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郡守府,陈汤立即召集众将议事。众人听闻匈奴兵力,无不色变。
"大人,不如暂避锋芒,退守酒泉。"一个校尉提议道。
陈汤断然摇头道:"敦煌乃西域咽喉,一旦放弃,河西危矣!"
"可敌众我寡,无异于以卵击石!"
陈汤走到沙盘前,沉思良久,突然问道:"城中可有火油?"
郑吉一愣道:"有是有,但不多。。。"
"全部集中起来。另外,速去搜集公牛,越多越好。"
众将不解其意,但见陈汤神色坚定,也不敢多问,各自领命而去。
三日后,斥候来报:匈奴大军距敦煌己不足五十里!
陈汤登上城楼远眺,只见北方地平线上烟尘滚滚,如乌云压境。他转身对守军高声道:
"弟兄们!匈奴残暴,所过之处鸡犬不留。今日之战,不为功名,只为保卫家乡父老!陈汤誓与敦煌共存亡!"
"誓与敦煌共存亡!"守军齐声呐喊,声震西野。
陈汤随即下达了一系列令人费解的命令:西门大开,城头只留老弱病残,主力埋伏城外;将火油涂在几十头公牛背上,角绑利刃,尾系柴草;在匈奴必经之路上挖掘陷坑。。。
黄昏时分,匈奴先锋抵达城下。见城门大开,城头守军稀疏,果然生疑,不敢贸然进城,只在城外扎营,等待主力。
夜半时分,陈汤亲率死士潜入匈奴营地,西处放火。
与此同时,点燃火牛尾上的柴草。受惊的火牛疯狂冲向匈奴大营,角上利刃所向披靡,背上的火油更引燃无数帐篷。
匈奴军大乱,自相践踏。埋伏在外的汉军趁机掩杀,斩首数千级。左贤王见势不妙,仓皇北逃。
敦煌之围遂解。
战后清点,汉军伤亡不足百人,却歼敌近万,缴获马匹兵器无数。陈汤之名再次震动朝野。
庆功宴上,众将纷纷敬酒道:"大人神机妙算,真乃当世孙武!"
陈汤却无喜色:"左贤王虽败,必会卷土重来。传令加强巡防,修缮武备。"
不出陈汤所料,几个月后,左贤王联合羌人再次来犯,号称十万大军。
这一次,陈汤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他派精兵截断匈奴粮道,同时派人联络乌孙、大宛等国,请其出兵袭扰匈奴后方。
正面战场上,他利用敦煌周边的沙漠地形,诱敌深入,断其水源。
时值盛夏,沙漠中烈日如火。缺水的匈奴军不战自乱,被陈汤率军追击三百里,斩首万余,俘虏无数。左贤王仅率残兵千人逃遁。
两战两捷,陈汤威名远播。河西各郡纷纷来贺,就连西域诸国也遣使表示臣服。
…………
这日,陈汤正在校场操练新兵,忽闻朝廷使者到。
陈汤连忙赶往太守府迎接朝廷使者。
使者见陈汤到来,打开诏书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敦煌太守陈汤,御敌有功,加封关内侯,食邑五百户,赐金百斤。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