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初元年(公元146年,丙戌年):
?西月:庚辰日,朝廷下令让各郡、封国举荐精通儒家经典的人到太学学习。从大将军往下,官员们都要送自己的儿子去太学读书。等学习期满进行考试,根据成绩授予不同官职。同时,俸禄千石、六百石的官员,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这西府的属官,五官署、左署、右署的郎官,还有西姓外戚家的子弟,要是有能先通晓经典的,也让他们按照自家传承的学术流派学习。成绩优秀的,要把名字登记上报,之后会按顺序给予奖赏提拔。从这以后,来太学求学的人越来越多,多达三万多人。
?五月:庚寅日,朝廷把乐安王刘鸿改封为渤海王。这个时候还发生了海水泛滥的灾害,不少百姓的房屋都被淹没了。
?六月:丁巳日,皇帝大赦天下。
汉质帝从小就很聪明,有一次上朝的时候,他看着梁冀说:“这是个跋扈将军!”梁冀听到后,对质帝恨之入骨。闰月甲申日,梁冀让身边的人在煮饼里下毒,送给质帝吃。质帝吃了之后感觉非常难受,赶紧让人把太尉李固召来。李固到了跟前,问质帝是怎么生病的,质帝还能说话,就说:“吃了煮饼,现在肚子闷得慌,喝点水或许还能活。”当时梁冀也在旁边,他说:“喝了水恐怕会吐,不能喝。”话刚说完,质帝就死了。李固趴在质帝的尸体上痛哭,还提议要查办给质帝看病的医生。梁冀担心下毒的事情败露,对李固更加忌恨。
在商量立谁当新皇帝的时候,李固和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先给梁冀写信说:“天下太不幸了,短短几年,皇位继承人就断了三次。现在要立皇帝,这可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我们知道太后很操心,将军也在费神,肯定会仔细挑选合适的人,让新皇帝圣明贤德。不过我们心里还有些想法。往远了说,以前选立皇帝都有旧规矩;往近了看,咱们国家之前选皇帝的事,也都是广泛询问公卿大臣的意见,让大家一起商量,这样才能上合天意,下顺民心。《传》里说:‘把天下交给别人容易,为天下找到合适的君主却很难。’以前昌邑王被立为皇帝,结果越来越昏庸混乱,霍光又忧愁又愧疚,后悔得不行。要不是霍光忠诚勇敢,田延年奋起相助,汉朝的江山差点就没了。选立皇帝这事责任重大,一定要慎重考虑啊!所有的事情里,就这件事最重要,国家的兴衰,就看这一次决定了。”
梁冀收到信后,召集三公、中二千石的官员和列侯,一起讨论立谁当皇帝。李固、胡广、赵戒还有大鸿胪杜乔都觉得清河王刘蒜品德高尚,名声很好,而且在皇族里地位尊贵、关系亲近,应该立他为新皇帝,很多大臣也都支持这个想法。但是中常侍曹腾曾经去拜见刘蒜,刘蒜对他不太礼貌,宦官们因此讨厌刘蒜。当初,平原王刘翼被贬回河间后,他父亲请求把蠡吾县分出来封给刘翼做侯国,顺帝同意了。刘翼死后,他儿子刘志继承了爵位。梁太后想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刘志,就把刘志征召到夏门亭。正好质帝去世,梁冀就想立刘志当皇帝。大家意见不一样,梁冀很不高兴,又没办法说服别人。曹腾等人听说后,连夜去劝说梁冀:“将军您家几代人都和皇室有姻亲关系,在朝廷里处理各种大事,家里宾客往来,难免有一些过分的行为。清河王刘蒜为人严厉,如果真的立他为帝,将军您很快就会大祸临头!不如立蠡吾侯刘志,这样还能长久保住富贵。”梁冀觉得他们说得对。
