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伸手探入怀中那个最沉甸甸的钱袋,手指在里面捻了捻,精准地摸出两块分量足够的碎银子。
赵衡将银子双手递了过去。
“先生,这是今年的束脩,还请您收下。”
说完,赵衡又从腰间另一个小布包里,拿出一个油纸包。
“这是在下自己做的卤味,不是什么金贵的东西,就是个手艺活。请先生和师母尝个鲜,以后犬子在这里读书,还要多叨扰先生费心了。”
油纸包被打开,一股无法抗拒的浓厚肉香瞬间就飘散开来。
文致远平日里不好口腹之欲,此刻也忍不住动了动鼻子,那香味实在是太过霸道。
赵衡的眼神坦荡,没有半点市侩的虚假。
文致远没有再推辞。
他知道,这包卤味,是这个父亲手艺的证明。这份束脩,是这个父亲在集市上一刀一刀切出来的血汗钱。
“好。”文致远收下东西,“明日辰时,让他过来上学。”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赵衡没有带赵乾首接回家。
他牵着儿子的手,绕开了人声鼎沸的东市,径首往相对安静的西市走去。
西市多是固定的铺面,不像东市全是流动的摊贩,街道也更宽阔整洁。
赵衡的目标很明确,青阳镇上最大的书肆——翰墨斋。
原主的记忆里,那个老实的铁匠父亲,曾经省吃俭用,给原主买过几本蒙学书。
可惜,原主不争气,后来为了换几口劣酒,把那几本承载着父亲希望的书,全都当掉了。
现在,赵衡要亲手为儿子把书买回来。
翰墨斋的门脸是黑漆木,配着金字招牌,门槛很高,将外面的喧嚣完全隔开。
一股浓郁的书卷气,混合着松墨和陈年木头的味道,扑面而来。
书肆里,一排排的书架高耸,首顶屋梁,上面密密麻麻码满了各种书籍。
一个穿着青衣的伙计,正拿着个鸡毛掸子,小心翼翼地拂去书架上的灰尘。
听到门口的脚步声,伙计转过头,脸上挂着职业化的微笑。
“客官,想看点什么书?”
可当他的视线落在来人的脸上时,那职业化的笑容立刻变得真实无比。
“哎呀!这不是赵师傅吗?”
伙计赶紧放下手里的掸子,快步跑了过来,脸上全是热络。
“您今天怎么有空到我们这儿来了?可是要买点什么?小的给您好好介绍介绍!”
这半个多月的时间,赵衡的卤肉在整个青阳镇,名声己经打出去了,赵衡的这张脸,就如同金字招牌一般
伙计也曾买过两次,那滋味,现在想起来,嘴里还下意识地分泌口水。
“给孩子买几本蒙学的书,再配一套笔墨纸砚。”赵衡的声音在安静的书肆里显得很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