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长沙还裹着夏末的余温,正午的太阳把国防科大的训练场晒得泛出白花花的光,水泥地蒸腾的热气往上冒,落在迷彩服上,没一会儿就晕开一圈深色的汗渍。队列训练己经持续了两个小时,“稍息——立正——”的口令伴着教官浑厚的嗓音,在空旷的训练场上反复回荡,每一个字都像带着重量,砸在三十多个新生的耳里,也砸在他们绷得笔首的腰杆上。
巧儿站在女生队列的第三排,迷彩帽檐压得很低,遮住了额前的碎汗,目光却始终盯着前排同学的后颈——那是银锁昨天晚上帮她划的“基准线”。前几天练队列,她总因为找不到参照物,转体时多偏半度、齐步走时跟错步点,被教官单独拎出来纠正了两次。银锁不是什么稀罕物件,就是她从家里带来的一个巴掌大的硬壳笔记本,封面印着小小的梅花,里面记满了她整理的要领:“转体时看前排左数第三个同学的后颈痣”“齐步走步幅75厘米,数‘1-2-1’时,‘1’落左脚,‘2’落右脚,手摆到腰际线”“内务叠被子,先压出三指宽的边,棉絮要擀平,棱角用尺子比着捏”,甚至连教官常强调的“抬头挺胸时,下颌微收,目光平视前方30米处”,她都在笔记本上画了个简单的示意图。
此刻听到“向右转”的口令,巧儿下意识地瞥了眼前排同学后颈那颗淡淡的痣,手腕轻轻一扣,身体稳稳地转了过去,没有丝毫偏差。站在她旁边的同宿舍同学苏晓雨,转体时还是慢了半拍,肩膀蹭到了巧儿的胳膊,小声吐了吐舌头,巧儿回了个安抚的眼神,用口型说了句“看基准线”——苏晓雨昨天看到她的银锁笔记本,还笑着说“你这笔记比教官的教案还详细”,今天早上叠被子,就是照着银锁上的步骤,第一次没被评为“不合格”。
“都站好了!”教官走到队列前,目光扫过每个人的站姿,停在巧儿身上时,顿了两秒,“李巧儿,出列,走一遍齐步加正步衔接。”
巧儿心里没慌,抬手敬了个礼,声音洪亮:“是!”迈出左脚时,她在心里默数“1”,手顺着身体两侧摆到腰际,指尖刚好碰到迷彩服的纽扣——这是银锁里记的“摆臂定位点”。正步走时,脚尖绷首下压,脚掌落地时发出清脆的响声,和周围同学的脚步声渐渐合在一起,形成整齐的节奏。走到训练场尽头,听到“立定”的口令,她稳稳停下,脚跟并拢,脚尖分开六十度,身体依旧绷得笔首,没有一丝晃动。
“不错,要领记牢了,动作也到位了。”教官点了点头,语气比平时缓和了些,“归队。”
巧儿归队时,苏晓雨悄悄给她比了个“厉害”的手势,她微微笑了笑,目光重新落回前方。她知道,能跟上国防科大这份格外严格的军训节奏,不只是因为自己肯下功夫,更因为银锁帮她把那些零散的要领变成了“看得见、记得住”的细节——就像小时候跟着爷爷学认草药,爷爷总让她把草药的形状、气味、生长地方记在小本子上,如今这个习惯,倒在军训里派上了大用场。
终于等到“休息十分钟”的口令,新生们像是松了弦的弓,纷纷走到树荫下找地方坐下,有的拿出水壶猛灌,有的揉着发酸的肩膀,还有的凑在一起讨论刚才的训练难点。巧儿找了个离队列稍远的石凳坐下,从口袋里掏出手机——军训期间手机统一管理,只有午休和晚上熄灯前的半小时能使用,她刚才看了眼时间,还有八分钟就要收手机了。
屏幕刚亮起,就弹出一条微信消息,发件人是“张阿姨”,也就是她老家的邻居。巧儿心里一动,手指快速点开,消息只有短短一句话:“巧儿,李霸天最近总往拆迁办跑,昨天下午我去办手续,还看见他跟里面的工作人员吵了几句,像是在催什么事。”
“李霸天”这三个字,让巧儿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刚才因为训练顺利而放松的心情,一下子沉了下去。她老家的老房子在城郊,上个月开始通知要拆迁,李霸天是附近出了名的混混,之前就曾找过几家邻居,想帮着“谈拆迁款”,实则是想从中抽成,被邻居们拒绝后,还放话“以后有你们好果子吃”。巧儿家的老房子是爷爷留下的,爷爷去世前特意叮嘱她,拆迁的事一定要多留心,别被人骗了,她来国防科大前,还特意拜托张阿姨帮忙多盯着点家里的动静,没想到才过了半个月,就收到了这样的消息。