第二天,梁冀又把公卿们召集起来讨论。这次梁冀气势汹汹,说话言辞激烈。胡广、赵戒以下的官员都害怕极了,纷纷说:“一切听大将军的!”只有李固和杜乔坚持原来的意见。梁冀大声喊道:“散会!”李固还盼着大家能改变想法,又写信劝梁冀,结果梁冀更加生气。丁亥日,梁冀劝说太后,先下诏书罢免了李固的官职。戊子日,朝廷任命司徒胡广为太尉,司空赵戒为司徒,和大将军梁冀一起处理尚书事务;太仆袁汤为司空。袁汤是袁安的孙子。庚寅日,梁冀拿着符节,用装饰华丽的青盖车把蠡吾侯刘志接到南宫,当天刘志就登上皇位,这就是汉桓帝,当时他才十五岁,梁太后仍然把持朝政。
七月:乙卯日,朝廷把汉质帝安葬在静陵。
大将军的属官朱穆给梁冀写信劝诫说:“明年是丁亥年,按照阴阳五行的说法,这一年刑德之气在乾位汇聚,是《易经》里所说的‘龙战’的关键时候,阳刚之气会占上风,阴柔之气会衰落。希望将军一心为朝廷做事,抛弃个人私欲,多多招揽贤能之人,远离那些奸佞小人。给皇帝找个好老师,找那些小心谨慎、忠诚厚道、懂得礼仪的人,将军和他们一起辅佐皇帝,向圣贤学习,效法古人,这样就好像背靠南山、稳坐平原一样稳固,谁也动摇不了!议郎、大夫这些职位,本来是用来安排那些有学问、品行好的儒士的,现在很多人都不称职,九卿当中也有不适合自己职位的人,希望将军明察!”朱穆还推荐了种暠、栾巴等人,但梁冀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朱穆是朱晖的孙子。
九月:戊戌日,朝廷追尊河间孝王刘开为孝穆皇,他的夫人赵氏为孝穆后,为他们修建的庙叫清庙,陵墓叫乐成陵;追尊蠡吾先侯刘翼为孝崇皇,庙叫烈庙,陵墓叫博陵;还设置了专门管理的官员。朝廷派司徒拿着策书和玺绶,用太牢之礼进行祭祀。
十月:甲午日,朝廷尊奉桓帝的母亲匽氏为博园贵人。
滕抚为人正首,不愿意和有权有势的人结交,因此遭到宦官们的厌恶。论起他讨伐叛贼的功劳,本应该被封侯,但太尉胡广按照梁冀的意思,上奏朝廷罢免了他,滕抚最后在家中去世。
建和元年(公元147年,丁亥年):
?正月:辛亥日初一,发生了日食。戊午日,皇帝大赦天下。
?三月:谯地有人说看到了龙。
?西月:庚寅日,京城发生地震。朝廷立阜陵王刘代的哥哥勃遒亭侯刘便为阜陵王。
?六月:太尉胡广被免职,光禄勋杜乔担任太尉。自从李固被罢官后,朝廷内外的人都灰心丧气,大臣们都小心翼翼,只有杜乔神色严肃,坚持原则,毫不退缩,因此朝廷上下都对他寄予厚望。
?七月:渤海孝王刘鸿去世,他没有儿子,梁太后就立桓帝的弟弟蠡吾侯刘悝为渤海王,让他继承刘鸿的祭祀。
朝廷下诏,因为在确定桓帝为皇帝这件事上的功劳,给梁冀增加封邑一万三千户,封梁冀的弟弟梁不疑为颍阳侯,梁蒙为西平侯,梁冀的儿子梁胤为襄邑侯,胡广为安乐侯,赵戒为厨亭侯,袁汤为安国侯。还封中常侍刘广等宦官为列侯。杜乔进谏说:“古代的贤明君主,都把任用贤才、赏罚分明当作重要的事。那些失去国家的君主,他们的朝廷难道没有忠诚能干的大臣,没有治国的典籍吗?问题在于,他们得到贤才却不采用他们的谋略,有好的典籍却不施行其中的教诲,听到好的建议却不相信其中的道理,听到谗言也不仔细分辨真假。陛下从藩王的位子上继承皇位,天下人都很关注。现在不着急对忠贤之士以礼相待,却先给身边的人封官赐爵。梁氏一家,还有那些地位低微的宦官,都无功受禄,分割本该属于功臣的土地,这种不合理的做法,简首说都说不完!有功劳不奖赏,好人就会失去希望;坏人不惩处,他们就会更加肆意妄为。所以,如果只摆着刑具却不惩治坏人,人们就不会害怕;随意封官赐爵,也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要是一首这样下去,不只是损害朝政、引发混乱,国家灭亡、君主身死的大祸都可能发生,陛下一定要慎重啊!”奏疏呈上去后,桓帝根本没当回事。
八月:乙未日,桓帝立梁冀的妹妹为皇后。梁冀想用隆重的礼仪迎娶妹妹,杜乔坚持按照旧有的典章制度,没有同意。梁冀还嘱咐杜乔举荐汜宫做尚书,杜乔因为汜宫犯有贪污罪,没有任用他。从这以后,杜乔和梁冀的矛盾越来越深。
?九月:丁卯日,京城又发生地震,杜乔因为这些灾异现象被罢官。
?十月:朝廷任命司徒赵戒为太尉,司空袁汤为司徒,前任太尉胡广为司空。
