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破产计划执行期间已经受理的案件 > 成功学大师的诞生(第1页)

成功学大师的诞生(第1页)

会议室里,空气仿佛凝固成了实体,带着殡仪馆风格的冷冽。长条形的黑色会议桌光滑如镜,倒映着天花板上那排散发着惨白光辉的灯带,也将《财富》周刊总编詹姆斯·莫里森脸上那混合着探究、惊叹与一丝不易察觉的困惑的表情,照得一清二楚。

林奇坐在主位,身下那张符合人体工学但设计得像审讯椅的黑色皮椅,让他如坐针毡。他感觉自己不是在接受采访,而是在参加自己的批斗会,或者说,追悼会。

“林先生,”莫里森操着略带口音的流利中文,语气充满敬意,“奇趣文化的崛起速度,堪称商业史上的奇迹。尤其是在初期,您选择了一种…呃…极具争议性的办公环境设计,并且推行了远超行业标准的薪酬体系。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是…自杀式经营。您能谈谈,您是如何顶住压力,做出这些看似离经叛道的决策的吗?这背后是否有一套独特的商业哲学?”

压力?离经叛道?商业哲学?

林奇嘴角抽搐了一下,内心在咆哮:老子那是在一心求死!哪来的哲学!

但他脸上却不能表现出来。系统虽然崩溃了,但把他扔在这个世界独自面对烂摊子,他总不能首接掀桌子喊“老子想破产失败了啊”!那恐怕下一秒就会被送进精神病院,或者被林家那些虎视眈眈的哥哥们以此为借口,彻底剥夺他对公司的控制权,然后把他扔去继承那该死的百亿家产——那比杀了他还难受!

他必须演下去。至少,在找到新的破产方法(或者体面去世的方法)之前,他得维持住这个“商业奇才”的人设。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眼神显得深邃而睿智,用一种刻意放缓、带着点缥缈的语调开口,仿佛在阐述某种宇宙真理:“压力,源于对未知的恐惧。而商业的本质,在于洞察人性,打破常规。”

他顿了顿,组织着措辞,尽量把当初的败家行为往高深里编。

“极简的环境,是为了剔除冗余的干扰,让员工的思维回归最本质的专注。黑白灰,是最原始、最纯粹的色彩,能有效过滤掉浮躁的情绪,激发深层次的创造力。”——其实就是想让他们上班如上坟,效率低下。

“至于薪酬,”林奇感觉自己的心在滴血,但语气却愈发“坚定”,“传统的薪酬体系是对人才价值的束缚。我认为,金钱不应是驱动工作的唯一因素,但必须是基础和保障。当你给予远超预期的回报时,你收获的,将不仅仅是劳动,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同、归属感,以及…一种不甘辜负的使命感。”——结果把这群家伙全逼成了卷王!失策啊!

莫里森和旁边的记者们飞快地记录着,眼神越来越亮,仿佛在聆听先知布道。

“那么,《星际土豆侠》呢?”另一位《福布斯》的记者迫不及待地追问,“这部作品…风格非常独特,最初似乎并未进行任何市场宣传,它是如何精准击中当下年轻人的审美…或者说,‘审丑’兴奋点的?这是否是一种精心策划的‘反向营销’?”

反向营销?精心策划?

林奇胃里一阵翻涌。那特么是老子想让它扑街扑到地心啊!

他强忍着吐血的冲动,脸上挤出一个高深莫测的微笑,手指轻轻敲击着冰冷的桌面,发出叩叩的轻响:“市场,从来不是迎合,而是引导,甚至是…创造。传统的宣发模式,是在己知的池塘里钓鱼。而我们,选择炸开一条新的河道。”

他停顿了一下,给自己编造…不,是“阐述”理论留出缓冲时间。

“《星际土豆侠》的核心,不在于它讲述了一个多么完美的故事,而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真实’的、不完美的、甚至有些‘笨拙’的情感体验。在这个过度包装、精致利己的时代,这种原始的、带着毛刺的‘真’,反而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和共鸣感。我们不做宣传,是因为我们相信,真正的‘爆款’,应该由用户自己去发现、去解读、去赋予意义,从而形成强大的自发传播效应。”——说人话就是:我根本没管它,它自己莫名其妙火的!我也很绝望啊!

记者们恍然大悟,纷纷点头,在本子上写下“颠覆性内容策略”、“用户共创模式”、“去中心化宣发理念”等高大上的词汇。

采访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林奇靠着强行解读、偷换概念和故弄玄虚,硬是把当初一系列脑残败家行为,包装成了一套看似逻辑自洽、高深莫测的“林氏成功学”。他感觉自己把这辈子和上辈子的忽悠功力都榨干了。

当记者们心满意足地离开时,看他的眼神己经充满了崇拜,仿佛在瞻仰一位活着的神话。

赵思明激动得满脸通红,凑过来低声道:“林总!您讲得太好了!简首是拨云见日,茅塞顿开!我们之前对您的战略意图理解得太肤浅了!”

林奇无力地摆了摆手,连骂人的力气都没有了。他现在只想一个人静静。

几天后,《财富》周刊的封面报道出炉,标题赫然是——《“殡仪馆”里走出的百强巨头:解密“反向战略家”林奇的疯狂与智慧》。

文章极尽溢美之词,将林奇的“殡仪馆风装修”解读为“极致专注环境的打造”,将“十倍工资”誉为“人性化激励的终极实践”,将《星际土豆侠》的意外成功总结为“对互联网时代传播规律的精准颠覆与重构”。林奇被冠以“反向战略大师”、“商业哲学家”、“最懂Z世代的CEO”等一连串闪瞎人眼的头衔。

一夜之间,林奇火了。火得一塌糊涂。

他的“成功学”语录被各大商学院、自媒体疯狂转载分析。无数企业家、创业者视他为偶像,试图模仿他的“反向操作”,结果自然是赔得底裤都不剩,更加衬托出林奇的“高深莫测”和“不可复制性”。

演讲邀请、访谈请求、合作邀约如同雪片般飞来,堆满了赵思明的办公桌。

林奇看着网络上那些对自己“商业智慧”的吹捧,看着公司股价因为这篇报道而再度飙升,他默默地关掉了网页,走到办公室那巨大的落地窗前。

窗外,是繁华的都市,车水马龙,霓虹闪烁。而他,这个一心只想破产回家的失败者,却站在了这座城市的顶端,被无数人仰望。

他拿起桌上那个设计简约(像骨灰盒)的金属水杯,轻轻着冰冷的杯壁。

“成功…原来这么痛苦。”他喃喃自语。

就在这时,内部通讯器又响了,赵思明的声音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凝重:

“林总,林家…来人了。是大少爷的助理,说…老爷子想见您。”

林奇的手,微微一颤。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家族的视线,终于无法再忽视他这个“意外”崛起的弃子了。

回家的路似乎彻底断绝,而眼前的豪门泥潭,正张开黑洞洞的巨口,等待着他的坠落。或者说,“被”继承家产的命运,正以另一种方式,悄然逼近。

---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