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相反地,口欲期没有被满足的婴儿,长大后非常容易形成“替代性饮食”,表现在暴饮暴食无节制,或者,心理学家又做出引申,口欲期没被满足的孩子长大后“缺爱”,会不断寻找“爱”来补偿自己。
周原在看见陈靖一吃饭的姿势时,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这个人的母亲,一定非常爱他,爱得有分寸,有尺度,所以他即便只是在食堂吃一份几十块钱的套餐,也能如此优雅。
当然了,人的饮食习惯,还有第二次养成的机会。周原想,那就是在青春期,孩子真正和父母分离,意识到自己是世上独立的个体,他会用自己的方式试图重塑自我,所以——周原想到,大部分人第一次减肥,第一次染发,第一次按照自己的喜好买衣服,也是在这个时期。人不仅会开始注意自己的外形,也会对自己的各方面习惯产生“被注视”的心态,例如,不要粗鲁地进食,吃饭的习惯,会因为他们在意自己的外在形态而自觉地克制。
但这些选择,统统受到一个硬性条件的制约,那就是家庭经济水平。人的从容不迫和优雅品位,其实都是被刻意培养出来的,周原看着陈靖一,陈靖一笑了一下,问:“我脸上有东西么?”
周原摇头,说没有。
他有一个经济水平超出平均水准之上的家庭,周原想。
不过这个答案,早在读大学的时候,在周原还对心理学没有太多涉猎和研究的时候,她就知道了,不是她聪明,而是人人都知道,陈靖一的父亲,是湖南省最大的一所公立医院的外科主任医师,兼医学院客座教授,据说在全国都是叫得上名号的著名医生,而他的母亲则是本校中文系的老师,他因此和本科时期学校任教的每一位老师都认识。
书香门第,且有钱。
这是个少爷。周原给他下了判断。
“我不喜欢虞教授刚才提到的说法。”
周原把黑椒牛柳咽下去,说:“什么说法?”
“粗暴地把人分成‘天生犯罪人格’、‘反社会人格’。”
周原“哦”了一声,问:“那你认可‘精神病’是存在的吗?”
“嗯,我认可,大脑病变,器质性问题,所有三甲医院都设有精神科。”
“龙勃罗梭提出的‘天生犯罪人’,也是大脑病变,统计数据表明,相当一部分罪犯头盖骨凹陷或者缺失。”
“……这个不算。这是反推,不能这么证明。”
周原又吃了一口客家豆腐,觉得这道菜不仅品相让人食欲大开,味道也是相当惊艳,忍不住又吃了一口,吃完她擦了擦嘴。
陈靖一继续说:
“太粗暴了。现在的心理学不都这么干么,那些公众号最喜欢这么写了,动不动就是‘反社会人格’、‘自恋型人格、、’边缘型人格‘,有的出版社还喜欢取这样的书名,比如《教你识别12种危险人格》,怎么能这么粗暴,我们凭什么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危险的?”
周原说:“那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这些人?”
陈靖一说:“哪来的‘这些人’、‘那些人’?我们难道不都是人类么?我认为取名标签化只不过是其中一个表现,关键是,我们不该对人们进行这样的分门别类,或者划分某种界限,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和我们一样的人,或者干脆将他们排除出‘正常人’的行列,这样他们不是太惨了吗?”
正常人类么。周原咀嚼空心菜的时候,也在大脑里咀嚼了一下这四个字。
“我们都是一样的人,如果在犯罪产生之前,我们就对人们进行危险与否的判断,同时分门别类,我想只能滋生出更大的不平等,诞生无法逾越的鸿沟,让人与人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
越来越远么。周原在心中重复。
“你的名字是什么意思。”周原突然问。
“名字?”陈靖一露出疑惑的表情。
“嗯,靖一,是什么意思?”
“是爸爸妈妈给我取的,靖是妈妈给的,是希望我健康平安,一是爸爸给的,很明显,他希望我成为第一名。‘优秀’的意思吧。”
周原说:“你的爸爸妈妈爱你,所以把心中认为最好的字给了你,你知道吗,在农村,在乡下,很多小孩只有自己的姓氏,没有自己的名字,或者名字非常潦草,陈小狗,你敢想象这样的名字是成年之后写在身份证上的吗?还有女孩的名字,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娣’,招娣,梦娣,来娣,引娣,盼娣,这就是女孩的名字。”
“……我不知道,我从没见过叫这些名字的人。”
“没见过不代表不存在。”周原说:
“所以,也不要因为‘没见过’,就认为这个世上没有「危险」的黑暗人格。我想告诉你的是,虞璟教授提到的,犯罪心理学历史上对于危险人格的划分和判断,并非全无道理,你从来没有和这样的人打过交道,所以判断他们不存在,你从没亲眼见过黑暗,你用课本上学到的东西衡量一切,所以才无法真正描述黑暗,在我看来,将所有人都同化成自己能够理解的样子,认为所有人都和自己一样,这是另一种偷懒。”
陈靖一没想到周原一下话这么多,还想开口,但周原又补充道:
“但你会这样认为,或者有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因为没必要。”
“没必要什么?”
“你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你没有必要去接触和了解这样的事情,黑暗的,肮脏的,危险的,那些会把人吞噬掉的像毒蛇一样的亚种,你所处的安全的环境,有人建立起牢不可摧的屏障,将这些你无法理解的东西挡在了门外,所以我才说,你没有必要去了解,也不会有内驱力,因为你时刻都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