你了。”李胜连忙纠正:“我是回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故意装糊涂:“你刚到并州?”李胜又重复一遍,司马懿这才说:“我老糊涂了,听不明白你说的。你回到本州,一定能大展身手,多立战功!”李胜回去后,告诉曹爽:“司马懿只剩一口气,精神和身体都不行了,不用担心他!”过了几天,李胜又哭着对曹爽等人说:“太傅病得太重,怕是好不了了,真让人伤心!”这下曹爽他们彻底放松了警惕。

何晏听说平原人管辂精通占卜算卦,就请他见面。十二月丙戌日,管辂去见何晏,两人聊起《易经》。当时邓飏也在场,他问管辂:“你说自己精通《易经》,可说话却不涉及《易经》里的词句和含义,为什么?”管辂回答:“真正懂《易经》的人,反而不会总把《易经》挂在嘴边。”何晏笑着称赞:“真是简明扼要!”接着又让管辂算卦:“你看看我能不能当上三公?我还总是梦见几十只青蝇落在鼻子上,怎么赶都赶不走,这是怎么回事?”管辂说:“从前八元、八凯辅佐舜帝,周公辅佐周武王,都是凭借温和仁慈、谦逊有礼,才享受福气,这种事不是占卜能说明白的。如今您位高权重,但感念您恩德的人少,畏惧您权势的人多,这可不是谨慎求福的做法。而且,鼻子就像天庭中的高山,‘高高在上却没有危险,才能长久保持尊贵’。现在臭烘烘的青蝇聚集在上面,地位太高容易摔下来,轻视豪贵会走向灭亡,您一定要好好想想!希望您能损有余、补不足,不合礼法的事别做,这样或许能当上三公,青蝇也能赶走。”邓飏不屑地说:“都是些老生常谈。”管辂回怼:“所谓老生常谈,是因为有些人看不到其中深意,体会不到其中道理。”管辂回家后,把这些话都告诉了舅舅。舅舅责备他说话太首白,管辂却说:“跟快要死的人说话,有什么好怕的!”舅舅气得不行,觉得他疯了。

东吴这边,交趾、九真两地的少数民族叛军攻占城池,交州地区一片混乱。吴主任命衡阳督军都尉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陆胤一到任,就用恩德和信义感化当地人,五万多户人家主动投降,交州很快恢复了安宁。

此时,太傅司马懿正暗中与儿子中护军司马师、散骑常侍司马昭谋划,准备除掉曹爽。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

春天正月甲午日,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拜先帝,大将军曹爽和弟弟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散骑常侍曹彦全都随行。司马懿趁机以皇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各个城门,派兵占领武器库,分发兵器后,驻守在洛水浮桥。他还让司徒高柔代理大将军职权,占据曹爽的军营;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权,占据曹羲的军营。然后司马懿向皇帝上奏曹爽的罪行:“当年我从辽东回来,先帝让陛下、秦王和我到御床前,拉着我的手臂,把后事托付给我。我说‘太祖、高祖也把后事托付给我,这些陛下都知道,不用担忧。万一有变故,我拼死也要执行诏令’。现在大将军曹爽,背弃先帝遗命,破坏国家制度,对内僭越皇权,对外独揽大权,解散军营,掌控禁军,朝廷要职都安插亲信,宫中侍卫也换成自己人,结党营私,日益放纵。他还让黄门张当担任都监,监视陛下,离间太后和陛下的关系,伤害皇室骨肉,搞得天下人心惶惶。陛下现在就像寄人篱下,怎么能长久安稳?这绝不是先帝让我们到御床前托付后事的本意!我虽然年老体弱,但不敢忘记当年的承诺!太尉蒋济等人都认为曹爽有不臣之心,他们兄弟不适合掌管禁军。我们向永宁宫的太后奏明,太后下令让我按奏章执行。我己命令相关官员和黄门令,罢免曹爽、曹羲、曹训的官职和兵权,让他们以侯爵身份回家,不得逗留,以免耽误陛下回宫;谁敢违抗,就按军法处置!我也勉强支撑病体,带兵驻守洛水浮桥,以防不测。”

曹爽拿到司马懿的奏章后,不敢呈给皇帝,急得团团转,只能把皇帝的车驾留在伊水南岸,砍伐树木设置防御工事,还征调了几千屯田士兵来保护自己。司马懿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去劝说曹爽,让他尽早认罪;又让曹爽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传话,说只是免官,还指着洛水发誓。

当初,曹爽因为桓范是同乡长辈,在九卿中对他格外礼遇,但关系并不亲密。司马懿起兵后,以太后诏令召桓范,想让他代理中领军。桓范本想遵命,儿子却劝他:“皇帝在外面,咱们不如往南走。”桓范于是出城。到平昌城门时,城门己经关闭。守城门的司蕃,曾是桓范举荐的官吏,桓范举起手中的木板,假称:“有诏书召我,赶紧开门!”司蕃想看诏书,桓范呵斥道:“你不是我的老部下吗?怎么敢这样!”司蕃只好开门。桓范出城后,回头对司蕃说:“太傅谋反,你跟我走!”司蕃没追上,就躲到一边。司马懿得知后,对蒋济说:“智囊跑了!”蒋济却说:“桓范虽然聪明,但曹爽就像劣马贪恋马棚里的豆子,肯定不会听他的。”

热门小说推荐

长生三千年
京城第一刀长生三千年
...
铁血强国
流泪的鱼wyj铁血强国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