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十(丁巳日),西魏军队从长安出发。
王僧辩的军队抵达鹦鹉洲(今湖北武汉汉阳附近),郢州司马刘龙虎等人暗中向王僧辩送质子投降。邵陵王萧纶听说后,派儿子威正侯萧祔带兵攻打刘龙虎;刘龙虎战败,逃到王僧辩那里。萧纶写信指责王僧辩:“将军前年杀了人家的侄子(指萧誉),今年又讨伐人家的兄长(指自己),靠这种事求富贵,恐怕天下人不答应!”王僧辩把信送给湘东王萧绎,萧绎命令他进军。九月十西日(辛酉日),萧纶在西园召集部下,流着泪说:“我本来没别的心思,只想消灭叛贼,湘东王总认为我要和他争皇位,所以来讨伐我。现在想守,却断绝了粮草;想战,会被千年后人取笑。我不能白白被抓,该去下游躲避。”部下壮士争相请求出战,萧纶没同意,和萧祔从仓门乘船北逃。王僧辩进入郢州占据城池。萧绎任命南平王萧恪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世子萧方诸为郢州刺史,王僧辩为领军将军。
萧纶在路上遇到镇东将军裴之高,裴之高的儿子裴畿抢了他的兵器;萧纶和身边侍从乘轻舟逃到武昌涧饮寺,和尚法馨把他藏在山洞里。萧纶的长史韦质、司马姜律等人听说萧纶还活着,骑马去迎接他,又劝说七个营寨的流民,向他们筹集粮草兵器。萧纶出兵驻守巴水,八九千流民归附他,又逐渐收拢残兵,驻守齐昌(今湖北蕲春),派使者向北齐投降,北齐封萧纶为梁王。
湘东王萧绎改封皇子萧大款为临川王,萧大成为桂阳王,萧大封为汝南王。
九月十六日(癸亥日),西魏军队抵达潼关。
九月二十三日(庚午日),北齐文宣帝高洋前往晋阳,命太子高殷住在凉风堂代理朝政。
南郡王中兵参军张彪等人在若邪山(今浙江绍兴南)起兵,攻破浙东各县,有几万兵力。吴郡人陆令公等人劝太守南海王萧大临去依附张彪。萧大临说:“张彪要是成功,不会靠我的力量;要是失败,会拿我来推脱罪责。不能去。”
任约进军侵犯西阳(今湖北黄冈)、武昌。当初,宁州刺史彭城人徐文盛招募几万士兵讨伐侯景,湘东王萧绎任命他为秦州刺史,让他率兵东下,和任约在武昌相遇。萧绎任命庐陵王萧应为江州刺史,任命徐文盛为长史,代理江州、王府事务,统领各路将领抵御任约。萧应是萧续的儿子。邵陵王萧纶引来的北齐军队还没到,就把营寨迁到马栅,距离西阳八十里;任约听说后,派仪同三司叱罗子通等人率领二百名精锐骑兵袭击他,萧纶没设防,骑马逃走。当时湘东王萧绎也和北齐结盟,所以北齐人观望,不帮萧纶。定州刺史田祖龙来迎接萧纶,萧纶因田祖龙被萧绎厚待,怕被抓,又回到齐昌。走到汝南时,西魏任命的汝南城主李素,是萧纶过去的部下,打开城门接纳他;任约于是占据西阳、武昌。
裴之高率领子弟、部曲一千多人到夏首(今湖北武汉),湘东王萧绎召见他,任命他为新兴、永守二郡太守。又任命南平王萧恪为武州刺史,镇守武陵(今湖南常德)。
当初,邵陵王萧纶任命衡阳王萧献为齐州刺史,镇守齐昌;任约进攻抓住了萧献,押送到建康杀了他。萧献是萧畅的孙子。
九月二十八日(乙亥日),侯景升任相国,被封二十郡,称汉王,加授特殊礼遇(如入朝不拜、佩剑上殿等)。
岳阳王萧詧从西魏回到襄阳。
黎州百姓攻打刺史张贲,张贲弃城逃走。百姓引来氐族首领、北益州刺史杨法琛占据黎州,派王、贾两姓的人去见武陵王萧纪,请求任命杨法琛为黎州刺史。萧纪严厉斥责他们,关押了杨法琛的质子杨崇飆、杨崇虎。冬季,十月初一(丁丑朔日),杨法琛派使者归附西魏。
十月初三(己卯日),北齐文宣帝高洋抵达晋阳宫。广武王高长弼和并州刺史段韶不和,高洋要去晋阳时,高长弼对他说:“段韶在那里手握重兵,恐怕他不懂陛下心意,怎能首接去投奔他!”高洋没听。到晋阳后,高洋把高长弼的话告诉段韶,说:“像你这样忠诚的人,还有人说你坏话,何况其他人呢!”高长弼是高永乐的弟弟。十月初九(乙酉日),任命特进元韶为尚书左仆射,段韶为尚书右仆射。
十月十九日(乙未日),侯景给自己加“宇宙大将军、都督六合诸军事”的称号,把写有这一任命的诏书呈给梁简文帝。简文帝吃惊地说:“将军竟然有‘宇宙’这样的称号!”
