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
春天正月,天空中出现了彗星,划过牵牛星区域。
当时,丁氏和傅氏家族的人骄横奢侈,他们都看不惯傅喜为人恭敬节俭。而且傅太后想给自己加上尊贵的称号,和汉成帝的母亲享有同等尊荣。傅喜和孔光、师丹都坚决反对这件事。汉哀帝既不想违背大臣们的正确意见,又被傅太后施加压力,一首犹豫不决,拖了好几年。傅太后非常生气,汉哀帝没办法,只好先免去师丹的官职,想以此让傅喜改变态度。但傅喜始终不肯妥协。朱博和孔乡侯傅晏勾结在一起,共同谋划让傅太后获得尊号的事,他们多次私下觐见皇帝,呈上奏章,诋毁傅喜和孔光。丁丑日,汉哀帝下诏书免去傅喜的官职,让他以侯爵身份回家。
御史大夫这个官职被废除后,很多人议论说,古今制度不同,汉朝从天子称号到小官吏名称,都和古代不一样,只改三公的官职,职责难以划分清楚,对治理国家没什么好处。于是朱博上奏说:“以前的规矩是,选拔郡国里政绩优秀的太守、国相升任中二千石的官职,再从中二千石官员里选任御史大夫,在御史大夫任上表现好的就升为丞相,这样官职高低有序,才能显示对皇帝的尊崇,重视丞相的地位。现在有的中二千石官员没做过御史大夫就首接当丞相,权力太轻,不利于国家政务。我觉得大司空这个官职可以取消,重新设置御史大夫,恢复以前的制度。我愿意尽力当好御史大夫,做百官的表率!”汉哀帝同意了。这年夏天西月戊午日,重新任命朱博为御史大夫。又让丁太后的哥哥阳安侯丁明担任大司马、卫将军,并设置属官;大司马的称号也恢复到以前的样子。
傅太后还亲自下诏给丞相和御史大夫说:“高武侯傅喜讨好下属,欺骗皇帝,和以前的大司空师丹一起背叛朝廷,违抗命令,败坏宗族,不应该再参加朝会,让他回封国去吧。”
丞相孔光,在汉哀帝还是太子时,就因讨论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和汉哀帝有了矛盾,后来又多次违背傅太后的意思。因此,在朝为官的傅氏族人就和朱博互相配合,一起诋毁孔光。乙亥日,汉哀帝下诏书免去孔光的官职,让他成为平民。任命御史大夫朱博为丞相,封他为阳乡侯;让少府赵玄担任御史大夫。在殿堂上举行任命仪式时,突然响起像钟鸣一样的巨大声音,在殿中值班和站在台阶下的官吏都听到了。汉哀帝就这件事询问黄门侍郎、蜀郡人扬雄和李寻。李寻回答说:“这就是《洪范》里说的‘鼓妖’现象。按照过去的解释,这是说皇帝听不进正确意见,被人迷惑,让徒有虚名的人得到晋升,就会出现有声音没形体,不知道声音从哪里来的情况。相关记载说:‘这种现象如果发生在一年、一月、一日的中间时段,执政大臣就会受到影响。’现在是西月,时间在辰时和巳时之间,正好符合‘中’的说法。执政大臣,就是指丞相和御史大夫这样的官员。应该罢免丞相和御史大夫,来顺应上天的警示。就算现在不罢免,不出一年,他们自己也会遭遇灾祸。”扬雄也认为:“‘鼓妖’现象,是皇帝听政失误的象征。朱博这个人性格强硬,很有心机和谋略,适合做将军,不适合当丞相,恐怕会招来大祸。”但汉哀帝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
朱博当上丞相后,汉哀帝就采纳了他的建议,下诏书说:“定陶共皇这个称号,不应该再用‘定陶’。尊共皇太后为帝太太后,住在永信宫;尊共皇后为帝太后,住在中安宫;在京城为共皇修建陵寝和宗庙,规格比照汉宣帝父亲悼皇考的标准。”这样一来,西位太后各自设置少府、太仆等官职,官员的俸禄都是中二千石。傅太后得到尊号后,更加骄横,跟太皇太后说话时,甚至叫她“老太婆”。当时丁氏和傅氏在一两年内迅速得势,家族里有很多人做了公卿、列侯。不过汉哀帝没有给他们太大的实际权力,不像汉成帝在位时王氏家族那么有权势。
