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中文网

北仑中文网>华夏战魂八岐大蛇 > 第35章 屯田风云中(第1页)

第35章 屯田风云中(第1页)

赵充国走到河西地图前,指向一处山谷道:"这里是羌人与匈奴往来的要道。派一队精兵驻扎,切断他们的联络。"

“诺!”周平赶忙下去调兵。

自此后,赵充国全力推进屯田。没有李禹提供的木材,他就命令士兵拆了几座废弃的烽火台,总算解决了引水渠的燃眉之急。春耕时节不等人,河西西郡的田野上,士兵和家属们日夜劳作,一片繁忙景象。

然而阻力越来越大。朝中不断有御史弹劾赵充国"擅改军制"、"劳师动众"。随着影响的扩大,部分将领也开始质疑屯田制,认为士兵种地荒废了训练,削弱了战斗力。

五月的一天,赵充国正在张掖巡视屯田,紧急诏书突然到来:汉武帝命他立即回长安述职!

"果然来了。"赵充国并不意外。他安排好防务,带着赵康等亲信启程赴京。临行前,他特意嘱咐驻守要道的校尉:"严查过往商旅,尤其是携带铁器、粮食北上的。"

…………

长安的夏日闷热难当。赵充国一入城就感受到异样的氛围——街谈巷议多是关于屯田制的争论,有人称赞这是安边良策,也有人斥为劳民伤财。

去驿馆途中,赵充国遇到了老熟人霍光。又几年不见,霍光更加沉稳干练,己是光禄大夫,位列九卿。

"赵兄!"霍光热情相迎道,"别来无恙!"

两人寒暄几句,霍光压低声音道:"这次朝议不简单。桑弘羊联合多位大臣反对屯田,背后还有卫氏外戚的影子。"

赵充国心头一紧。卫青虽己病故,但其家族势力仍在,尤其是卫青的侄子卫伉,现任侍中,深得汉武帝信任。

"陛下态度如何?"

霍光摇头道:"圣意难测。不过。。。"他凑近赵充国耳边道,"李禹最近秘密送了一份奏章,弹劾你擅权自专、结交羌酋。"

赵充国冷笑道:"贼喊捉贼。"

"小心应对。"霍光拍拍他的肩道:"明日朝会,必有一场‘恶战’。"

次日清晨,未央宫前殿庄严肃穆。汉武帝高坐龙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赵充国身着朝服,跪伏行礼。

"平身。"汉武帝声音平静道,"赵卿,河西屯田推行如何?"

赵充国刚要回答,御史大夫桑弘羊己经出列道:"陛下,臣有本奏!"

"讲。"

桑弘羊年约五旬,面容清瘦,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臣以为屯田之策弊大于利。边军本应专心训练备战,如今却忙于农耕,荒废武事。且屯田所产,远不及从中原调粮划算。请陛下明察!"

大司农丞也附和道:"臣计算过,屯田耗费种子、农具、人力,收获却不足中原良田三成,实乃得不偿失!"

赵充国不慌不忙,出列反驳道:"陛下明鉴。臣在陇西这么多年,屯田所产足够边军自给七成,节省转运费用不计其数。且士兵家眷随军耕作,安心戍边,逃兵大减。"

"赵将军只谈收益,不提代价。"桑弘羊冷笑道,"边军疏于训练,如何御敌?"

"桑大夫久居庙堂,可知边关实情?"赵充国反问道,"边军平日多闲散,与其虚耗粮饷,不如半耕半训。臣己将部队分为三班,轮流耕作、训练、戍守,何来荒废武事之说?"

桑弘羊语塞。卫伉突然出列道:"陛下,臣听闻赵将军在河西擅改军制,不遵朝廷号令,可有此事?"

这是赤裸裸的诬陷。赵充国正欲辩解,一名宦官匆匆入殿,在汉武帝耳边低语几句。皇帝面色微变道:"赵卿,陇西太守李禹奏报,羌人因不满屯田侵占牧场,再起叛乱,己攻破两座烽燧。你可知情?"

赵充国心头一震。几年前的情景又要重演。他离开前河西一片太平,何来叛乱?

"陛下,臣离开河西时羌人各部安好。若有叛乱,必是有人挑拨!"

"挑拨?"卫伉冷笑道,"李太守奏章在此,白纸黑字写着赵充国强占羌人牧场,引发民怨!"

朝堂上一片哗然。赵充国意识到,这又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围攻。李禹不仅背后捣鬼,还恶人先告状!

"陛下!"赵充国高声奏道,"臣请与李禹当面对质!若臣有半句虚言,甘受军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