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她的罪1998年 > 第19章(第1页)

第19章(第1页)

“段哥,冯应辉这个人你熟悉么?”小汪根本不知道两个领导的那点嫌隙,一心想要破案。

“马队,你没告诉小汪?”段宏飞故意把“没告诉”三个字强调了一下。马铭远咳嗽,装傻,段宏飞明白意思,这意思是叫自己闭嘴,别说,毕竟打人不是什么好的示范,小汪还是个新兵蛋子,不该知道师父的“前科”。那件事有损他马铭远正直高大的形象。

看马铭远不说话,段宏飞判断他心虚,于是自己开始介绍情况:

“冯应辉,男,本地人,31岁,家住下关区正树街道。他爸冯延祥是以前第二塑料厂的厂长,改制后到广州做建材生意,他妈尹玉秀以前也是塑料厂的,管后勤,下岗后就在家待着,家庭妇女。”

“‘爱善汇’是个什么情况?”

“冯延祥在广州做生意赚了点钱,前几年回县里的时候,在原来的宅基地上盖了个独栋,冯应辉在这栋楼里成立了个公司办事处,对外说是广州爱善汇的分部,他自己是总经理。”

“段哥,爱善汇这公司是做什么业务的啊?”小汪问。

“这个嘛,还真不好说。”

“传销。庞氏骗局。”马铭远说。

这是一种起源于美国,发展于日本的经济犯罪活动,虚假的公司,虚构的产品,靠拉人头交入会费赚钱。前两年国家已经明确了传销的定义并且开始严厉打击,但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从城市向农村扩散,又从农村向城市包围,一层接着一层,就像池塘里的浮萍,怎么除也除不尽。

段宏飞在旁边给小汪普及茶阳县打击传销的历史,马铭远却觉得有什么东西豁然开朗。

一直到刚刚,一个萦绕他多年的疑惑被解开了。

4年前,长沙城西派出所接到群众线报,说树木岭有一处民宅涉嫌传销活动,将近20个被骗来的年轻人被囚禁在里面,不听话或者想逃跑的就不给饭吃,还会被管理人员殴打。

马铭远当时是治安警,和队里的人接到线报就赶了过去,正好将在场所有人员一网打尽,但偏偏漏掉了“经理”。

这是传销组织对小头目的称呼,“主管”负责被囚禁人员的生活起居,“老师”负责教学,对新加入的成员洗脑,“经理”则管理整个小组织,让他们骗更多人来,进行违法传销活动。

当时警察围住了那栋居民楼,按道理不可能有人能逃出,找到了“老师”和“主管”,那为什么没有找到“经理”?

马铭远现在明白了。藏木于林,人皆视而不见,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

冯应辉伪装成了受害者混进了人群,为此他还故意把自己打伤。

马铭远回忆起他身上的伤痕,左胳膊乌青一片,连着胸口的位置,肋骨骨裂。

要做到那样的伤痕,得下多大的决心?这个人当机立断,在警察突破大门的几分钟里,就对自己下这样的狠手,事后还装作无辜懵懂,楚楚可怜,甚至让派出所给他垫了钱送他回家。

“警察先生,我没钱,我妈妈要病死了,他们说来这里能赚钱。”马铭远想起了他的“台词”。

妈的。马铭远不禁在心里骂了一句。他骂自己,为什么那个时候没有察觉,如果那一次抓住了他,齐倩的事情是不是不会发生?

“砰。”马铭远抬头。段宏飞做了一个“我手滑了”的表情。

“不好意思,我这杯盖掉地上了。马队,我也算熟悉冯应辉的情况,这一次你得带上我吧?”

追凶者13

上午11点45分,马铭远和段宏飞到达正树街道,两人没穿警服,警车也没开,事先也没有任何电话询问,就怕冯应辉接了消息人跑了。段宏飞在一楼敲门前,马铭远已经围着这栋四层小楼走了一圈。

市里已经开始流行商品房,但茶阳县大部分主干道或者乡镇,都还是这种自建房,没钱的盖个平房,有钱的盖上四层、甚至五层。冯应辉家这栋楼总共四层,肉眼可见造价不菲,在广州做港商生意的冯延祥对老家的这栋祖宅下了不少心血,西式的外观,两大根罗马柱,门前还有两座高约两米的石狮子。“爱善汇”茶阳县分公司就在这栋楼里,招牌贴在门旁,完全没有遮遮掩掩。

“整得跟美国白宫似的。”段宏飞说。

出发前,段宏飞和辖区派出所民警打听过了,冯家这栋楼商住两用,一楼是接待处,二楼三楼都是员工办公的地方,四楼则是冯应辉自住。房子自带一个院子,里面左右两边还种满了花花草草,看上去和普通住宅没什么两样,但马铭远却注意到,除了一楼的窗户能顾看见里面的陈设,二、三、四楼的窗户全部都是紧闭的,而且拉上了窗帘。

一楼的大门也没开,整个公司看上去好像并不在营业状态,但敲门之后却很快有人应,马铭远也没藏着掩着,说:

“开门,警察。”

应门的是个无精打采的年轻人,段宏飞说:“公司的负责人在吗?”

年轻人让两人在一楼的茶室里等,这间房有一扇大的落地窗,能清楚看见窗外的绿植,还有一只猫在茶室里悠闲地睡午觉。

马铭远听说猫是一种极为警觉的动物,环境有任何风吹草动他们都能第一时间感应,这个房间进了陌生人,猫却依然自在地休息,看来它对陌生人类已经习以为常。

门再被打开的时候,冯应辉亲自拿着两杯热茶出现,马铭远没说话,段宏飞接过了茶,嘬了一口,说:

“冯老板,最近生意还好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