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印度有法律吗 > 第17章 皇后省亲(第3页)

第17章 皇后省亲(第3页)

章衡笑答:“吕相公若真怕冷,臣可赠他一副铁甲,让他去拒马河边站一夜。”

曹氏莞尔,提笔在奏章上批了六个字:

“羊毛暖骨,铁甲寒心。”

笔迹娟秀,却透出一股杀伐果决。

三更鼓响,椒房殿外,宫灯一盏盏熄灭,唯有曹氏寝阁的窗棂还透出微光。灯下,她正亲手缝制一件小小羊毛坎肩,针脚细密,坎肩内衬却缝了一枚极薄的铁片——那是章衡悄悄塞给她的“护心镜”,薄如蝉翼,却能挡弩箭于五步之外。

灯焰跳了一下,映出皇后眼角一点晶莹。她想起方才章衡辞出时,雪幕中那一句低语:

“娘娘,幽州雪大,别冻坏了手。”

她无声地笑了笑,将坎肩折好,压进枕边沉香匣。匣子里,还躺着那枚玉蝉,以及一张巴掌大的纸条,纸条上写着:

“愿以此袄,暖幽州十万户;愿以此镜,护大宋百年人。”

灯芯“啪”地爆了个灯花,照得椒花影壁上一片雪亮。

西月十八夜,汴梁城破例地大开夜禁。宣德门外三里御街,灯山万座,火树银花,照得残雪通红。百姓挤作一团,只为远远望一眼“皇后省亲”的仪仗——却无人知,真正的热闹在禁中。

皇城司校尉霍山身披铁甲,腰悬新铸的“掌心雷”短铳,率二百飞火营暗伏丹凤门外。每隔十步,便有一盏“狼眼灯”——灯罩用幽州所产水晶磨制,内置牛油巨烛,烛芯浸硝磺,风吹不灭,专照夜行人影。

子时刚过,一顶青布小轿自西华门悄然而入。轿帘上绣着一盏小小宫灯,灯芯却是赤红,宛如雪中一簇不肯熄的火。轿内,章衡与皇后曹氏并肩而坐,膝上横着一只织锦长匣,匣内整整齐齐叠着三十件羊毛暖袄——袖口皆绣“椒房”二字,针脚细若蚊足,却透出森冷杀机。

“娘娘,今夜之后,幽州铁骑当再无寒衣之虞。”章衡低声道。

曹氏指尖轻抚袄面,声音比雪更冷:“也无南下之胆。”

小轿不往椒房,却折向太液池畔的“寒香阁”。此处旧为太后礼佛之地,因年久失修,宫人稀少,惟余一重檐八角亭,亭内悬十二盏宫灯,灯罩用白绢绘梅花,烛火透过花瓣,映得满亭如月窟。

亭中早己摆好一张小案,案上无酒,只列三物:

一、幽州铁矿新出“雪花铁”锭,重十斤,色若凝霜;

二、狼牙堡“火雨流星铳”残件,铳管炸成三瓣,犹带硝烟;

三、一件未成形的羊毛暖袄,袄内衬一层软钢,钢片薄如柳叶,可挡弩箭于十步。

曹氏披一件白狐裘,不戴凤冠,只以一根玉簪挽发。她抬手示意章衡坐下,亲自点燃第一盏宫灯,灯罩上梅影摇曳,投在两人脸上,忽明忽暗。

“章卿,本宫今夜只问三事。”

“臣洗耳恭听。”

第一问:

“幽州十万户,冬衣几何?”

章衡从袖中抽出一卷《幽州寒衣册》,朗声答:“旧例皮裘十二万领,今年己收羊毛八十万斤,可织暖袄十五万件,尚缺三万。臣请开榷场,以火铳一柄换羊毛十斤,三月可足。”

曹氏颔首,剪下一瓣灯花,灯芯“啪”地爆响,似在应和。

第二问:

“十五万件袄,如何运抵?”

章衡指残件火铳:“臣己令火器监改铸‘扁铳’,长仅二尺,可拆为三截,藏于羊毛包内。每百包夹一扁铳,押运军卒皆着暖袄,外披皮裘,辽卡必不细查。”

曹氏再剪灯花,火光一跳,照得她眸子深如夜海。

第三问:

“袄到幽州,如何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