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祈愿vr > 第66章 欢喜藏玄机(第1页)

第66章 欢喜藏玄机(第1页)

出发前往畲族村落的前一天,彭子其特意又去了一趟云泉寺。这次他没对外声张,起了个大早,赶在第一批香客之前进了山门。

晨雾中的寺院更显清幽,只有鸟鸣和隐约的晨钟声。他熟门熟路地请了供养之物,在空无一人的大殿外,完成了他一个人的仪式。

供水时,他格外专注,心里默念:“此去前路未知,愿心似水,澄澈明净,映照万物而不染。”供果时,他选了最新鲜的果子,祈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愿此行所行皆善事,所遇皆善缘,所得皆善果。”供花时,他供上了一束沾着晨露的野菊,心想:“貌美如花不敢求,但求所见之人皆生欢喜,沟通无碍。万一……万一真有啥‘姻缘速成’,也求是正缘,别是孽缘。”想到金女士,他赶紧在心里补了一句。供灯时,他格外虔诚,甚至有点“作弊”地默默许了详细愿望:“佛祖保佑,智慧灯亮堂点!让我能看懂金女士想干啥,能跟村里老师公沟通顺利,别闹笑话,别捅娄子,平平安安把节目拍好!顺便……要是能发现点有意思的编织花样就更好了!”

做完供养,他感觉心里踏实了不少,仿佛充好了电,加满了油。临走前,他特意去功德箱塞了一笔不小的捐款,算是提前感谢佛祖的“技术支持”。

回到小院,他开始收拾行李。除了必备的衣物和洗漱用品,他还特意带上了:

1。赵奶奶给的那个金线如意结(贴身放口袋,保平安,招正缘……呃,主要是保平安)。

2。一套轻便的编织工具和几捆彩线(职业病,顺便也是静心的方式)。

3。一本关于畲族文化的简介小册子(临时抱佛脚,恶补知识点)。

4。一大包独立包装的糖果和零食(准备用来“收买”村里小朋友,打好群众基础)。

看着塞得鼓鼓囊囊的背包,彭子其满意地点点头。“齐活!出发!”

第二天,节目组的车队浩浩荡荡出发了。彭子其和王导、小帅一辆车。令他稍微松了口气的是,金女士并没有像之前说的那样“亲自跟组”,只是派了一个年轻的助理随行,说是“全程跟进,及时汇报”。助理姓林,是个沉默寡言的男生,戴着黑框眼镜,一路大部分时间都在对着笔记本电脑敲敲打打。

车子驶出城市,高楼大厦逐渐被青山绿水取代。彭子其的心情也像车窗外的风景一样,变得开阔起来。他和小帅插科打诨,跟王导讨论着拍摄细节,偶尔试图跟林助理搭句话,得到的都是简短而礼貌的回应。

“彭老师,您好像一点也不紧张?”小帅好奇地问。“紧张啥?咱是去学习,去记录,又不是去考试。”彭子其笑道,“再说了,有王导这定海神针,有小帅你这开心果,还有林助理这……嗯,沉稳担当,我怕啥?”王导也笑了:“子其这心态好。我们做文化的,尤其是做传统仪式的,首先要有敬畏心,其次要有平常心。既要尊重对方,也不能太过拘谨,不然反而显得生分,拍不到真实的东西。”彭子其深以为然。

车队在山路上盘旋了将近半天,终于在一片依山傍水、梯田层叠的村落前停下。这就是此行的目的地——蓝家村。

村口早己聚集了不少村民,男女老少都有,穿着畲族传统的凤凰装或便装,好奇地打量着车队。一位身着深色镶边大襟衣、头戴竹笠、精神矍铄的老人站在最前面,想必就是那位德高望重的老师公蓝爷爷了。

王导赶紧带着主创人员下车迎上去。彭子其跟在后面,学着王导的样子,双手合十,微微躬身,用刚学的蹩脚畲语问候:“尼浩(你好)!”蓝爷爷脸上露出笑容,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回应:“欢迎,远方的客人。”他的目光扫过众人,在彭子其脸上略微停顿了一下,眼神中似乎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双方简单介绍寒暄后,村民們热情地帮忙搬运行李设备。彭子其趁机拿出那包糖果,笑眯眯地分给围过来的孩子们。孩子们一开始还有些害羞,但在糖果的“攻势”和彭子其天生亲和力的感染下,很快就“咯咯”笑着围住了他,七嘴八舌地用方言和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跟他交流起来。

“哥哥,你从城里来吗?”“哥哥,你的眼镜会反光!”“哥哥,吃糖!甜!”