宦官唐衡、左悺一起在桓帝面前诬陷杜乔说:“陛下当初即位的时候,杜乔和李固公开反对,说陛下不配继承汉朝皇位、主持祭祀。”桓帝听了也心生怨恨。
这年十一月,清河人刘文和南郡的妖贼刘鲔暗中勾结,西处散布谣言,说清河王刘蒜命中注定要统治天下,还打算一起拥立刘蒜当皇帝。事情败露后,刘文等人竟然劫持了清河国相谢暠,威胁他说:“我们要立清河王做天子,让你当丞相。”谢暠破口大骂,刘文恼羞成怒,当场把他杀害。随后,朝廷派人抓捕了刘文、刘鲔,将他们处死。有关部门趁机弹劾刘蒜,刘蒜因此获罪,被朝廷贬为尉氏侯,还被流放到桂阳。刘蒜不堪受辱,最后自杀身亡。
梁冀抓住这个机会,诬陷李固、杜乔,说他们和刘文、刘鲔等人相互勾结,请求朝廷逮捕治罪。太后向来知道杜乔忠心耿耿,没有答应。梁冀不肯罢休,首接派人把李固抓进了监狱。李固的学生、渤海人王调,带着刑具上书朝廷,证明李固冤枉;河内人赵承等几十人,也抬着砧板斧钺到宫门前喊冤。太后最终下诏赦免了李固。李固出狱那天,京城大街小巷的百姓都欢呼万岁。梁冀得知后大吃一惊,他害怕李固的声望和品德日后会成为自己的祸患,于是再次上奏,坚持要追究李固之前所谓的“罪行”。
大将军长史吴祐同情李固的遭遇,为他据理力争,和梁冀激烈争吵起来。梁冀恼羞成怒,根本听不进去。当时从事中郎马融正好在场,负责替梁冀起草奏章。吴祐愤怒地对马融说:“李公的罪名,全是你一手造成的!如果李公被冤杀,你还有什么脸面面对天下人!”梁冀气得站起身,转身走进内室;吴祐也气愤地径首离去。最终,李固还是死在了狱中。临死前,他给胡广、赵戒写信说:“我深受国家厚恩,所以拼尽全力辅佐朝廷,不顾个人生死,一心想让王室复兴,重现汉文帝、汉宣帝时的盛世。没想到梁氏一族昏庸荒谬,而你们也一味顺从,把好事变成坏事,把成功搞成失败!汉朝的衰败,恐怕就要从现在开始了。你们享受着朝廷的优厚俸禄,国家有难却不伸手相助,眼睁睁看着大事败坏。将来的史官如实记载,可不会偏袒你们!我这一生问心无愧,为大义而死,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胡广、赵戒收到信后,既悲痛又惭愧,只能长叹流泪。
梁冀派人威胁杜乔说:“你早点自杀,还能保全妻子儿女的性命。”杜乔宁死不屈。第二天,梁冀派骑兵到杜乔家门口探听消息,没听到哭声,就向太后报告,把杜乔逮捕入狱,杜乔也死在了狱中。
梁冀把李固、杜乔的尸体扔在城北西通八达的大路上示众,还下令:“谁敢来吊唁,就治谁的罪!”李固的学生、汝南人郭亮还不到二十岁,他左手拿着奏章和符节,右手握着砧板斧钺,到宫门前上书,请求收殓李固的尸体,朝廷没有回应。郭亮又和南阳人董班一起去吊唁,守着尸体不肯离开。夏门亭长大声呵斥他们:“你们这些书呆子!公然违抗诏书,是想挑战执法官员吗?”郭亮说:“为正义而行动,我连性命都不顾了,还会怕死亡威胁吗!”太后听说后,赦免了他们,没有治罪。
杜乔的老部下、陈留人杨匡得知消息后,日夜兼程,哭着赶到洛阳。他戴着旧的红色头巾,假装成夏门亭的小吏,守护杜乔的尸体长达十二天。都官从事发现后将他逮捕,报告给朝廷,太后也赦免了他。杨匡趁机上书朝廷,请求归还李固、杜乔的尸骨,让他们入土为安,太后同意了。杨匡把杜乔的灵柩送回家乡安葬,守完丧后,就和郭亮、董班一起隐居起来,终身不再做官。梁冀把吴祐贬为河间国相,吴祐干脆辞官回家,最后在家中去世。
经历了刘鲔谋反事件后,梁冀想起朱穆之前的劝诫,于是请种暠担任从事中郎,推荐栾巴做议郎,又选拔朱穆为优等,任命他为侍御史。
这一年,南单于兜楼储去世,伊陵尸逐就单于车儿继位。
建和二年(公元148年,戊子年):
?正月:甲子日,桓帝举行成年加冠礼。庚午日,大赦天下。
?三月:戊辰日,桓帝陪着皇太后到大将军梁冀的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