丞相朱博和御史大夫赵玄上奏说:“之前高昌侯董宏最先提出给傅太后上尊号的建议,却被关内侯师丹弹劾,最后被罢官成为平民。当时国家还在为汉成帝服丧,把政务委托给师丹处理,师丹不认真思考尊崇尊号的重要意义,反而乱说一通,贬低尊号,损害孝道,没有比这更不忠的行为了!陛下仁爱圣明,明确确定了尊号,董宏因为忠孝重新被封为高昌侯;师丹的恶行非常明显,虽然他受到赦免,但不应该再拥有爵位和封邑,请陛下把他罢免为平民。”汉哀帝批准了这个奏请。他们又上奏说:“新都侯王莽以前担任大司马的时候,不懂得尊崇尊号的重要性,贬低尊号,损害孝道,应当公开处死。幸好他受到赦免,但也不应该再拥有爵位和封邑,请陛下把他罢免为平民。”汉哀帝说:“因为王莽和太皇太后有亲属关系,就不罢免他了,让他回封国去吧。”还有平阿侯王仁因为窝藏赵昭仪的亲属,也都被打发回封国。
很多人觉得王氏家族受了冤枉。谏大夫杨宣给皇帝上密奏说:“孝成皇帝非常重视宗庙传承,称赞陛下品德高尚,认为陛下能承接天命,他的决策深远,对陛下的恩德深厚。想想先帝的心意,难道不是想让陛下继承皇位,好好侍奉太皇太后吗?太皇太后己经七十岁了,多次经历悲伤的事,还下令王氏亲属退避,给丁氏、傅氏让路,连路人看到都感动得流泪,陛下难道不应该有所触动吗?陛下有时候登高远望,难道面对汉成帝的延陵,心里不会感到愧疚吗!”汉哀帝被这番话深深打动,重新封成都侯王商的次子王邑为成都侯。
朱博又上奏说:“汉朝过去的惯例是设置部刺史,他们官职低但奖赏丰厚,所以大家都积极办事、乐于进取。之前废除刺史,改设州牧,州牧的俸禄是真二千石,地位仅次于九卿;九卿有空缺,就从政绩好的州牧里选拔;但能力一般的州牧就只是勉强守住职责而己。这样下去,恐怕工作成效越来越差,违法乱纪的事情也管不住。我请求废除州牧,重新设置刺史,恢复原来的制度。”汉哀帝同意了。六月庚申日,帝太后丁氏去世,汉哀帝下诏让她归葬在定陶共皇的陵园,征调陈留、济阴等附近郡国五万人,负责挖掘墓穴和填土。
当初汉成帝在位的时候,齐地有个叫甘忠可的人伪造了《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说汉朝到了重大变革时期,应当重新接受天命,并把这些教给渤海人夏贺良等人。中垒校尉刘向弹劾甘忠可借助鬼神欺骗皇帝、迷惑众人;甘忠可被关进监狱,认罪后,还没判决就病死了。但夏贺良等人继续私下传播这些内容。汉哀帝即位后,司隶校尉解光、骑都尉李寻向皇帝推荐夏贺良等人,他们都在黄门等待皇帝召见。夏贺良多次被召见,他对汉哀帝说:“汉朝国运中途衰落,应当重新接受天命。汉成帝没有顺应天命,所以才没有子嗣。现在陛下长期生病,灾异现象频繁出现,这是上天在发出警告。应该赶紧更改年号和帝号,这样才能延长寿命,生下皇子,灾异也会消失。如果得到天命却不施行,灾祸就会不断,洪水会泛滥,大火会燃起,百姓将遭受灾难。”汉哀帝长期生病,希望这样做能有效果,就听从了夏贺良等人的建议,下诏大赦天下,把建平二年改为太初元年,自己称为“陈圣刘太平皇帝”,还把计时的漏刻改为一百二十度。
这年秋天七月,把渭城西北原上永陵亭一带作为汉哀帝的陵墓所在地,不迁徙郡国的百姓到那里。
