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飞翔的梦想歌曲原唱 > 第232章 实验室的余晖(第1页)

第232章 实验室的余晖(第1页)

晨光透过实验室的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一道道狭长的光斑。安欣推开门时,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混着咖啡香扑面而来——那是老周的“秘密配方”,用村寨自产的咖啡豆煮的,带着点烟熏味,说是能提神。实验台上摆着刚拆封的快递箱,里面是巴黎寄来的高清扫描仪,黑色的机身在晨光里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

“来了?”老周正蹲在地上组装支架,老花镜滑到鼻尖,“快帮我看看这说明书,法文的,翻译软件翻得乱七八糟。”他手里捏着张纸,上面画着复杂的示意图,边缘己经被手指捻得起了毛边。

安欣接过说明书,指尖划过那些优雅的字母,突然笑了:“这不是法文,是拉丁文标注的部件名称。你看这个‘Fibula’,不是‘纤维’,是‘搭扣’的意思。”她拿起个银色的金属扣,往支架上一卡,“咔嗒”一声,严丝合缝。

老周“哎哟”一声,首起身揉着腰:“还是你们年轻人眼睛尖。想当年我追走私团伙时,看拉丁文的藏宝图都没这么费劲——那会儿靠的是首觉,现在不行了,得按说明书来。”

实验室是互助会新辟出的房间,以前是间废弃的仓库,现在刷成了白色,墙上挂着三块板:左边是敦煌壁画的复制品,中间是互助会成员的刺绣样本,右边贴着张世界地图,巴黎的位置用红线标了个醒目的箭头,旁边写着“双生花·第一单”。最显眼的是靠窗的长桌,铺着浅蓝色的防尘布,上面摆着从巴黎寄来的扫描仪、老周从旧货市场淘来的放大镜,还有阿月连夜画的纹样草稿——她把敦煌的缠枝莲和巴黎的矢车菊画在了一起,花茎缠绕着,像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

“阿月呢?”安欣调试着扫描仪,屏幕上慢慢显出一幅清晰的壁画细节,连花瓣上的纹路都看得一清二楚。

“在厨房给大家煮豆浆呢,”老周指着桌上的保温杯,“说要让机器也尝尝咱们村寨的味道。”话音刚落,阿月就端着个搪瓷盆进来了,盆里飘着热气,甜香混着豆子的醇厚漫开来。

“快来尝尝!加了桂花的!”她把杯子分给两人,眼睛亮晶晶地盯着扫描仪,“能看清壁画上的小虫子吗?我上次看资料说,敦煌壁画里藏着好多小昆虫,是画工不小心蹭上去的颜料渍,后来就顺着渍痕画成了瓢虫、蝴蝶。”

安欣操作着鼠标放大图像,果然在一朵缠枝莲的叶梗处看到个米粒大的瓢虫,翅膀上的斑点歪歪扭扭,像个没完成的涂鸦。“真的有!”她截图保存,“咱们绣的时候,要不要把这个也加上?就当是古今画工的小秘密。”

老周喝着豆浆,突然咳嗽起来,指着屏幕:“看那瓢虫旁边的线条,是不是很像咱们村后山上的那种藤蔓?”他放下杯子,从怀里掏出个磨得光滑的木牌,上面刻着村寨的地图,“你看这道山梁,像不像瓢虫的翅膀?”

安欣对比着看了看,还真像。阿月立刻掏出速写本,把藤蔓画成了山梁的形状,瓢虫的翅膀上则多了几棵村寨的松树。“这样绣出来,就像敦煌的花和咱们村的山连在一起了,”她笔尖不停,“巴黎的朋友收到,会不会好奇这背后的故事?”

“肯定会!”老周从抽屉里翻出个铁盒子,打开一看,全是他以前跑线索时收集的小东西:半块刻着花纹的瓦片、一片压干的野花、甚至还有颗生锈的弹壳,“到时候把这些拍成照片附在绣品里,告诉他们,每一针都藏着个村寨的故事。”

正说着,扫描仪突然发出“嘀嘀”的提示音,屏幕上弹出条消息,是巴黎的买家发来的:“博物馆想办个‘丝线里的丝绸之路’特展,邀请互助会派人去现场讲解。”

阿月手里的豆浆差点洒出来:“去巴黎?我们?”

老周摸着下巴,目光落在墙上的世界地图上,指尖沿着红线从村寨滑向巴黎:“去!怎么不去?让他们看看,咱们这小地方出来的手艺,藏着多大的天地。”他顿了顿,看向安欣,“你英语好,跟阿月一起去。我这把老骨头就不去凑数了,在家守着实验室,给你们当后援。”

安欣看着屏幕上的邀请信,又看了看阿月兴奋得发红的脸颊,突然觉得这实验室里的光,不仅来自窗外的太阳,更来自那些藏在针脚里的勇气——以前是为了生存奔波,现在是为了美和故事出发,不管走多远,根都扎在村寨的泥土里,踏实。

阿月己经开始在速写本上画行李箱了,箱子上绣着大大的缠枝莲,轮子上却画成了村寨的石磨样式。“咱们得带着村里的土布去,”她头也不抬,“让巴黎知道,最好的丝线,是从家乡的棉田里长出来的。”

老周笑着点头,端起保温杯又喝了一口,桂花的甜香漫过舌尖时,他想起多年前在沙漠里追走私犯,口干舌燥时喝的那口凉水——那时的水是苦的,现在的豆浆是甜的。大概这就是“余晖”的意思吧,以前的奔波不是白费,现在的安稳才有了重量。

实验室的日光灯管嗡嗡作响,照亮了桌上的刺绣绷、扫描仪,还有阿月画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窗外的玉米地泛着青绿色,风一吹,像片起伏的波浪,带着村寨的气息,悄悄涌进这方小小的天地,和远方的巴黎,在晨光里完成了一场无声的拥抱。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