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璟点头,补充道:“贝卡里亚也持相同观点,认为人会为了追求‘快乐’而犯罪。”
陈靖一不解道:“会有这么变态的人么?犯罪会获得快乐?”
“如果换一种说法呢。”周原说:
“追求快乐,换一种说法,说不定是想要‘避开无聊’,或者说,也可能是想要‘避开痛苦’,叔本华不就这么说么,‘人生就像钟摆,在无聊和痛苦之间两级摇摆。’”
美式咖啡里面的冰块融化,周原看着颜色变得越来越淡的杯中液体说道:
“「快乐」并不是一种持续状态,更像是一种‘瞬时的体验’,「快乐」对人们来说,就像一颗小药丸,吃下去就能短暂治疗「痛苦」和「无聊」,我们生活中一切娱乐行为,其实都是这个目的,不管是旅行、美食、还是恋爱……如果想要避开后两者,那就要不停吃下药丸。放在‘犯罪者’的心态上去理解,他要通过不停地犯罪,不停地伤害他人,来避开自己人生的……”
周原想了一下,说:“来避开自己人生的空洞和虚无,以及时不时袭来的不可名状的痛苦。这已经成为了他的本能,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虞璟点点头,说:“10年前,我还在公安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个案例,当时逮捕了一个系列强奸杀人犯的凶手,他累计作案超过10起,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了自己的一点快乐,就要夺走别人的生命吗?她们也有自己的爸爸妈妈,有的还有孩子。”
周原喝干了最后一口美式,看陈靖一的一口没动,伸手去够,陈靖一下意识把咖啡递到周手中。
虞璟说:“那个男人家庭条件非常好,他不用上班也有用不完的钱,他结婚了,有老婆还有孩子,但是他却对我说,是那些女孩活该,她们生来就是要被他弄的。”
陈靖一忍不住问:“他是精神病吗?”
周原回:“我想不是。”
虞璟点头,说:“他不是精神病。根据我们的走访,他身边的人都反应,他平时并没有异常表现。”
陈靖一露出了“完全无法理解”的表情,虞璟说:
“这种人,是警察和犯罪心理专家都最厌恶的类型,你没有办法和他交流,从表象上也分析不出他为什么要杀人,除了‘为了快乐’,似乎没有别的解释。你逼问他,他也会告诉你,他就是想要这么干,他高兴这么干。”
周原说:“反社会人格。”
虞璟喝了口咖啡,没点头也没否认。
陈靖一皱眉:“听了这么多,我怎么感觉,专家们好像认为‘犯罪’这件事,都是个人原因啊?要么是大脑结构有问题,要么是人格缺陷?”
预判者67
虞璟说:“当然不是,人的大脑,如果要形容的话,就像是极度复杂的宇宙,科学至今为止也没能参透大脑的全部奥秘,所以,对于一个个体而言,不管他做出什么行为,都是复杂的多种元素叠加所导致,没有任何单一的元素可以占到百分百的比例,来决定一个人是否犯罪。”
陈靖一忍不住担忧道:“阿原,这个人到底是谁?你身边怎么会有这么危险的人?”
周原没接话,端着那杯冰美式嘬来嘬去,纸做的再生吸管被她咬得都快掉渣了。
陈靖一问:
“虞教授,甘肃连环杀人案的那个凶手,高勇是不是也是这种人呢?因为‘快乐’而要犯下连环强奸杀人案?”
虞璟也端起冰美式喝了一口,说:
“他不算是。”
“额,这个有什么决定性依据吗?”陈靖一好奇。
周原接话道:“你看过高勇在看守所里画的那副画吗?”
陈靖一摇头,周原干脆掏出手机,划拉了两下,很快就在网上找到了那张图,她用微信同时转发给了陈靖一和虞璟教授。
这是一张简笔画,画面上主体只有三样东西,一个是一栋奇形怪状有点像是寺庙的房子,一棵种在房子旁边的树,还有一个赤身裸体的男人侧面,从发型和体型上看,就是凶手本人,他背对着房子,朝着那棵光秃秃的树站着。
“很奇怪,为什么这个男人不穿衣服?一般普通人画自己会画裸体吗?”陈靖一问。
周原说:“网上关于这幅画的说法有很多,但我最倾向于这个说法:这栋房子和凶手童年所居住的房子外形有七八分相似,代表的是他过去的家,他背对着离开了童年的住所,说明对家庭和作为一个正常人生活的背弃,而赤身裸体,则说明他被捕之后,终于可以不用再装了。”
“装什么?”
“在人群里装作一个人畜无害的普通中年人。”
“这幅画难道能说明他的内心……”刚说完,陈靖一就觉得自己属于是自打耳光,来找虞教授之前,他才让周原做绘画类的心理测验,并认为画面上呈现的东西可以反映人的内心。那么同理,这一副简笔画同样可以。
周原说道:“不管是象征意义上的童年、家还是他用赤身裸体所表现出来的‘羞耻心’,这些情绪都有情感指向,结合他被捕后的,对于自己两个儿子前途的担忧,可以看出,他保留了基本的人的感情。所以我的推断是,他并非全然的反社会人格,也不是龙勃罗梭所说的‘天生犯罪人格’,他的内心依然会受到人类社会约定俗成的价值制约,他因为情感和欲望而犯罪,也因为情感和欲望而停止犯罪。”
最后一口美式喝完了,周原说:“所以简单来说,我认为他的犯罪原因并不复杂,不过是一个懦弱、无能、失权而将屠刀砍向更弱者的胆小鬼罢了,11起案子,他甚至奸杀了一个8岁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