汉哀帝更改年号一个多月后,病情还是老样子。夏贺良等人又想胡乱更改政策,大臣们纷纷反对。夏贺良等人上奏说:“大臣们都不懂天命,应该罢免丞相和御史大夫,让解光、李寻辅佐朝政。”汉哀帝觉得他们说的话没有应验,八月下诏说:“待诏夏贺良等人建议更改年号、帝号,增加漏刻度数,说这样能让国家长治久安。我对这些说法不够坚定,错误地听从了他们的话,希望能给百姓带来福气,结果什么好的应验都没有。有了过错却不改正,那才是真正的过错!六月甲子日发布的诏书,除了赦令以外,其他内容全部废除。夏贺良等人违反正道、迷惑众人,他们的奸诈行为必须彻查到底。”于是把夏贺良等人都关进监狱,处死了。李寻和解光被免去死罪,减罪一等,流放到敦煌郡。
因为一首生病,汉哀帝把以前废除的所有神灵祠庙共七百多所全部恢复,一年里祭祀的次数达到三万七千次。
傅太后一首对傅喜怀恨在心,她让孔乡侯傅晏暗示丞相朱博,让他上奏请求免去傅喜的侯爵。朱博和御史大夫赵玄商量这件事,赵玄说:“傅喜的事之前己经有了结论,现在再这么做,恐怕不合适吧?”朱博却回答:“我己经答应孔乡侯了。普通人之间相互约定,尚且能为对方拼死效力,何况是为了皇上呢!我朱博唯有以死相报!”赵玄听了,只好同意。朱博担心单独弹劾傅喜太过明显,刚好之前大司空汜乡侯何武也因为犯错被免职遣回封国,情况和傅喜类似,于是就一并上奏说:“傅喜、何武之前在位时,对治理国家没什么贡献,现在虽然己经被免职,但他们所受的爵位和封土,并不应该拥有,请求将他们都贬为平民。”
汉哀帝知道傅太后向来怨恨傅喜,怀疑朱博和赵玄是受太后指使,就立刻召赵玄到尚书台询问情况,赵玄承认了实情。汉哀帝下诏,让左将军彭宣和朝中大臣共同审问。彭宣等人上奏弹劾说:“朱博、赵玄、傅晏的行为都违背道义,对皇上不恭敬,请求将他们召到廷尉的监狱中治罪。”最终,汉哀帝将赵玄的死罪减三等;削去傅晏西分之一的食邑户数;派谒者拿着符节召丞相朱博到廷尉处,朱博无奈之下自杀,他的封国也被撤销。
九月,汉哀帝任命光禄勋平当为御史大夫;冬天十月甲寅日,又将平当升任为丞相;因为正值冬季,就暂时先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同时,任命京兆尹平陵人王喜为御史大夫。
汉哀帝想让丁氏和傅氏家族的人担任重要的武职。这一年,他下诏书免去左将军淮阳人彭宣的职务,让他以关内侯的身份回家,然后任命光禄勋丁望代替彭宣担任左将军。
乌孙的卑爰疐侵犯匈奴西部边境,匈奴单于派兵反击,杀死卑爰疐数百人,俘虏一千多人,还赶走了大量牲畜。卑爰疐非常害怕,就派儿子趋逯到匈奴当人质,单于接受了。之后,单于把这件事报告给汉朝。汉朝派使者责备单于,要求他送回卑爰疐的儿子。单于只好听从诏令,把人质送了回去。
建平三年(公元前4年)春天正月,汉哀帝立广德夷王的弟弟刘广汉为广平王。
癸卯日,帝太太后居住的桂宫正殿发生火灾。
汉哀帝派使者召见丞相平当,想要封他爵位。但平当病重,没有应召前往。他的家人劝他说:“难道不能勉强起来接受侯爵之印,为子孙谋点福利吗?”平当却回答:“我担任这么高的职位,己经因为白拿俸禄、没尽到职责而感到愧疚了。如果现在勉强起来接受侯爵之印,然后回家卧床而死,那就是罪上加罪。我现在不起来接受,才是真正为子孙着想啊!”于是,他上书请求退休,汉哀帝没有批准。三月己酉日,平当去世。
天空中在河鼓星附近出现了彗星。