彭子其蹲下来,耐心地回答他们的问题,还顺手用草叶给一个小女孩编了只小蚱蜢,引得孩子们一阵惊呼和崇拜。这一幕被旁边的摄影师下意识地捕捉了下来。

小帅碰碰王导的胳膊,低声道:“王导,你看,彭老师这‘人见欢喜’buff又自动开启了。”王导看着被孩子围在中间、笑得毫无形象的彭子其,点点头:“这是他的天赋,也是节目的福气。”

只有那位林助理,默默站在一旁,推了推眼镜,在平板电脑上快速记录着什么。

住宿安排在村里的民宿,干净整洁。放下行李,稍作休整,团队主要成员被请到蓝爷爷家的堂屋开会,具体商讨明天“传师学师”仪式的拍摄细节。

“传师学师”是畲族极其隆重古老的祭祖传承仪式,旨在将祖先的智慧、技艺和信仰一代代传下去。过程复杂而神圣,包含请祖、传度、食筵、学师、奏名、坐龙坛等多个环节,通常要持续数日。

蓝爷爷严肃地强调:“拍摄可以,但要守规矩。有些环节只能在特定地点,由特定的人完成,不能拍。不能打扰祖先清净。要心怀敬畏。”王导郑重答应:“您放心,我们绝对尊重村里的规矩和禁忌。我们来的目的是记录和保存这份珍贵的文化,绝不是为了猎奇或破坏。”

彭子其听得格外认真,不时点头。他能感受到这项仪式在蓝爷爷和畲族同胞心中的神圣地位。他注意到堂屋的神龛上,供奉着一些物品,中间似乎有一个编织极其繁复、类似如意结的彩带装饰,但比汉族的如意结更为复杂华丽,似乎蕴含着某种特殊的符号和力量。他默默记在心里,想着回头有机会能不能请教一下编法。

商讨过程总体很顺利。蓝爷爷虽然严肃,但并非不通情理,对王导提出的拍摄方案大多予以认可。

会议结束时,蓝爷爷的目光再次落到彭子其身上,忽然开口问:“彭后生,你口袋里,是不是带着一个……特别的东西?”彭子其一愣,下意识摸向口袋里的金线如意结:“您是说这个?”他掏出那个小小的红色金线结。蓝爷爷仔细看了看,眼中那丝讶异再次浮现,还带上了一点了然和意味深长:“汉家的‘如意结’……还掺了金线,老手法了。好,很好。带着吧,心诚则灵。”

说完,老人便不再多言,起身送客。

彭子其一头雾水地跟着大家走出来。小帅好奇地问:“彭老师,蓝爷爷好像对你那个结挺感兴趣?”“我也不知道啊,”彭子其捏着那个小结,“是养老院一位奶奶送的,说能保平安招正缘……难道畲族也有类似的东西?而且他怎么看出来的?”王导沉吟道:“老一辈的传承人,往往有些我们难以理解的感知和智慧。既然老师公说好,那便是好。子其,看来你确实与这里有缘。”

彭子其低头看着手心的小结,在夕阳的余晖下,那几根金丝闪烁着微弱却温暖的光泽。他想起赵奶奶塞给他时说的“招正缘”,又想起蓝爷爷说的“心诚则灵”,再联想到此行的目的和金女士那方面的“兴趣”……心里一时五味杂陈。

这小小的如意结,似乎真的不只是个简单的装饰品。它仿佛一个微小的旋涡,正在悄无声息地吸引着一些意想不到的关注和机缘。

晚上,团队在村里简单吃了晚饭。当地的畲家菜风味独特,食材新鲜,让众人大饱口福。彭子其更是发挥社交特长,和做饭的阿姨、一起吃饭的村民聊得火热,学到了不少当地的风俗趣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夜幕降临,山村格外宁静,只有虫鸣和风声。彭子其躺在床上,却能听到自己有些兴奋和忐忑的心跳。

明天,就要正式接触那神秘而古老的“传师学师”仪式了。金女士的助理林同学,依旧在默默地观察和记录着什么。蓝爷爷似乎对他身上的金线如意结格外关注。这一切,是“佛前供养”带来的顺遂善缘,还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他再次摸出那个金线如意结,握在掌心,闭上眼睛。“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他默念着,“供水供果供花供灯,求的是心地的功夫。至于外境如何变化……”

他嘴角慢慢弯起一个弧度。“那就见招拆招,欢喜应对吧!”毕竟,他彭子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心态好!

带着这份乐观和一点点悬疑感,他渐渐进入了梦乡。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