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信邪,再次启动!
模拟点继续消耗…
1150…1145…1140…
概率跳动…
“洞察失败!模拟点-50!”
又50点!
李峰感到一阵头晕,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的。这功能简首是个烧钱的坑啊!成功率低,失败还要额外扣钱?
账户里只剩下1100点了。他咬紧牙关,眼中闪过一丝狠劲。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再试最后一次!
“启动!”
1100…1095…1090…
概率数字疯狂跳动…
5%。。。18%。。。7%。。。22%!
就在数字跳到22%的瞬间,没有错误提示,而是一声清脆的“叮!”响!
“洞察成功!捕捉到目标‘伯纳多·席尔瓦’潜在短期弱点:”
“时间窗口:约3秒。”
“弱点类型:决策倾向——接下来一次面对正面逼抢时,有73%概率选择向左侧(其惯用脚右脚的反方向)进行非惯用脚(左脚)的磕球转身尝试,而非更安全的回传或护球。该动作完成度预计为85%,存在磕球力度偏大或衔接稍慢的风险。”
“捕捉消耗:模拟点-100。”
成功了!
李峰精神大振!虽然短短几秒钟内又烧掉了近100点(基础消耗+捕捉消耗),但这条信息太有价值了!B席在面对逼抢时可能出现的、极其细微的、甚至是下意识的习惯偏好被抓住了!
3秒时间窗口!73%概率!非惯用脚磕球转身!85%完成度!
这意味著,如果他能在比赛中逼抢B席,并预判到他向左磕球转身,就有可能瞬间完成抢断,发动反击!
但这需要极其精准的时机把握和冒险上抢的勇气。一旦判断错误,扑了个空,身后就是大片空档。
高风险,高回报。这正是“弱点洞察”的精髓。
他退出扫描状态,看着账户里仅剩的1000点出头的模拟点,感到一阵心惊肉跳。这新功能强大,但也是个不折不扣的消耗大户,必须慎用。
接下来的几天,李峰的训练重心悄然改变。他不再盲目地进行全场攻防演练,而是拉着队友,尤其是防守型中场和后卫,进行小范围的、高强度的逼抢对抗训练。他反复练习的,就是在对方接球转身一瞬间,如何更快速、更精准地出脚拦截。
“李,你最近抢断有点凶啊?”一次训练中,负责扮演对手的中场球员揉着被踢疼的脚踝抱怨道。
“抱歉,”李峰拉他起来,眼神专注,“只是在找一种感觉。”
他需要将“弱点洞察”可能提供的信息,转化成肌肉记忆和瞬间的本能反应。
同时,他也在不断琢磨这个新功能的使用策略。对谁用?什么时候用?开局就用锁定核心?还是等到关键时刻搏一把?每秒5点的持续消耗,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逼迫他必须做出最优化选择。
欧联杯半决赛首回合,客场挑战摩纳哥的日子,一天天临近。
国内媒体的热度己经达到了顶点,各种分析、预测、鼓励和期待铺天盖地。
李峰却感觉自己进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状态。外界的喧嚣被屏蔽,内心的焦虑被转化。他像一块海绵,疯狂吸收着关于摩纳哥的一切信息,同时小心翼翼地温养着那仅剩的模拟点和刚刚获得的、危险而强大的新武器。
他知道,在路易二世球场,他可能只有一次,或许两次使用“弱点洞察”的机会。
必须用在最致命的那一刻。
他站在训练场上,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闭上眼睛,想象着摩纳哥球员在他面前跑动,意识中那雷达扫描般的图标微微闪烁。
新的武器己经入手。
接下来,就是等待战场,以及扣动扳机的,最恰当的时机。
风暴,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