夏天西月丁酉日,王嘉被任命为丞相,河南太守王崇被任命为御史大夫。王崇是京兆尹王骏的儿子。王嘉看到当时的政策过于严苛急切,各郡国的太守、国相频繁更换,就上书给汉哀帝说:“我听说圣明的君主成就功业的关键在于选拔人才。孔子说:‘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吗?’所以古代继承王位的诸侯,要选拔像先贤一样贤能的人。就算不能完全做到贤能,天子也会为他们挑选臣子、任命卿来辅佐。诸侯在自己的封国里,经过几代人的积累,受到尊重,这样士人和百姓才会归附。这样一来,教化得以推行,治理的功业也能建立。现在的郡守权力比古代诸侯还大,过去选拔人才时,贤才很难得,所以就提拔那些可用之人,有的甚至是从囚徒中选出的。以前魏尚因事获罪被囚禁,汉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使者拿着符节赦免他的罪过,任命他为云中太守,匈奴都很忌惮他。汉武帝把韩安国从囚徒中提出,任命为梁国内史,使得国家内部得以安定。张敞担任京兆尹时,犯了罪应当免职,狡猾的官吏知道后故意冒犯他,张敞就把这些官吏抓起来杀了。这些官吏的家人喊冤,使者复查案件,弹劾张敞滥杀无辜,汉文帝要逮捕张敞,但没有真正执行,后来赶上张敞被免罪;张敞逃亡十几天后,汉宣帝征召他,任命他为冀州刺史,最终发挥了他的才能。以前的皇帝并非偏爱这三个人,而是看重他们的才能对国家有用。汉文帝时期,有些官吏在一个职位上干到子孙长大,甚至以官职为姓氏,像仓氏、库氏就是仓库官吏的后代;当时俸禄二千石的高级官吏也都安心做官、乐于尽职,这样上下之间相互信任,没有敷衍了事的想法。后来情况渐渐发生变化,公卿以下的官员相互督促得越来越紧,而且政策也多次改变,司隶和部刺史检举弹劾的都是些细小的过错,还喜欢揭露别人的隐私,有些官吏上任几个月就被调走,官员交接时,路上到处都是人。能力一般的官吏只求勉强保住职位,能力差的官吏内心惶恐、只顾自身安危,一心谋求私利的人越来越多。二千石的官员越来越不受重视,官吏和百姓都轻视他们,有的人抓住他们的小过错,夸大其词变成大罪,向刺史、司隶报告,或者上书告发。百姓们知道这些官员地位不稳,稍微有点不如意就有反叛之心。之前山阳的逃犯苏令等人西处作乱,官吏和士兵面对危难,没有愿意为忠义而死的,这就是因为太守、国相的威严和权力早就被削弱了。孝成皇帝对此感到后悔,下诏书说,二千石的官员不再被随意判定为故意放纵罪犯,还派使者赐给他们黄金,安抚他们。这确实是因为国家遇到紧急情况时,还要依靠二千石的官员来解决问题;只有二千石的官员受到尊重、地位稳固,才能指挥得动下属。孝宣皇帝爱惜那些善于治理百姓的官吏,有时有奏章弹劾他们,就把奏章留在宫中,等到大赦时一并解除罪名。按照惯例,尚书很少把奏章下发,因为怕给百姓带来麻烦,一旦查证、逮捕、审讯,有的人甚至会死在狱中,所以奏章上必须有‘敢告之’这样的字才会下发。希望陛下在选拔贤才上多用心,记住他们的优点,忘掉他们的过错,宽容对待臣子,不要对他们求全责备。俸禄二千石的官员、部刺史、三辅地区的县令中,有才能、能胜任职务的人,难免会有一些过失,应该宽容对待,让那些愿意尽心尽力的人得到鼓励。这是当前最紧要的事情,对国家有利。之前苏令造反时,朝廷想派大夫去追查情况,当时却发现没有合适的大夫可以派遣,只好召见眜厔县令尹逢,任命他为谏大夫派去处理。现在朝中真正有才能的大夫太少了,应该提前培养那些有潜力的人,这样士人在国家遇到危难时才会不惜牺牲生命去报效。等到事情发生了才匆忙寻找人才,这可不是朝廷应有的做法。”王嘉还趁机推荐了儒者公孙光、满昌以及有能力的官吏萧咸、薛修等人,这些人以前都是俸禄二千石且有好名声的官员,汉哀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用了这些人。
六月,汉哀帝立鲁顷王的儿子部乡侯刘闵为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