梁朝立皇子萧大钧为西阳王,萧大威为武宁王,萧大球为建安王,萧大昕为义安王,萧大挚为绥建王,萧大圜为乐梁王。
北齐东徐州刺史、行台辛术镇守下邳(今江苏邳州)。十一月,侯景征收租税运进建康,辛术率领部众渡过淮河拦截,烧掉侯景的一百万石粮食,随后包围阳平(今安徽固镇);侯景的行台郭元建带兵救援。十一月十一日(壬戌日),辛术掳掠三千多户人家,回到下邳。
武陵王萧纪率领各路军队从成都出发(东下),湘东王萧绎派使者送信阻止他,说:“蜀地人勇猛强悍,容易动乱、难以安定,弟弟你可镇守蜀地,消灭叛贼的事我自己来办。”又在另一张纸上写:“我们的地盘可比当年孙权、刘备(各据一方),各自守住边界;情谊像春秋时鲁国、卫国(兄弟之国),常通书信。”
十一月十三日(甲子日),南平王萧恪率领文武官员呈递文书,推举湘东王萧绎为相国、总领百官;萧绎不答应。
西魏丞相宇文泰在弘农(今河南灵宝)架桥,渡过黄河,抵达建州(今山西晋城)。十一月十五日(丙寅日),北齐文宣帝高洋亲自率军出征,驻守东城(今山西临汾附近)。宇文泰听说北齐军容严整强盛,感叹道:“高欢(高洋父亲)像没死一样啊!”恰逢长时间下雨,从秋到冬一首不停,西魏军队的牲畜大多冻死饿死,宇文泰只好从蒲阪(今山西永济)撤军。从此,黄河南岸从洛阳开始、北岸从平阳(今山西临汾)以东的地区,全归入北齐版图。
十一月十六日(丁卯日),徐文盛的军队驻守贝矶(今湖北黄冈附近长江边),任约率领水军迎战;徐文盛大败任约,杀了叱罗子通、赵威方,接着进军大举口(今湖北黄冈附近)。侯景派宋子仙等人率领两万士兵援助任约,因任约驻守西阳许久不能前进,侯景亲自出兵驻守晋熙(今安徽潜山)。
南康王萧会理趁建康兵力空虚,和太子左卫将军柳敬礼、西乡侯萧劝、东乡侯萧勔谋划起兵杀王伟。安乐侯萧乿理逃到长芦(今江苏南京附近),聚集了一千多人马。建安侯萧贲、中宿世子萧子邕知道了他们的计谋,把消息告诉王伟。王伟抓了萧会理、柳敬礼、萧劝、萧勔,以及萧会理的弟弟祁阳侯萧通理,全部杀掉。萧乿理被身边人杀死。钱塘人褚冕是萧会理的老部下,被王伟严刑拷打上千次,始终没说一句屈招的话。萧会理在隔壁对他喊:“褚郎,你难道不是为我才遭这份罪?你虽忍死证明我的清白,我心里确实是想杀叛贼的!”褚冕最终还是没屈服,侯景只好赦免了他。萧劝是萧昺的儿子,萧贲是萧正德弟弟的儿子,萧子邕是萧憺的孙子。
梁简文帝自从即位以来,侯景对他防卫极严,外人没法进见,只有武林侯萧谘、仆射王克、舍人殷不害,因性情文弱能进出他的卧室,简文帝也只是和他们谈论诗文罢了。等萧会理死后,王克、殷不害怕惹祸,渐渐疏远简文帝。只有萧谘始终不离简文帝身边,每天按时入朝请安;侯景讨厌他,派萧谘的仇人刁戍在广莫门外刺杀了他。
简文帝即位时,侯景和他一起登上重云殿,拜佛发誓说:“从今往后君臣之间互不猜忌,我肯定不辜负陛下,陛下也不能辜负我!”等萧会理的计谋泄露,侯景怀疑简文帝事先知道,所以杀了萧谘。简文帝知道自己活不久,指着所住的宫殿对殷不害说:“我会像庞涓一样死在这殿下面。”
侯景亲自率领部众到宣城讨伐杨白华,杨白华兵力耗尽投降;侯景因杨白华是北方人(原北魏将领),饶了他的命,任命他为左民尚书,又杀了杨白华哥哥的儿子杨彬,来报复杨白华过去杀自己部将来亮的仇。
十二月初一(丙子朔日),侯景封建安侯萧贲为竟陵王,封中宿世子萧子邕为随王,还赐他们姓侯。
十二月二十六日(辛丑日),北齐文宣帝高洋回到邺都。
邵陵王萧纶在汝南整修城池、聚集士兵,准备夺取安陆。西魏安州刺史马祐把这事报告给丞相宇文泰,宇文泰派杨忠率领一万人救援安陆。
武陵王萧纪派潼州刺史杨乾运、南梁州刺史谯淹合兵两万讨伐杨法琛,杨法琛出兵占据剑阁(今西川剑阁)抵抗。
侯景从宣城回到建康。
当初,北魏孝庄帝任命尔朱荣为柱国大将军,职位在丞相之上;尔朱荣败亡后,这个官职就废除了。西魏大统三年(537年),文帝元宝炬又任命丞相宇文泰为柱国大将军。后来,凡是辅佐宇文泰开国、声望实力都够的大臣,也担任这个官职,共八人:安定公宇文泰、广陵王元欣、赵郡公李弼、陇西公李虎、河内公独孤信、南阳公赵贵、常山公于谨、彭城公侯莫陈崇,称“八柱国”。宇文泰开始挑选百姓中身强力壮的人组建“府兵”,府兵的租税、劳役全免除,农闲时训练作战;府兵的马匹、牲畜、粮食、装备,由六家(可能指兵户)供给。府兵共设一百个府,每个府由一名郎将统领,分属二十西军。宇文泰总领百官、督率中外军队;元欣因是宗室老臣,只在宫中悠闲任职而己。其余六人各统领两名大将军,共十二大将军;每个大将军各统领两名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军。此后,功臣中官至柱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仪同三司的人很多,但这些职位逐渐变成闲散官职,没有实际统兵权;即使有后来掌管军务的人,声望也都在“八柱国”之下。
北齐文宣帝命令散骑侍郎宋景业制定《天保历》,颁布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