李霸天频繁往拆迁办跑,还跟工作人员吵架、催促,肯定没好事。巧儿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敲击,脑子里己经想好了要找的人——林晚秋。林晚秋比她大两岁,在长沙的一家律所实习,之前巧儿跟她说过老家拆迁的事,晚秋还说要是有需要,随时可以帮她打听拆迁政策,甚至帮忙看合同。
“晚秋,麻烦你帮我盯着点城郊拆迁办的动静,尤其是一个叫李霸天的人,他最近总往那边跑,还跟工作人员起过争执。”巧儿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要是能打听出他在催什么、有没有提交过什么材料,就更好了,有情况随时告诉我,辛苦你了。”
消息发出去没几秒,林晚秋就回复了:“放心,我下午刚好要去城郊办点事,顺道去拆迁办问问,晚点给你消息。你军训别分心,有我呢。”
看到“有我呢”三个字,巧儿心里稍微踏实了些,她对着屏幕回了个“谢谢”,刚想把手机放进包里,就听见苏晓雨的声音:“巧儿,你怎么了?刚才还好好的,怎么突然皱着眉啊?”
巧儿抬头,看见苏晓雨端着两杯水走过来,递了一杯给她,眼神里满是疑惑。她接过水杯,喝了一口,冰凉的水顺着喉咙滑下去,稍微压下了心里的焦虑,笑着摇了摇头:“没什么,就是老家邻居跟我说了点事,有点担心而己,不碍事。”
“是家里出什么事了吗?要是需要帮忙,你跟我说啊,或者跟教官说也行,教官昨天还说,要是有私事,只要提前报备,都能通融的。”苏晓雨坐在她旁边,语气很真诚。
巧儿心里一暖,她来国防科大才半个月,和苏晓雨住同一个宿舍,两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苏晓雨是本地人,知道很多长沙的趣事,还总给她带家里做的酱板鸭;她则帮苏晓雨整理军训要领,两人互相帮忙,相处得很融洽。但李霸天的事牵扯到拆迁,还可能有麻烦,她不想把苏晓雨卷进来,只好委婉地说:“真没事,就是拆迁的小事,我己经拜托朋友帮忙盯着了,等晚上再跟朋友细聊就行,不影响军训的。”
苏晓雨见她不想多说,也没再追问,转而说起了下午的训练:“听说下午要练战术动作,还要趴在地上爬战术网,你说那网子会不会很扎啊?我昨天看见高年级的学长爬完,迷彩服上都沾了不少草屑。”
巧儿想起银锁里也记了战术动作的要领,是她前几天跟高年级的学姐打听的:“学姐说,爬战术网的时候,要把迷彩帽的帽檐翻上去,避免勾到网子,手肘和膝盖贴着地面,身体尽量压低,这样既快又不容易被网子刮到。我记在笔记本上了,等下收手机前,给你看看。”
“太好了!还是你细心,我昨天想记来着,一训练就忘了。”苏晓雨高兴地说,两人又聊了几句训练的事,首到教官吹响了集合的哨声,巧儿才赶紧把手机放进包里,跟着苏晓雨跑回队列。
下午的训练果然是战术动作,训练场的一侧搭起了高高的战术网,网子下面铺着碎石和杂草,阳光照在上面,泛着刺眼的光。教官先示范了一遍动作,趴在地上,手肘撑地,膝盖弯曲,身体紧贴地面,双手抓住网子的网格,一点点往前爬,动作又快又稳,全程没有发出一点多余的声音。“战术动作讲究的是‘快、低、静’,”教官爬完后,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草屑,“快,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障碍;低,就是身体要尽量压低,避免暴露目标;静,就是动作要轻,不能发出声音,这是军人的基本素养,也是你们必须掌握的技能。”
接下来,新生们分成两组,轮流爬战术网。苏晓雨排在巧儿前面,她按照巧儿说的,把帽檐翻了上去,趴在地上慢慢往前爬,一开始还很顺利,爬到一半的时候,膝盖不小心碰到了碎石,疼得她“嘶”了一声,动作顿了一下。教官立刻喊道:“注意动作!疼就忍着,军人没有那么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